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蝙蝠身上發現新的冠狀病毒

當全球正與迅速蔓延的新冠病毒鬥爭之際,印度科學家表示,在蝙蝠身上再次發現了一種新的致病性冠狀病毒。

科學家在蝙蝠身上發現新的冠狀病毒

↑資料圖據今日俄羅斯

據今日俄羅斯15日報道,印度醫學研究委員會(ICMR)的一項已發表的研究顯示,約25只蝙蝠對一種新型冠狀病毒BtCoV呈陽性反應。

被測試的蝙蝠種類包括盧塞圖斯蝠和印度狐蝠,二者都屬於果蝠,主要棲息在印度南部的喀拉拉邦、泰米爾納德邦和普杜切裡邦以及西喜馬拉雅山脈的喜馬偕爾邦。此次研究共採集了508只印度狐蝠標本和78只盧塞圖斯蝠標本。其中,4個盧塞圖斯蝠樣本和21個印度狐蝠樣本檢測出BtCoV陽性。

“這些蝙蝠冠狀病毒與造成新冠肺炎大流行的新冠病毒沒有關係。”該研究的作者之一、浦那國家病毒學研究所(NIV)的研究人員Pragya Yadav說。她進一步解釋道,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新發現的這種蝙蝠冠狀病毒會傳染給人類。

然而,狐蝠科果蝠同樣是尼帕病毒的宿主。2018年,尼帕病毒在印度喀拉拉邦爆發,導致17人死亡。盧塞圖斯蝠則是冠狀病毒GCCDC1、盧塞圖斯蝠冠狀病毒HKU9的宿主,這兩種冠狀病毒與SARS同屬於β屬冠狀病毒,但亞型不同。

科學家在蝙蝠身上發現新的冠狀病毒

“蝙蝠被認為是許多病毒的天然宿主,其中一些是潛在的人類病原體,”Yadav說道,並表示,需要“持續的積極監測”,以發現可能導致流行病的新病毒。

除了BtCoV冠狀病毒外,據《生活科學》雜誌11日報道,一項發表於《PLOS ONE》期刊上的論文稱,科學家在緬甸也發現了六種潛伏在蝙蝠體內的全新冠狀病毒,且這些病毒與目前正在全球傳播的新冠病毒屬於同一科。

研究人員是在對緬甸的蝙蝠樣本進行分析時發現新病毒的,這是一個由政府資助的PREDICT項目的一部分,旨在識別可能從動物傳染給人類的病原體。

2016年至2018年間,科研人員從11個不同種群的464只蝙蝠中採集了數百份樣品。隨後,他們通過分析採集樣本的基因序列,並與已知的冠狀病毒基因組進行了比較,最終在三種蝙蝠中發現了6種新的冠狀病毒:其中大黃蝠(Scotophilus heathii)身上發現了PREDICT-CoV-90冠狀病毒;皺唇犬吻蝠(Chaerephon plicata)攜帶有PREDICT-CoV-47和PREDICT-CoV-82病毒;中蹄蝠(Hipposideros larvatus)則更甚,體內攜帶了PREDICT-CoV-92、PREDICT-CoV-93和PREDICT-CoV-96病毒。


研究人員表示,接下來需要進一步的研究瞭解這六種新病毒轉移到其他物種體內的可能性,以及它們對人類健康的影響。“許多冠狀病毒可能不會對人類構成威脅,但當我們早期在動物身上發現這些病毒時,就有了從源頭上調查潛在威脅的寶貴機會。”研究的合著者、美國史密森尼學會全球健康項目主任蘇珊·默裡在一份聲明中說。“警惕的監測、研究和教育是我們在大流行病發生之前預防它們的最佳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