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質疑致癌,卻在南方被大量種植,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瞭解下

哈嘍,親愛的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小陽哥,我每天都會從不同角度分享三農,帶大家瞭解三農,如果你們感興趣可以關注“我”或轉發我的文章,今天的主題是:曾被質疑致癌,卻在南方被大量種植,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瞭解下

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都知道野菜或吃過野菜,尤其是老一輩的農民朋友,很多都是吃著野菜長大的,因此在以前的時候,野菜可以說是農民的“專屬蔬菜”,很多農民朋友對野菜也有著很深的感情。

不過現如今隨著人們越來越關注健康,關注綠色食品,野菜不再是農民的“專屬蔬菜”,而被端上了城市的餐桌上,受到很多城裡的朋友喜愛,比如這幾年很火的香椿、刺頭菜、馬齒莧等野菜今是如此。

在這些火起來的野菜當中,有一種野菜非常特別,它不是因為好吃而火,反而是因為難吃而出名,那這種野菜到底是什麼呢?它就是“魚腥草”。

曾被質疑致癌,卻在南方被大量種植,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瞭解下

說起魚腥草,估計現在沒多少人不知道吧,就算是沒吃過,也聽過它的大名,而因為它難吃,有好事者將起戲稱為蔬菜中的“臭豆腐”,這魚腥草真的那麼難吃嗎?

說實話,我個人覺得魚腥草還是挺好吃的,尤其是涼拌以後,那更好吃,然而我問過很多朋友,都覺得魚腥草很難吃,還有幾位不喜歡吃香菜的朋友,更是認為魚腥草比香菜還讓人不能接受,吃完後要麼嘔吐,要麼恨不得立馬去漱口。

曾被質疑致癌,卻在南方被大量種植,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瞭解下

魚腥草除了難吃之外,在前幾年剛火起來的時候,還曾被一些人質疑致癌,只因為魚腥草種含有一種“馬兜鈴內酰胺”的物質,不過雖是如此,魚腥草現在我國的南方地區(其實雲南、貴州、四川)依舊被大量種植,這是為啥呢?

這就要說到魚腥草的歷史了,魚腥草在我國有著悠久的食用歷史,魚腥草最早的食用記載出現在( 吳越春半秋),書中記載:越王從嘗糞惡之後,遂病口臭,范蠡乃令左右皆食岑草,以亂其氣,這裡的歲草指的就是魚腥草。

而魚腥草這一名字最早記載 於《名醫別錄》,書中寫道:“生溼地,山谷陰處亦能蔓生,夜如蕎麥而肥,莖紫赤色,左江人好生食,關中謂之菹菜,葉有腥氣,故俗稱:魚胭草”。

曾被質疑致癌,卻在南方被大量種植,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瞭解下

魚腥草早歷史上有著很多名字,如岑草、魚腥草、菹菜、臭蕎麥、臭腥草、臭菜、臭草等等。這些名字就可以看出來,其實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就不是很待見魚腥草,起的名字大多跟臭有關。

然而無論魚腥草臭不臭,依舊有人愛吃,尤其是在四川地區,自古至今都有食用魚腥草的習慣,而且在四川地區,魚腥草也不再有那些不好聽的名字,反而被稱之為“折耳根”,同時在很多四川人的眼裡,折耳根是無法拒絕的美食,曾經就有一位四川的朋友告訴我,要是一天沒嚐到折耳根那別緻又熟悉的魚腥草味的話,渾身難受,內心還會騷動不已。

曾被質疑致癌,卻在南方被大量種植,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瞭解下

而除了歷史原因之外,魚腥草本身還是有一種具有高營養及藥用價值的蔬菜,相關資料記載,魚腥草富含多種維生素,氨基酸及礦物質,尤其是含鈣量很高,說它是“高鈣菜”都不為過,再加上魚腥草本身的藥用價值,魚腥草才會在我我國南方地被大量種植。

致以那些質疑魚腥草致癌的,大多是謠言,曾經就有專家說過:“含有致癌成分食物,不等於吃了就會致癌”,就像吃烤串和大量喝酒同樣有致癌風險一樣,只要合理飲食就沒問題。

曾被質疑致癌,卻在南方被大量種植,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瞭解下

現如今隨著魚腥草逐漸被人們所接受,使得魚腥草也成了一種暢銷蔬菜,除了雲南,貴州,四川等地區之外,在很多地區都還不便宜,一般在5、6元一斤,而到了春節期間更是搶手,能賣到10元左右一斤。

好啦,各位朋友們,你們有吃過魚腥草嗎?你們覺得它的味道怎麼樣?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