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不可不知的祕密,那些逆襲的人,內心有多強大

文|墨默

我們總是看到成功人士帶著光環的樣子,渴望擁有著那種揮斥方遒的魄力,羨慕輪盤轉到大獎的幸運,甚至抱怨自己沒有天賦異稟的能力.......

其實,只要有心願意去追溯那些成功人士的經歷,有許多起點不如常人的成功人士,他們的逆襲可是從自卑中掙扎出來的,鳳凰涅磐,浴火重生的勇氣和決心,才是我們真正需要擁有和學習的。

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就以“自卑感”與“創造性自我”為中心作為研究方向,用自身的成長經歷驗證了戰勝自卑,創造自我,最終走向成功的理論。

阿德勒,小時候個子小還駝背,學習不好,五歲時差點因肺炎死去,命運多舛,後來找到了人生意義,戰勝自卑、逆襲成功,成為了一名心理學的大家。

《被討厭的勇氣》:不可不知的秘密,那些逆襲的人,內心有多強大


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

我們總是希望活成別人的樣子,卻總是忘記活出自己的樣子;我們總是太在意別人的眼光,總是患得患失地在群體中生存而漸漸遺失了自由。而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生活給我們各種束縛,表面上看起來,這些束縛是時間的、金錢的、人際關係的,但實際上,這些束縛是心靈的。

  • 1、過去

我們已經接受一種理念就是每個人都有潛意識的過去,過去的經歷與過去的記憶都是不能改變的,而阿德勒卻認為重要的不是過去,而是你怎麼看待過去,而我們對過去的看法是可以改變的,他堅持所謂的心理症狀,並不是過去經歷的產物,而是為現在的“目的”服務。

  • 2、人際關係

來自社會和他人的期待和評價,造成了自我的驕傲與自卑;而阿德勒卻認為每個人的課題都是分離而獨特的,每個人都堅守自己的本分,過自己的人生,人和人之間就沒有那麼多糾結和煩惱,有如“我愛你,但與你無關”。

  • 3、束縛

來自未來的束縛。我們總認為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才是人生的真正開始,而當下過的只是序曲,而阿德勒卻強調當下的生活才是生活的真諦

《被討厭的勇氣》:不可不知的秘密,那些逆襲的人,內心有多強大

世界極其簡單,只是需要自己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以千年古都郊外的一位哲人與諸多煩惱纏繞的青年通過對話的形式,辯論世界極其簡單,人們隨時可以獲得幸福。

咄咄逼人的青年希望用眼睛去確認哲人的理想論,承認孩子眼中的世界是簡單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世界例逐漸複雜了,人們被迫接受現實,期望中的一切“可能”都變成“不可能”,殘酷代替幸福;而複雜的人際關係也隨著成長而困擾著人們,被諸多責任所牽絆。

睿智的哲人冷靜地從主客觀分析這個看似複雜實則簡單的問題:世界本身並不複雜,是自己把世界看得複雜了。人並不是住在客觀的世界,而是住在自己主觀營造的世界裡,這樣每個人看到的世界都不同,不可能看到一個完全共有的世界。

哲人例舉了一個井水的例子:井水恆溫18度左右,但是在夏天喝到井水感覺涼爽,而在冬天飲用就感覺溫潤。

客觀不變的事物,主觀地詮釋了感受,我們無法擺脫主觀的自己,便把世界看得複雜混沌,只有自己改變了,看到的世界就會變化,其實世界一直沒有變,變的只是自己認識世界的眼光。

通過對話體的形式來討論一個看似高深的課題,淺入深出,深入淺出,環環相扣的解釋,直擊論點:世界極其簡單,隨時可以獲得幸福。當然,這也需要勇氣。

透過墨鏡看世界,看到的世界是比真實的世界暗色,而你在戴著墨鏡的同時感嘆著世界的黑暗,而忘記摘下墨鏡; 摘下墨鏡後看到的世界過於耀眼,條件反射會眯上眼睛,你可以做到正視世界麼?此刻又會想念墨鏡,你有正視世界的“勇氣”麼?

《被討厭的勇氣》:不可不知的秘密,那些逆襲的人,內心有多強大


戰勝自卑,看世界真實的樣子

同頻的人總會相遇!因為主觀看到的客觀世界是相同的,思維也趨向於同方向。

戴著墨鏡看世界的黑暗,自然有悲觀的情懷,續而與悲觀的人看到的世界相同有了心緒共鳴,相同頻率的共振,一同看暗色的世界,一同嘆黑色的人生;

摘掉墨鏡看世界的光彩,耀眼而光明,自帶陽光的氣場,在朝氣蓬勃的生氣中積極向上,一樣與相同頻率的人共振產生共鳴,欣然觀亮色的世界,一起賞金色的人生。

缺乏自信,有著強烈自卑感的人經常戴著墨鏡看世界,陷入惡性循環中不可自拔。世界依然是它本身的樣子,並不會因戴墨鏡或摘墨鏡而改變色彩,而你通過眼睛看世界的樣子,取決於你主觀看世界主觀態度。

打開心門,迎接陽光,看世界真實的樣子。


《被討厭的勇氣》:不可不知的秘密,那些逆襲的人,內心有多強大

有一種自卑來源於優越感

特意自吹自擂的人其實是對自己沒有自信。阿德勒明確指出“如果有人驕傲自大,那一定是因為他有自卑感”。

如果真正地擁有自信,就不會自大。正因為有強烈的自卑感才會驕傲自大,那其實是想要故意炫耀自己很優秀。擔心如果不那麼做的話,就會得不到周圍的認可,這完全是一種優越情結。

《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特別強調了有一種自卑來源於優越感,也就是越自負的人越自卑。

書中對這類人的標識可以是班組領導,可以是知名人士,就是通過語言或行為顯示自己的一種特別存在,表現得好像自己很優秀,繼而沉浸在一種虛假的優越感之中。

現實生活中,往往有很多這樣的例子,越是職高位重的領導越是謙和對待每個人,不管是領導還是下屬,一定禮貌周全,從不擺官架子,所到之處讓人如沐春風,每個人都很舒服。

反倒是某些芝麻大點兒有點所謂權力的小官,為了顯示高人一等的優越,拉開與普通人的距離,需要刻意彰顯一番,特別在意別人對職位的稱呼與恭維程度,用來判斷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地位。

這種人是將自己與權勢相結合,用權勢來抬高自己,掩飾自己的自卑。

書中誇張地例舉了10個手指全都戴著紅寶石或者綠寶石戒指的人,與其說是有審美意識的問題,倒不如說是自卑感的問題,也是一種優越情結的表現。

這種情況在炫富人群中應該很是常見的,我們經常遇到一些人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時不時揮舞一下帶著克拉鑽戒的手指或戴著名錶的手腕,或是拿著最新款的蘋果手機講電話,還要特意將那個咬了一口的蘋果標識顯露出來以吸引眾人的眼球......

利用高檔的汽車、高檔的服飾等等一切可以用金錢來標榜的外在可見之物來襯托自己的身份,是某些虛假財富的擁有者最喜歡用來遮掩自卑的法寶。

那些沉迷於過去的榮光,整天只談自己曾經 的輝煌業績的人,也是擁有優越情結的自卑人。

仔細搜索一下身邊,也總能發現這樣的人,他們總是提起自己以往的“豐功偉績”,如祥林嫂般喋喋不休地將事件一遍遍陳述,自己如何如何反應迅速,處理事物如何如何神勇無敵.......

無非是表達他比別人優秀,比別人聰明,比別人有謀略,但他往往忽視了向前看的本能,不能與時俱進,不能在今後的歲月中木秀於林,因為他沒有能力站在前面了,所以只能一味地回想著過去的風光......

這些乍一看是優於大多數人的表面特徵,無疑是一眼就能看到的體現,但一段時間接觸下來,你會發現那些優越感背後透露出來的怯與怕,任憑外在刻意的佈設如何精緻,都無法掩蓋。

戰勝自卑,強大內心,超越自我

自卑者為了掩飾自己的自卑,就要偽裝出自己較常人強大的樣子,通過所擁有的那一些個可以量化的表徵來安慰自己,越發鼓勵自己的所謂強大,但其實是越過分強調外在的擁有,內心才越發貧瘠荒無;越是缺失的東西,越是要假裝自己擁有。

而真正擁有自信的人從來不需要藉助外物來優化自己,因為從骨子裡散發出來的那股傲氣是任何東西都不能屏蔽的高貴,無需粉飾無需雕琢。

阿德勒的學說以“自卑感”與“創造性自我”為中心,並強調“社會意識”。

個體心理學認為人的行為是由社會力量決定的。人天生就是一種社會存在物,在社會生活中,人們進行交往,相互依賴,相互合作:個體心理學視人格為統一的整體,強調其不可分割阿德勒認為每個人的人格都是內各種動機、特質、興趣、價值所構戊的統一整體;

人能意識到行為的動機意識與無意識並非絕對對立。對某些道理內容,如果我們意會到了,那麼就是意識的;如果失於意會,那麼就是無意識的。意識的行為是人類主要的行為。

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那些已經成功的人士一定經過許多的失敗,一次次戰勝自己的自卑,不斷地強大著內心之後超越著自我,從而走向金字塔尖,成為引人注目的人。

有意識地戰勝自卑,才是人生逆襲的第一步。

邁出了第一步,你才會真正知道:那些逆襲的人,內心有多強大。


《被討厭的勇氣》:不可不知的秘密,那些逆襲的人,內心有多強大

拇指向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