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波羅”又來中國了!

700多年前,

馬可·波羅橫跨歐亞、

不遠萬里遊歷中國

喚起歐洲人對東方熾熱的嚮往

700多年後的今天

又有一位意大利商人

歷經近20小時的飛行和中轉、

3次核酸檢測、

14天隔離

克服重重困難

漂洋過海抵達上海

參加第三屆進博會

這位意大利珠寶商也叫馬可

全名馬可·魯索

回憶起今年特殊的參展經歷

馬可笑稱它為

現代版的“馬可·波羅”歷險記

但為了進博,

“一切都值了”。

馬可的家族是

意大利那不勒斯

貝雕界幾大古老家族之一

主要經營貝雕首飾

齊洛是他們的首席雕刻師

馬可說

自己不敢同馬可·波羅比肩

與後者的相似之處

在於自己對中國堅定的嚮往

以及促進中意間文化交流的意願

貝雕在意大利盛行

但在中國知名度並不高

馬可希望將這種“西方的玉雕”

帶到中國來

去年首次參加進博會

他們帶來的600多件首飾

被訂購一空

這讓他們看到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

決心今年繼續堅定赴會

當地時間10月20日

馬可和齊洛離開家鄉那不勒斯

從地中海岸漂洋過海而來

途經倫敦轉機

輾轉開啟了他的第二次進博之旅

隨他們一起來到上海的

還有包括雕刻工具、

甚至檯燈在內的5大包託運物品

以便齊洛在現場精工細刻

展示貝雕過程

剛運抵進博會現場的重達100公斤的5大包托運行李。

受疫情影響

航班銳減、機票價格上升

這次來上海,機票價格翻了幾番

此外

加上行李託運費

和自費隔離的開銷

此行的成本比去年高出不少

但馬可仍然覺得這一切都值得

經過約20個小時的行程

10月21日

馬可和齊洛抵達上海浦東機場

開始為期14天的隔離

其間,他們每天兩次測體溫

總共經歷了3次核酸檢測

馬可拍攝的隔離期間的早餐,他喜歡上了中國的豆奶。

11月4日上午,馬可和齊洛終於結束隔離,準備前往進博會現場。

今年以來

疫情的蔓延令旅遊業蒙受重創

服務業活動

也一直遠低於疫情之前的水平

這對於意大利這樣

依賴零售業和服務業的國家來說

是雪上加霜

而對馬可來說

最直觀的感受

是到店客人大幅減少了

銷量隨之斷崖式下滑

馬可和齊洛在第三屆進博會現場。新華社記者 王秋韻 攝

面對低迷的世界經濟

馬可覺得

全球許多機遇之門紛紛關上

但進博會這扇“窗”還開著

經過與家族反覆商討

他堅持再赴上海

11月4日

馬可和齊洛終於結束隔離

來到“四葉草”場館

擁抱期待已久的進博會

今年的進博會上

馬可的首飾依然頗為暢銷

記者與他交談的過程中

不時被詢價的顧客打斷

“進博會是目前世界上

最重要的博覽會之一,

鑑於疫情在一些國家仍然很嚴重,

中國能夠舉辦這次博覽會,

體現了疫情防控的能力,

對於我們來說,

也是非常重要的機會,”

馬可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