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讓孩子愛上學習?

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讓孩子愛上學習?

曾聽一位媽媽吐槽,自從兒子上小學後,她為了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花了大量的時間盯著他寫作業、複習功課。

但讓她苦惱的是,只要在她視線不及的地方,孩子就完全沒辦法主動學習。因為他只有在媽媽盯著的情況下,才能完成功課,如果沒有了媽媽的監督,他根本沒辦法抗拒電視或是零食的誘惑。

很多父母試圖通過外力來幫助孩子培養好習慣,但效果並不理想。

我很理解這位媽媽的煩惱,還記得我兒子有段時間剛開始學畫畫的時候,也常常畫著畫著就亂塗,或者畫造型圖的時候還算耐心,填色的時候就開始放飛自我。看他早期的作品,我也火大。

可我轉念一想,孩子這個年齡本來就很難有什麼自覺性。

首先,他不太理解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比如為什麼要做作業?你準備了一籮筐道理,聽起來都很合理又有遠見,但孩子不見得能理解。不知道為什麼做,就很難盡力去做。

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讓孩子愛上學習?

其實,真正能幫孩子培養好習慣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激發孩子的“內在驅動力”,因為這才是他嘗試並堅持的動力。

什麼是內在驅動力?內在驅動力也就是內在動機,很好理解, 就是出於人內心的需要而產生一種做事的動力。

有了內驅力,無論有沒有外在獎勵或誘惑,一個人都能保持高度的熱情和積極的心態投入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上面,並且不會輕言放棄,這就是強大的內心力量。

大多數的父母都不信任孩子,總認為孩子必須”管“,好習慣也是要強制培養的,可是越管,採取的強制做法越多,孩子的問題也越突出。

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讓孩子愛上學習?

那麼如何才能正確激發孩子的內在驅動力,讓孩子更有自覺性?

  • 第一:給孩子信任感,讓他覺得自己能做得到

為什麼給孩子一個充滿信任感的人設,有助於提高內驅力,促使他們有更積極地表現呢?這背後,有一個教育學上的著名案例,叫“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是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他和助手曾到一所小學,從一至六年級各班中選了18個班,宣稱要對班裡學生進行“未來發展趨勢測驗”。

之後,羅森塔爾以讚賞的口吻將一份佔總人數20%的“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老師。

8個月後,他們再次來到這所小學,對那18個班的學生進行復試,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都有了很大進步,且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

其實,那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只是羅森塔爾隨機挑選的,不過這個謊言對老師產生了心理暗示,在這8個月裡,老師又通過語言和行為把暗示傳遞給了學生,學生才取得了異乎尋常的進步!

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讓孩子愛上學習?

後來,人們就把這種由他人的期望,使行為發生與期望趨於一致的變化的情況,稱為“羅森塔爾效應”。

當我們把“羅森塔爾效應”用到家庭教育中,方法也是一樣的。不管孩子現在做不做得到,是不是做得很糟,如果你希望他盡力一些,表現更積極,就不要故意用反話刺激他,結果只會事與願違。

最好的辦法,是給孩子一個“你可以做到”的積極人設,久而久之,你會發現,孩子真的做到了!如果你長時間去闡述一件事情,它就會開始變成事實。

作為父母,我們要做的,是不斷清晰孩子的認知,肯定他的能力,給他吃顆定心丸。明確地告訴孩子:你的人設是什麼,你可以做到哪裡,他就會安心朝這個方向努力。

舉個例子,我們大多數家長遇到孩子做作業馬虎潦草,就會批評孩子“看看你自己做的,你要把這樣的作業交到學校去嗎?”這種帶著強烈否定味道的句子,只會讓孩子更不想做好,破罐子破摔。

而如果我們試試換一種方法,給孩子一個有信任感的人設,直接把他放到你所期許的那個位置上去,換一句話對孩子說:“不是吧,在媽媽眼裡,你可是個很有耐心的小朋友,這些潦草的字一點都不像你的水平!”

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讓孩子愛上學習?

孩子可能不會馬上做出改變,或許撇撇嘴對你的話不置可否。但其實他們是聽進去了的,因為對認可自己、肯定自己的話,人總是特別容易聽進去,家長不必急於一時,多幾次這樣的激勵,就會出現變化。

  • 第二:給孩子自主感,讓他能夠自己做決定

我一個朋友,想讓5歲的女兒學舞蹈,可是又不想幫她做主直接給她報名。於是,她常常帶女兒去看舞蹈演出,每到精彩處,還會發自內心地讚歎幾句。

女兒深受感染,很快就主動提出自己也想學跳舞。現在,小姑娘已經堅持學舞4年多了,克服很多難關,她現在對舞蹈的興趣也是越發濃厚了。

其實,這不僅僅是因為學習舞蹈是她自己的選擇,更是因為在堅持的過程中,她通過每一次的進步,收穫了成就感,也更加自信了。

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讓孩子愛上學習?

父母要給孩子自由的感覺和自主做事情的機會,當他願意自己做決定,他會更有激情與毅力堅持下去。

當然,給孩子做決定,並不是一味的縱容,父母適當的監督與指導也是很有必要的。

我們可以從一些小事做起,例如讓孩子決定如何度過週末,讓孩子決定是先寫作業還是先吃完飯。切記不要使用懲罰的威脅和語言控制孩子,這樣會降低自主感。例如:“再不寫作業晚上就不能看電視”之類的話語。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永遠只能做一個引導者,而不是決策人。

把孩子的人生還給他去做主,讓他自己驅動自己的成長,才是我們給孩子最恰當的愛。

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讓孩子愛上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