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一)

達爾文一生多病,不能長時間工作,每天只能做1小時工作,但是大家看他的做出的成績!每天只花一小時看10頁有用的書,每年可看3600多頁書,30年可以讀11萬頁書。

成功和不成功的人一樣,一天都只有24小時,但區別就在於他們如何利用這24小時。

時間無法失而復得,一但喪失,則會永遠喪失。

那麼,該如何有效利用時間呢?那就要學習“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探索的是如何減少時間浪費,以便有效地完成既定目標。

那麼,怎樣進行時間管理呢?《華為時間管理法》提了6個方法。

  1、明確目標

  2、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工作

  3、分清工作的輕重緩急

  4、合理地分配時間

  5、與別人的時間取得協作

6、制定規則、遵守紀律


先說目標


因為沒有目標,每天才弄得沒頭沒腦、蓬頭垢面!


要做一個目標明確的人,生活才有意義。然而大多數人對自己的願望,僅有一點模糊的概念,而只有少數人會貫徹這模糊的概念。

一個目標應該具備以下五個特徵才可以說是完整的:。


1、具體的:

有人說:“我將來要做一個偉大的人”。這就是一個不具體的目標。目標一定要是具體的,比如你想把英文學好,那麼你就訂一個目標:每天一定要背十個單詞、一篇文章。


2、可衡量的:

任何一個目標都應有可以用來衡量目標完成情況的標準,你的目標愈明確,就能提供給你愈多的指引。比如你要買一棟房子,先要在心裡有個底。房子要多大,是幾層樓?需要多少臥室?要木頭砌還是鋼筋水泥的?要多少平方?座落地點呢?你的預算呢?有了這些明確的標準,你才有可能順利地蓋好你的房子。


3、可達到的:

不能達到的目標只能說是幻想、白日做夢,太輕易達到的目標又沒有挑戰性。多年前在美國進行了一項成就動機的試驗。15個人被邀請參加一項套圈的遊戲。在房間的一邊釘上一根木棒,給每個人幾個繩圈套到木棒上,離木棒的距離可以自己選擇。 站得太近的人很容易就把繩圈套在木棒上,而且很快地就洩氣了;有的人站得太遠,老是套不進去,於是很快就洩氣了;但有少數人站的距離恰到好處,不但使遊戲具有挑戰性,而且他們也還有成就感。實驗者解釋這些人有高度的成就動機,他們通常不斷地設定具挑戰性但做得到的目標。

4、相關的:

目標的制定應考慮和自己的生活、工作有一定的相關性,比如一個公司的職員,整天考慮的不是怎樣才能做好工作,卻一心發著明星夢,又不肯努力奮鬥,在一天一天消耗中喪失學習、工作的能力,不思進取,不努力提高工作業務能力,最終會被公司拋棄、會被社會遺棄。


5、基於時間的:

任何一個目標的設定都應該考慮時間的限定,比如你說:“我一定要拿到律師證書。”目標應該很明確了,只是不知是在一年內完成,還是十年後才完成?

工作缺乏計劃,是時間管理不善的重要表現,不會時間管理的人目標不明確、沒有進行工作歸類的習慣、缺乏做事輕重緩急的順序、沒有時間分配的原則。

關於計劃

不做計劃的人只是消極地應付工作,他將處於受擺佈的地位,做計劃的則是有意識地支配工作,處於主動的地位、並提高工作效率。

李愛菲:“寫下你明天必須做的最重要的各項工作,先從最重要的那一項工作做起,並持續地做下去,直到完成該項工作為止。重新檢查你的辦事次序,然後著手進行第二項重要的工作。倘若任何一項著手進行的工作花掉你整天的時間,也不用擔心。只要手中的工作是最重要的,則堅持做下去。假如按這種方法你無法完成全部的重要工作,那麼即使運用任何其它方法,你也同樣無法完成它們,而且倘若不借助某一件事的優先次序,你可能甚至連哪一種工作最為重要都不清楚。將上述的一切變成你每一個工作日裡的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