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讀金庸之笑傲——第六回

帶你讀金庸之笑傲——第六回

人生理想

這回書,開頭又是鼓樂,又是鞭炮,一片祥和、喜慶之氣,到聖旨一出,格調已然降低不少,隱約已有點不對勁,直至五嶽令旗亮相,血雨腥風的序幕才正式拉開。結尾處曲洋出手救下劉正風,貌似大局已定,無關痛癢,但對劉、曲二人而言,真正的大戲還在後面。

嵩山派先是二代弟子出場,以五嶽令旗施壓,劉正風答應金盆洗手推後一日,但嵩山弟子挾持劉府親眷,劉正風一怒之下擊退幾人,將令旗搶到手中,至此,劉正風佔優。

緊接著費彬、丁勉、陸柏出場,武力已佔據優勢,嵩山派反客為主,局面登時反轉。劉正風已無法靠武力解決問題,只餘講理一途。但接下來,費彬拋出重磅炸彈:劉正風和魔教勾結!這把尚方寶劍一出,劉正風不但道義上處於下風,且失去了在座賓客的支持。一旦支持劉正風,便等同於勾結魔教,那便是和正道中人為敵,這頂大帽子扣下來,憑在座的諸人,是萬萬擔當不起的。

不出所料,接下來無論劉正風怎麼解釋,他和曲洋是以音律相交,心意相通,曲洋也是無心權勢之人,並不會與正教中人為敵等等,可一旦扣上魔教這頂大帽子,那是怎麼也甩不掉的。更何況,在座的都是些什麼人?有幾人能聽懂:“各位或者並不相信,然當今之世,劉正風以為撫琴奏樂,無人及得上曲大哥,而按孔吹簫,在下也不作第二人想。曲大哥雖是魔教中人,但自他琴音之中,我深知他性行高潔,大有光風霽月的襟懷。劉正風不但對他欽佩,抑且仰慕。劉某雖是一介鄙夫,卻決計不肯加害這位君子。”這樣的話?正所謂對牛彈琴,牛不入耳,左冷禪處心積慮,這一節想必早已算到了。

果然,接下來五嶽劍派站隊,嶽君子、定逸、天門等人,只憑一頂魔教的帽子,便都站到了劉正風的對立面。老劉被逼無奈,二次出手,挾持費彬,手上有了籌碼,便降低要求,提出全家隱居海外,終生不踏入中原,只求一個活命的機會。

只可惜,在左冷禪的眼裡,不是朋友,便是敵人。既是敵人,又怎麼能給對方留一個活命的機會?制不住劉正風,可以拿他的家人下手,於是,滅門慘案再次上演,只是為了所謂的“正邪之爭”,在座數百人,各個都自命為英雄豪傑,居然都眼睜睜看著嵩山派對劉府的婦孺下手,可見所謂的正道人士,不外如是。

到了後文中,天下皆知令狐沖和任盈盈相戀,又是衝哥幫助向問天救了任我行,更直接殺上黑木崖幫老任幹掉了東方不敗,奪回了魔教教主之位。這樣的情形,比之今日劉正風結交曲洋不知嚴重了幾百倍。但衝哥所到之處,無論少林、武當,無不備受關注,何解?那時候難道就沒有正邪之爭了麼?原因無他,衝哥是風清揚劍法傳人,獨孤九劍獨步天下,旁人惹不起而已!正應了笑傲電影版里老任那句話:“公道不在人心,是非在乎實力”。

讀此節,只感憋悶異常,先扣帽子再殺人的套路,果然是屢試不爽。細想一層,劉、曲二人一正一邪,為何卻都要歸隱?原文中有言:

劉正風嘆了口氣,待人聲稍靜,緩緩說道:“在下與曲大哥結交之初,早就料到有今日之事。最近默察情勢,猜想過不多時,我五嶽劍派和魔教便有一場大火拚。一邊是同盟的師兄弟,一邊是知交好友,劉某無法相助那一邊,因此才出此下策,今日金盆洗手,想要遍告天下同道,劉某從此退出武林,再也不與聞江湖上的恩怨仇殺,只盼置身事外,免受牽連。去捐了這個芝麻綠豆大的武官來做做,原是自汙,以求掩人耳目。哪想到左盟主神通廣大,劉某這一步棋,畢竟瞞不過他。”

此時的江湖,左冷禪密謀統一五嶽劍派,衡山劉府乃是他的第一戰,劉正風必有所察覺;魔教那邊,想來是曲洋覺察到向問天的動作,料想到老任與東方大姐之爭在所難免,或是擔心楊蓮亭清除異己,故此明哲保身。劉、曲二人一正一邪,身處要職,都企求歸隱,但卻雙雙斃命,又應驗了電影版里老任另一句名言:“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麼退出?”

身處亂世激流當中,要麼悄悄躲起來,隱姓埋名,關上門過小日子;要麼,就只能站隊、抱大腿,靠著大樹好乘涼,只要大樹不倒,就沒人敢動你;再不然,就閉關苦練,一朝天下無敵,江湖上可以橫著走,也不會有誰來找你的麻煩。你見過有人上思過崖找老風的麻煩麼?

犯了江湖大忌,一心退隱,只求自保,但自身實力又不足的人,下場如何,劉、曲二人便是最好的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