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自覺手抖,要警惕這種病

帕金森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慢性中樞神經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患者的大腦黑質中多巴胺能神經元丟失,導致大腦多巴胺分泌不足,最終產生運動遲緩、肢體震顫、強直等運動症狀。威海市立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孫海榮提醒,帕金森病患者一定要儘早診療、規範用藥。

“想當然”誤事,規範診療很關鍵

60多歲的丁大爺(化姓),多年前出現右上肢動作不靈活,他想當然的以為是腦血栓,在診所按腦血栓輸液治療,治療後似乎有好轉。

父母不自覺手抖,要警惕這種病

“一側上肢起病,隨後波及同側下肢,然後出現對側上肢及下肢起病,這是帕金森病常見的臨床過程。”孫海榮表示,不對稱的發病或進展是帕金森病的一個臨床特點,由於患者對帕金森病不瞭解而走了彎路。

趁早診治,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帕金森病臨床表現複雜,除了眾所周知的震顫、遲緩等運動症狀外,還有不少非運動症狀,應早識別、早發現、早治療,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患者的運動能力和生活質量。

父母不自覺手抖,要警惕這種病

“帕金森病患者大多是在出現明顯運動症狀,如震顫、行動特別不靈活等,才會來醫院就診。對於早期的症狀,很多人都會忽視。”孫海榮說,帕金森病本身不是一種致命疾病,一般也不影響壽命,但如果不能及時合理的治療,很容易導致身體功能下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給家庭造成負擔,嚴重的患者最後出現肺炎、骨折等各種併發症,也可能導致患者死亡。因此,早識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保證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質量的最佳手段。

“帕金森病作為慢性病,是無法治癒的。”孫海榮說,目前,帕金森病仍以藥物治療為主,兼顧康復心理干預,選擇不同作用途徑的藥物有效改善和緩解帕金森病的各種症狀。大多數帕金森病患者服藥前5年甚至10年,都能維持較好的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當藥物治療效果不好或者藥物治療出現運動併發症,部分患者還可以選擇腦深部電刺激DBS手術來改善症狀。

這些症狀或為帕金森病

“提到帕金森病的表現,大家的第一感覺是震顫,其實帕金森病臨床表現複雜,除了眾所周知的震顫、遲緩、僵硬等運動症狀外,還有不少非運動症狀。”孫海榮說。

父母不自覺手抖,要警惕這種病

孫海榮指出,帕金森病患者的運動症狀主要表現為慢,即運動遲緩,比如穿衣、家務、行走、言語等各種日常動作緩慢,感覺手指不靈活,走路拖步、腳粘地,行走時手臂擺動少等。“患者僅僅有震顫症狀,沒有運動遲緩,未必就是帕金森病。”

“大多數帕金森病患者除了運動症狀外,還合併有非運動症狀。”孫海榮說,帕金森病患者可能先後或同時表現出運動症狀和非運動症狀。有一些帕金森病患者在出現運動症狀之前的5年、10年,甚至15年之前,就可能出現焦慮抑鬱、睡眠行為障礙,嗅覺減退,便秘,多汗,體位性低血壓,認知障礙,疼痛麻木等非運動症狀。(來源:威海市立醫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