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重兵卻不篡位,曾國藩是真的甘為人臣嗎?

很多人在回顧歷史,特別是晚清時代,往往會替曾國藩感到惋惜,惋惜他手握重兵,卻不像袁世凱一樣篡位。到底他是真心,還是假意呢?

手握重兵卻不篡位,曾國藩是真的甘為人臣嗎?

一、曾國藩手握重兵,卻拒絕造反

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迅速蔓延整個南中國地區,這為清政府帶來非常大的震動,腐敗的八旗子弟根本擋不住太平天國的迅猛勢頭,敗多勝少。

不得已,清政府1852年詔令守孝在家的曾國藩,組建湘軍抵抗太平天國,這是曾國藩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由文臣向武將轉變的起點。

果然,曾國藩不負所望,湘軍在與太平天國的

手握重兵卻不篡位,曾國藩是真的甘為人臣嗎?

對抗中,愈挫愈勇,按照“結硬寨、打呆仗”的軍事策略,一步步蠶食太平天國的優勢。

經過十來年的征戰,湘軍於1864年攻破天京(今南京),俘虜了很多太平天國的將領,太平天國運動就此結束。這時,湘軍已經發展到三十多萬人,成為當時清政府最主要的軍事力量,曾國藩也成為當時炙手可熱的人物。

手握重兵卻不篡位,曾國藩是真的甘為人臣嗎?

在很多人看來,只要曾國藩振臂一呼,天下就是曾國藩的。當時太平天國被俘的忠王李秀成曾勸曾國藩自立為王,推翻滿清,恢復漢室江山;曾國藩手下大將,時任安徽巡撫的彭玉麟也寫信勸他自立;弟弟曾國荃和左宗棠也曾明裡暗裡地表示支持;甚至於有個叫李元度的人,與人合謀,意圖聚集30多名湘軍高級將領,重演“宋太祖黃袍加身”的歷史。

面對這些誘惑,曾國藩出乎意外地拒絕了,他用實際行動—裁撤湘軍,自絕了造反自立之路。

二、曾國藩拒絕篡位,真的是真心的嗎?

曾國藩拒絕篡位,這令很多屬下不解,但當得知曾國藩裁撤湘軍時,明白他真的不想反,大家除了嘆息還是嘆息,但曾國藩到底是真心拒絕嗎?

手握重兵卻不篡位,曾國藩是真的甘為人臣嗎?

很多人認為曾國藩是一個儒學大家,忠君愛國的價值觀決定了他不會造反,但實際上他深知當時的國家利益、發展形勢和個人實力根本不允許,否則可能將中國拖入深淵。

一是國家利益不允許。儘管清政府遭受太平天國的起義和列強的欺壓,但中國表面上還是一個完整的中國,清政府還可以維繫統治,還可以統一國家意志進行發展和抵抗。一旦曾國藩造反,中國很有可能變得四分五裂。

手握重兵卻不篡位,曾國藩是真的甘為人臣嗎?

像袁世凱推翻了清政府後,全國不久就陷入到了軍閥混戰的局面,進入到群龍無首的地步。國家亂了,最大的受益者是誰呢?很顯然是外國列強,因為中國人變成了一盤散沙。所以國家的利益決定了曾國藩不能反。

二是環境形勢不允許。儘管當時的清朝內憂外患,外有列強侵略,內有太平天國運動和此起彼伏的農民運動,但天下依然歸心於大清朝,民心依然在,否則也就不會有曾國藩剿除太平天國了,這是曾國藩奪取天下最大的障礙。

手握重兵卻不篡位,曾國藩是真的甘為人臣嗎?

三是個人實力不允許。儘管曾國藩名義上擁有最強悍的湘軍,號稱30萬,實際上他也就能調動弟弟曾國荃、彭玉麟等10萬餘軍隊。而同期,慈禧也在培植曾國藩的制衡勢力,比如李鴻章的淮軍、袁世凱的北洋六鎮軍馬。打太平天國時,全國各地朝廷能上下一心,但造反肯定會有很多人反對和對抗,難度大得很,當然不代表沒有機會。

三、總結

綜合國家利益、發展形勢和個人實力,曾國藩不會去冒天下之大不韙,直接黃袍加身來謀反。但這並不代表他不敢篡位,只是他不想成為國家和歷史的罪人。

一旦造反,全國極容易陷入混亂局面,客觀上會為西方列強提供一次奴役和瓜分中國的大好機會,也會使中國大大落後世界的發展潮流。曾國藩不想、不願、更不能去掀開這個蓋子。

手握重兵卻不篡位,曾國藩是真的甘為人臣嗎?

在他看來,國家之所以落後不在於制度、文化,而在於堅船利炮,只要軍事力量和科技力量強大了,國家就能強大,不受外辱。

所以,曾國藩將自己的精力投入到了轟轟烈烈地洋務運動,試圖通過“師夷長技以制夷”,實現救國圖強,他的舉動直接奠定和開啟了中國工業和科技的基礎,其利長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