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成長的感覺代替成果的獲得

不要用成長的感覺代替成果的獲得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業。。。。"

這些說法相信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了,知識付費的時代已經展示出百花齊放的盛景了,你我我們都在加入知識付費大軍。

社群認識的一個朋友,前兩天跟我說她現在一天不打卡就感覺很空虛,感覺自己有什麼事情沒有做完。

當社群結束了以後,她很焦慮,內心非常迷茫和恐慌。迷茫的是她不知道接下來該做什麼?恐慌的是社群裡那麼多人都在上進,她離開了社群不讀書了不寫文了是不是就該掉隊被社會淘汰呢?

聽到朋友的擔憂,我深深嘆一口氣。自從有了知識付費隨之而產生了學習焦慮浪潮,不管是否學到技能和內核驅動力,一旦學習結束就開始焦慮惶恐。

持續學習似乎成了一種談資,一種我懂別人不懂的俯視,一種精神世界的沾沾自喜。

小優的室友酷愛學習,只要推薦某某學習班她就報名參加,同時三四個社群的學習有時候把自己搞的疲憊不堪,還欲罷不能。

小優勸她進行選擇,實現目標為主要目的的學習相關技能,不要追求多就充實,貪多嚼不爛的道理。可她室友覺得,只有在知識社群的浸泡中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一旦停下來自己就被打回原形了。

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感受,因為他們把成長的感覺當作了成果的獲得。

離開學習氛圍,自己則什麼也不會或者一知半解的說不出來,寫不下來,記不下來。

這裡不得不提到覆盤,這麼多學習圈子光學不思考不記錄那知識永遠是別人的與你無關。

你的學習是偶爾聊天吹牛的資本

你的知識是自我感覺比別人有文化

你的滿足感來源於分不清楚怎樣才是落地結果

我想我們不要用成長的感覺代替成果的獲得,

不要求快求多沒有內化也是百搭,更重要的是清晰自己的方向,精專一個領域就夠你吃飽有剩餘了。


不要用成長的感覺代替成果的獲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