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肝帝”的碗胖火鍋 一家走心做味道的火鍋

重慶“肝帝”的碗胖火鍋 一家走心做味道的火鍋

五年前,碗胖火鍋藏在大坪康德國際對南的九坑子老舊社區裡,是一家談不上任何裝修風格的蒼蠅館子,沒有熟人帶路則難以尋蹤。那個時候,碗胖火鍋老闆劉俊說:“英雄不問出處,碗胖就是去處。”

五年來,劉俊堅持每天早晨6點起床,豬肝只買3斤,片成10份,有緣食客才能享受這份舌尖上的爽滑鮮嫩。其他菜品也走心準備。

重慶“肝帝”的碗胖火鍋 一家走心做味道的火鍋

五年間,碗胖火鍋味道微辣溫和、菜品新鮮,作為一家社區火鍋在門外黃桷樹下慢慢經營起來,每晚擺上幾桌,顧客們人均五六瓶國賓,消費不過80元左右,可以說,這樣的性價比很重慶,很不錯。老闆劉俊說:“火鍋就是接地氣、平民消費的美食,我更願意細水長流的走量。”

劉俊說,在自己開店之前,他就是每週吃三四次火鍋的“火鍋狂魔”,但不管怎麼吃,絕不點50元以上的菜。所以,碗胖火鍋的菜品始終保持平價,可以說是他的一種固執,也可以說是經營者的“用戶思維”。

重慶“肝帝”的碗胖火鍋 一家走心做味道的火鍋

重慶火鍋雖多,但用豬肝作為招牌的火鍋店卻不多。經過五年的琢磨,劉俊稱得上一聲“肝帝”。對於豬肝的選擇,他有著自己的一份標準:“顏色要暗紅,不能翻紫色,不能有皺皮。用手指按下去,3秒內要彈得起來。聞起有淡淡的腥味,這才是新鮮的豬肝。”

碗胖火鍋的豬肝,口感比牛肝更嫩滑,但處理起來卻比牛肝、腰片都難。為保障口感,這些豬肝均要片成1毫米的薄片,但新鮮豬肝要出漿,摸起手滑,片起刀更滑,還要剔膜剔筋,相當考驗刀工。接下來“薄若蟬翼”的豬肝還需經過秘製處理,上桌時,再打一個充滿儀式感的鵪鶉蛋即可。

燙豬肝時,下鍋15至20秒就得撈起來,配上老闆的母親手工特質的幹油碟,入口時再無半點腥味,只剩下一嘴的嫩滑鮮香和提煉得純粹的麻辣。

重慶“肝帝”的碗胖火鍋 一家走心做味道的火鍋

早已摸清門路的熟客深諳“碗胖之道”,要想吃上一口入魂的豬肝,得早早到店,晚了就沒有了。原來,雖然是店裡招牌,但碗胖火鍋的豬肝每天只賣10份。老闆劉俊解釋,此舉並非是噱頭,而是考慮到營業時間和食材新鮮程度,豬肝絕不能過夜。故而,為了一口豬肝,還得趕早、趕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