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遼寧本溪籍戰友薑桂清,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房山一別,你調去了哪裡?”

#老戰友,你還好嗎#

#尋人上頭條#

曾經,軍號一響,熱血青年來自五湖四海。軍營裡,結下深厚情誼。年輪轉動,軍旗仍在飄揚,老兵卻已分散大江南北。只因山河阻隔,通訊不便,住址遷移,戰友失聯,成為遺憾。

2020年5月,頭條尋人聯合頭條軍事 ,共同發起#老戰友,你還好嗎#公益項目,將藉助技術和平臺的力量,尋找失聯戰友,助力老兵與戰友團聚。

11月5日,退伍老兵王嘉海與頭條尋人取得聯繫,希望幫助尋找他的戰友薑桂清。相關信息整理如下,希望您能幫忙轉發,通過愛心接力,幫助他們團聚。

姓名:薑桂清

籍貫地:遼寧省本溪市懷仁縣向陽鄉

入伍時間:1969年12月

退伍時間:不詳

出生日期:1948年左右

部隊職務:北京後字281部隊四大隊2連 戰士

1969年冬,在遼寧本溪一個名為懷仁縣的小縣城裡,兩個年輕的小夥子應徵入伍了。

王嘉海來自懷仁縣的縣城,薑桂清的老家則位於懷仁縣的向陽鄉。然而在入伍之前,這兩個同縣的老鄉並不認識對方,他們分別離開東北老家,就這樣各自胸懷一腔保家衛國的熱血來到了北京,正式成為了後字281部隊四大隊的兩名普通士兵。

尋遼寧本溪籍戰友薑桂清,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房山一別,你調去了哪裡?”

王嘉海當兵時期的照片

“我和薑桂清不在一個連隊,他是2連的,我是6連的。”王嘉海解釋道,雖然兩人不是同一連隊的戰友,但在1973年以前,二人所在的281部隊四大隊下的10個連隊都是在一起生活的,“當時我們部隊駐紮在北京房山的山溝溝裡,10個連隊全挨在一起,就是因為這樣,我才有機會認識薑桂清。”

原來,薑桂清原是王嘉海同連一位戰友的同學,那時由於6連和2連距離相隔較近,薑桂清總是去王嘉海所在的連隊串門,一來二去,二人便迅速熟悉了起來。

“雖然當時部隊裡東北來的兵有十多個,數量不少,但真正和我從同一個縣走出來的並不多!這不是老鄉見老鄉嘛!難免更親近一點兒!”於是在訓練的閒暇之餘,王嘉海與薑桂清經常湊在一起聊天——從家鄉的事聊到在部隊的生活感受,從過去聊到自己的未來規劃......

所謂他鄉遇“至親”也不過如此,兩個身在異鄉的小夥子,就這樣,在彼此的身上逐漸找到了一種類似於家的溫度。

尋遼寧本溪籍戰友薑桂清,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房山一別,你調去了哪裡?”

薑桂清(後排左一);王嘉海(後排右一)

但當時間來到1973年的秋天,281部隊四大隊面臨拆分下屬連隊的境況,底下的10個連隊紛紛開始向山溝外遷移,王嘉海所在的第6連隊也於同年末移至了燕山石油化工廠附近。

“我們連隊離開山溝時,2連還沒走,但自那之後,我再也沒見過薑桂清......”

突如其來的離別令王嘉海措手不及,但在那個通訊並不發達的年代,沒有留下通信地址就意味著與過往徹底切斷聯繫,薑桂清這個名字再也沒有出現在王嘉海的生活中。

直至近日,王嘉海在今日頭條上看到頭條尋人#老戰友,你還好嗎#的公益項目,便立即記下平臺的電話號碼,與工作人員取得了聯繫。“我曾經上懷仁縣的退役軍人事務局找過他的名字,但對方說沒這個人,所以我猜他是不是退伍後離開遼寧去了別的地方?”這是王嘉海第一次通過網絡平臺尋找薑桂清,“我看你們平臺發的那些消息——別人都能找著,為啥我不行呢?沒準就找著薑桂清了!”

頭條尋人聯合頭條軍事 ,共同發起#老戰友,你還好嗎#公益項目,將藉助技術和平臺的力量,尋找失聯戰友,助力老兵與戰友團聚。在以往的成功案例中,媒體接力尋找失聯戰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頭條尋人誠邀全國各地媒體一起參與到“尋找失聯戰友媒體志願服務團 ”中來。

如有失聯戰友相關線索,歡迎聯繫頭條尋人(郵箱:[email protected];電話:010-83434440、010—83434485),將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對信息進行核實和後續跟進。

尋遼寧本溪籍戰友薑桂清,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房山一別,你調去了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