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師和司馬昭兩兄弟,為何在權力前沒有反目成仇?

作為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肯定對權力有極度的渴望,對自己的哥哥司馬師各種

“羨慕嫉妒恨”。不過司馬昭卻沒有在司馬懿去世後和哥哥司馬師爭權,上演兄弟反目的故事,這是為何?

首先,兄弟兩人面對的局勢依然險峻,兩人必須抱團取暖。

雖然司馬懿通過高平陵政變誅殺了曹爽黨羽,並挫敗了王凌的叛亂,似乎大權獨攬。但他只是控制了曹魏中央與宗室,對地方勢力的控制力還遠遠不夠,尤其是忠於曹魏的各路將軍,如毌丘儉、諸葛誕等人,都是擁兵數萬甚至十幾萬的厲害角色。還有京城忠於曹魏的外戚勢力,也是不可小覷的存在。再加上蜀漢和東吳的威脅依然存在,特別是東吳對曹魏的邊境構成了不小的壓力。

司馬師和司馬昭兩兄弟,為何在權力前沒有反目成仇?

而司馬家族既然已經走上了篡權的道路,只能一條道走到黑,稍有不慎就會身敗名裂,他們邁出的每一步都必須慎之又慎。所以面對如此險峻的局勢,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只能抱團取暖,方可在鬥爭中存活下來,司馬昭不可能在這個局面下和哥哥司馬師爭權奪利。

其次,司馬師的實力要遠遠超過司馬昭。

只要司馬師還活著,司馬昭就肯定沒有上位的可能。

論長幼,司馬師是嫡長子,司馬昭只能往後排。而論能力,司馬師更是遠遠超過司馬昭。

高平陵事變時,司馬懿把計劃告知兄弟二人。司馬師聽後非常鎮定,而司馬昭則擔心的根本睡不著覺。而第二天舉事的時候,司馬師早已將自己之前蓄養的“三千死士”召集起來,全副武裝屯兵司馬門。司馬懿不禁感嘆“沒想到我這兒子這麼厲害!”最終憑藉這三千死士,司馬懿終獲全勝。

司馬師和司馬昭兩兄弟,為何在權力前沒有反目成仇?

而司馬師接班後,先是擊敗諸葛恪,獲得合肥新城之戰。之後成功挫敗外戚張緝、李豐等人的政變,廢齊王曹芳,擁立曹髦為帝。不久又成功鎮壓了毌丘儉在淮南發起的叛亂,其手段可謂滴水不漏。

司馬師據此在朝野獲得了極高的威望,尤其將軍權牢牢掌控。所以司馬昭只能仰望,根本沒有實力與資本和司馬師相爭。

最後,兄弟二人感情至深。

司馬昭是很服氣哥哥司馬師的,一點脾氣都沒有。不過司馬昭唯獨有一點強過司馬師,就是司馬昭比司馬師子孫繁盛。

司馬師沒有生下兒子,只有幾個女兒,這意味著他死後的權力繼承是個大問題。不過司馬昭早早就為司馬師解決了這個麻煩事,在司馬懿還沒有去世的時候,司馬昭就將自己的次子司馬攸過繼給了司馬師。

這意味著司馬昭已經放棄了繼承家族權力的想法。從這個舉動不難看出司馬昭是很看重家族利益的,也能看出兩人感情不錯。

司馬師和司馬昭兩兄弟,為何在權力前沒有反目成仇?

不過司馬昭也是命好。司馬師掌權僅僅四年就因病去世,而此時司馬攸年紀尚幼,司馬家族奪權的道路還未鋪平。司馬師為了家族利益考量,只能將權力交給自己的弟弟司馬昭。司馬昭接班也就名正言順了。

所以從局勢、能力和感情上來看,司馬昭沒有必要和司馬師在權力面前反目成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