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裡種花,人生才不會荒蕪

這個春天雖然來得遲,花卻彷彿開得格外絢爛。

每天午飯後,和幾個同事一起在公司周圍小區裡散步,看著花園一樣的小區裡不同的花兒奼紫嫣紅次第開放。


在心裡種花,人生才不會荒蕪


散步的過程中,我們總是一邊走,一邊在各種花兒們的香氣中探討它們不同的風姿與生長習性。遇到不知名的植物,馬上拿出手機用識花軟件查一查。就這樣,我們重新認識了元寶槭、紅葉石楠、紅瑞木……知道了原來我們身邊,居然這麼多面熟卻不知名的朋友。通過這樣的瞭解和認識,在別處再遇到它們,就會生出舊友重逢的歡喜,就會在心裡叫出它們的名字了。有一位同事笑稱,她因為散步還認識了兩個字,一個是樗樹的“樗”,一個是鳶尾花的“鳶”。


從迎春、連翹、紫葉李、美人梅、紫荊到二月蘭、棣棠、丁香、海棠、碧桃、櫻花、紫藤……各種各樣的花兒,被我們從枝頭嫩芽初綻看到花落成泥。我們和它們一起,度過了這個春日,一個又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


平生自是愛花人,在哪裡看見花都是歡喜的。

在心裡種花,人生才不會荒蕪


下班回家的路上,看到路旁一家花店在門裡門外擺滿了各種各樣都叫不上名字的盆花,爭奇鬥豔,進去盤桓許久,一時又起了貪念,拿起這盆放下那盆,如果條件允許,簡直想把整個店裡的花都搬回家。休息日出去路過公園,看到處處花開,便跑進去看花拍花,留連許久,才想起來是原本是要打算去醫院看病的。


我把遇到的每朵花,都當做了相看兩不厭的朋友。我也曾想把每處能撒種子的地方,都種上花兒。在微信朋友圈裡看到和我一樣的“逐花狂客”每天拍花曬花,是必定要去點讚的。

有一年秋天的時候,小區裡很多紫茉莉結了種子,下了班就到處去採它的種子,存了一盒子。轉過年的春天,拿出一些送給朋友去種,剩下的把它們種在了樓下,公司門口,以及我經過的路旁。到了夏天傍晚回家,走哪裡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聞到它們的香氣。

在心裡種花,人生才不會荒蕪


有幾個愛花的朋友同在一個群裡,雖然不曾見面,卻每年都要相互分享些花的種子。太陽花、旱蓮、香雪蘭,這些好養的花結下的種子或留出的種球,被我們當作寶貝一樣相互郵寄或者捎來捎去,到處生根開花。


前幾年的一個春天,曾經在辦公樓上遙遙望見隔壁大院要拆建,那一片每年開花的大麗花將要葬身於挖掘機下,於是和同事趁午休時間跑進人家工地,在一片翻起的土堆中把一大串大麗花的根莖搶救出來,分給了許多愛花人去種。


前幾天去看望一位朋友,見他新建的廠區甚是寬敞,感覺缺少點花花草草,於是就買了幾包花籽,捎去給他種在院子裡。希望他們在那個到處是金屬玻璃的堅硬的環境中,享受一點花開的愉悅。


無意中看到一幅書法作品“讀書寫字種花草,聽雨觀雲品酒茶”,立即拿來當了個性簽名。因為,那十四個字是我心嚮往之的一種生活。總是想著,等老了,要有個小院子,再包上幾畝地,不種糧不種菜,把它們全部種成花。在花香中的日子,連老去,似乎也變得不那麼可怕了。

在心裡種花,人生才不會荒蕪

有人曾經戲稱我“花痴”。我就是個太容易對路過的人和事物付出感情的人,只有愛著什麼才能活下去。但凡愛上什麼就會成痴成癖。

痴與癖,這兩個字都帶著這個疒部,有點病態的意思。然而古人今人,提及這兩個字卻透著偏愛:

“癖者,大抵愛一物而不能自已”。

“花不可以無蝶,山不可以無泉,石不可以無苔,水不可以無藻,喬木不可以無藤蘿,人不可以無癖。”

“餘觀世上語言無味面目可憎之人,皆無癖之人耳。”

“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

“愛物尚如此,況愛人乎?愛人尚如此,況愛國乎?待物尚如此,況待友乎?然其能如此者,皆因深情所致也。”


愛花的人,都是對天地萬物懷有深情的人,是有心存善良和美好的人。


曾讓我難忘的一部電視劇《士兵突擊》裡,班長史今曾在實戰演習時,曾對許三多說:“有時候我就覺著,每個人心裡邊都開著花呢,一朵一朵地,可漂亮了。”那句話,深深地打動了我。

在心裡種花,人生才不會荒蕪


所以,每當我遇到那些善良而美好的人時,我知道,他們心裡也都開著一朵又一朵的花。


一朵花,就是一個春天,一朵花,就是一個世界,一朵花,就是一座天堂。

在心裡種修籬種花的人,心靈的原野上從不荒蕪,人生的路途中從不孤單。

在心裡種花,人生才不會荒蕪


在心裡種花,人生才不會荒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