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心理效應:父母另類的愛,孩子承受不起

昨晚兒子又再次問了這個問題:“媽媽,我是你生的對吧!”

每次回答是的時候我都會擁抱一下孩子,以增加這個答案的可靠性。

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我的一句玩笑話,給他留下了心理陰影。

那天,他一直不停地問我,他到底是怎麼來的問題,我開玩笑的說了一句:“你其實不是我生的,你是我和你爸爸領養的。”

“那我的爸爸媽媽呢?”

“我也不知道。”

然後我就發現他的眼裡都是淚水,我才意識到我這個玩笑開的有多麼過份,連忙跟他說是開玩笑的,但是他好像沒有聽見,哭著又追問了一句:“我爸爸媽媽不要我了,是你們領養的我是嗎?”

聽到他說是我們領養他的時候,我的心突然有了一種被刀割的感覺,也許我說出那句玩笑的時候他也是這樣的感受。

瀑布心理效應:父母另類的愛,孩子承受不起

我緊緊地抱著他,解釋了好久,他才露出淡淡的笑容,但是在以後的日子裡他還是會偶爾想起,可見我那句話對於他來說是多麼大的傷害。

其實對於我來說,真的只是一句玩笑話,但是想不到對於孩子來說影響卻這麼大。

韓國教育心理學家吳恩瑛博士在其著作《孩子的壓力》一書中指出:生活瑣事,哪怕是吃飯、睡覺、上廁所等大人認為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有可能讓幼小的孩子遭遇心理壓力。

在父母的眼中,這些帶給孩子壓力困惑的事情根本不值一提,但是因為孩子缺乏表達能力,不知道該如何化解,所以都憋在心裡,而對孩子造成重大影響,這一現象被稱為“瀑布心理效應”。

瀑布心理效應:父母另類的愛,孩子承受不起

一、如何理解“瀑布心理效應”

父母覺得很普通的話,但是對於孩子卻造成了巨大的傷害,也許這句話是父母說著玩的,也許是父母因為一時氣氛恨鐵不成鋼時說的,還也許是為了激勵孩子而說的,但是卻用詞不當而導致孩子無法承受而痛苦。

就像瀑布,在上游的時候平平靜靜,但是遇到某一個峽谷的時候卻會一瀉千里,在下游激起巨大的浪花,父母看似平靜的不恰當的語言也會給孩子造成巨大影響。

正如德國詩人海涅所言:言語之力,大到可以從墳墓喚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變成巨無霸,把巨無霸徹底打垮。

可見語言的力量之強大,而攻擊性的語言更具有強大的摧毀力,如果這些話還是自己最敬愛的父母說出的,那對孩子來說打擊真的很大,類似的話語還有很多,比如“你怎麼這麼笨......”、“你為什麼就不能像誰誰......”、“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你看看你越來越.....”等等。

瀑布心理效應:父母另類的愛,孩子承受不起

二、為何家長要注意“瀑布心理效應”

在群峰教育聖賢國學院國學講師,群峰國際教育品牌創始人李群峰的《兒童情緒心理學》一書中提到:父母為了讓孩子聽話,有時候甚至採用恐嚇威脅等手段達到這一目的,在層層的壓力之下,從而產生很多問題,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內化問題,比如對社交產生退縮,情緒上產生焦慮和抑鬱等,另一類問題是外化問題,比如衝動、違抗、出現攻擊性行為等。

1.內化心理問題

小孩子也會產生心理問題的,據美國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醫生學會報告表明:世界上最小的抑鬱症患者年齡只有3歲,並且約5%的兒童和青少年患有這一精神障礙。

孩子只所以會產生這樣的問題是因為父母對於孩子的每一次傷害都是一次沉重的打擊,雖然很多時候父母並未察覺到自己的問題,甚至可能還會為了自己所謂的激將法而沾沾自喜,可是孩子卻把這一切的問題歸到了自己的身上,他們會覺得這一切的錯都是自己的,而父母對於自己的評價就是真的,但是小小的年紀又無法承重這種痛苦,所以只能扭曲自己的心理。

或許有的時候孩子並不會及時顯現這個問題,而是在多年以後才顯現,美國心理學家斯科特·派克認為童年的痛,弱小的孩子不能承受,所以扭曲來保存自己,直到青春期或者成人後才發作,因為這個時候他們才覺得自己有能力承受了,而這種心理問題一般是在5歲前埋下的種子。

瀑布心理效應:父母另類的愛,孩子承受不起

2.外化問題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言行時刻影響著孩子,而父母的攻擊性交流也會投射到孩子身上。

攻擊性交流是指那種膽大妄為、強詞奪理、絲毫不顧及別人感受的交流行為,會讓孩子在社交中處於劣勢,嚴重的脾氣還會變得異常暴躁,喜歡打架等等。

詹姆斯·福勒(James Fowler,1981)提出了一個信仰發展七階段理論,其中第二階段:直覺——投射式信仰,兒童在2-6歲期間,會將自己接觸到的心靈語言和經歷轉化成在自身的信仰觀念,他們接觸什麼就相信什麼,因為父母就是這麼教給他們的。

所以當父母對孩子說出各種傷害人的詞彙時,他們也會習慣性的對別人說,會習慣性的進行攻擊性交流,因為他們的父母就是這樣做的。

瀑布心理效應:父母另類的愛,孩子承受不起

三、父母應如何在親子關係中預防“瀑布心理效應”

1.開玩笑有度

有些玩笑是能開的,有些是不能開的,因為孩子很單純,爸爸媽媽說什麼他們就會信以為真,就像我之前說的玩笑,開始我真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我只是想看看孩子的反應,結果卻給孩子造成了心理陰影,所以類似的玩笑一定不要開。

類似的玩笑還有“我不要你嘍......”“你好醜哦......”等等,可能父母看來這也是一種表達自己愛的方式,覺得孩子可愛所以想逗孩子來看孩子的反應,但是孩子卻會信以為真的,因為他們分不清什麼是玩笑什麼不是玩笑。

瀑布心理效應:父母另類的愛,孩子承受不起

2.學會管理情緒

很多時候父母都是無法正確的管理自己的情緒,所以才會什麼話都說,事後時常也會意識到自己的話說得過分了,但是卻已經收不回來了,所以父母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要管理好的情緒。

  • 寬容之心對孩子抱有一顆寬容之心,不要用挑剔的眼光看孩子,寬容有時候比懲罰更有效,每一個孩子在成長中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犯錯誤不是問題,重要的是能不能更好的在問題中總結經驗教訓,而父母的懲罰往往很多時候會造成孩子的叛逆,從而不能得到正確的經驗教訓,而寬容就會讓孩子更好的領悟其中的道理。
  • 正確認識孩子的頂嘴:著名的心理學家法斯博士說:“兩代之間的爭辯,對孩子來說,是走上成人之路的第一步,是尋求與父母溝通的另一種方式。”孩子和父母頂嘴是因為他們覺得父母的做法對自己不公平,他們是在採取為自己爭論的方式,父母不要覺得這是孩子故意頂嘴來觸犯自己的權威,從而控制不住情緒。
  • 平等溝通沒有平等就沒有真正的溝通,所以父母要學會放低自己的姿態,和孩子進行平等的溝通,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任何事情之前不要急於否定孩子的行為,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
瀑布心理效應:父母另類的愛,孩子承受不起

3.說“不”的藝術

當孩子提的要求父母拒絕的時候要考慮到孩子的感受,而不是理所應當的就脫口而出,不要去嘗試訴說他們無法理解的話,也不要急著訴說自己每天多麼幸苦,而讓孩子產生內疚。

  • 認真回答問題:對於孩子提出的問題或者要求,先認真溝通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然後再小心對待這個問題而做出合適的回答。比如孩子想買新玩具,如果父母直接回答說:不行,你都買過很多了,整天就知道花錢,我掙錢很辛苦的,就會給孩子造成心理負擔,但是如果換個方式說:我知道你很喜歡它,它的確很可愛,但是我覺得它和家裡的那個差不多,我們要學會節約對不對,對於孩子來說就會更好的接受。
  • 用積極性的詞語:多用積極的語言和孩子巧說不,避免用指揮、命令、威脅、警告等語言說話,比如“你最好趕快......”、“你太讓我失望了......”、“我命令你......”、“我警告你......”等等。
  • 注意表情
    :語言溝通不僅僅包括語言本身的意思,還帶有說話時臉部的表情,身體動作等,所以父母在和孩子說不行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表情,不要表現的很生氣或者不高興,孩子是很會看臉色的。
瀑布心理效應:父母另類的愛,孩子承受不起

不管是在平時開玩笑或者教育中遇到問題的時候,父母都要注意謹言,父母說出的話出發點或許是好的的,但是經過帶有情緒或者嘲弄的語氣說出來的時候就完全達不到父母的本意了,可能父母都還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時候,孩子的心裡已經有了不可磨滅的傷害,正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所以父母在平時對待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謹言,要考慮到自己的語言可能會給孩子造成的後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