通向大山深處的“扶貧公交”

新華社濟南4月26日電 題:通向大山深處的“扶貧公交”

新華社記者張力元、閆祥嶺

清晨六點,818路公交車在川道村村委會門口發車了。發動機啟動的聲音,是川道村人一天開始的“訊號”。

“就跟一種約定似的,我早上送他們下山,晚上接他們上山,雖然不知道人家叫什麼,但都面熟。”818路公交車駕駛員劉萬平說。

劉萬平是這個深山窮村裡少有的“客人”,自從開上這趟車,他便在村委會找了間屋,晚上收工後直接住在山裡。

川道村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南部山區柳埠街道最南端。想出村子,就必須走4公里左右的山路,步行要用四五十分鐘,如果誰家有急事,只能打電話從山下叫出租車上來,那就要花30多塊錢。

2018年12月,818路公交車將這個省級貧困村與仲宮鎮連了起來,一天4個班次,票價2元,65歲以上可以免費乘車。

“誰能想到,俺在村裡還能聽到公交車的喇叭聲吶!”川道村村民楊盛芬說。

55歲的楊盛芬有了第一張公交卡,“以前感覺被困在了山上,只能守著自己的兩畝地過日子。現在我坐公交車去鎮上的飯店乾點零活,每個月能給家裡多掙1000多塊錢。”楊盛芬說。

公交通了,老百姓致富的路子也通了。在川道村,像楊盛芬一樣每天坐公交車出門打工的還有10多人。村民們說,看病拿藥、走親訪友、置辦貨物都方便太多了。

人走得出去了,山裡的東西賣得順暢了,村子也“活”了。

川道村是林果大村,年產山楂200萬斤。往年大夥只能等著別人上門收山楂,“當時人家就出3塊錢一斤,你也要不上價格,還不能不賣。”川道村黨支部書記張傳君說。

去年豐收時,村民每人一根扁擔、兩個果筐,扛著五六十斤山楂,坐公交車“運貨”到鎮上賣,每斤能多賣兩三塊錢。各家種的核桃、板栗也都賣出去了。

818路公交車有31個站,以途經31個村的名字命名。“站與站之間遠的間隔500米,近的也就200米,車上11個座位每趟都坐得滿滿當當。”劉萬平說。

山路難跑,開車不能分心,劉萬平還沒來得及仔細看沿途的風景,山上又是綠油油的了。

“一個人、一輛車、一條線”,劉萬平就這樣在大山與“外面的世界”之間,當村民們的“擺渡人”。

為了貫徹推進精準扶貧和城鄉一體化建設,濟南公交集團南部公司已相繼開通了10條“扶貧公交線”,將公交車通到了10個貧困村裡,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在家門口坐上了公交車,偏遠的村莊和城市的聯繫愈發緊密。

川道村已經實現全面脫貧。天氣漸暖,村民們最近商量著結伴去城裡的商場購買服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