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軍某基地“三種狀態”背後的勝戰邏輯

火箭軍某基地“三種狀態”背後的勝戰邏輯

​火箭軍新軍事訓練大綱明確:以發射營為主體實行“作戰值班、全員全訓、調整補差”三種狀態訓練。

這是新軍事訓練大綱的變化之一,是實現以戰領訓、落實核心標準、破解訓練矛盾的一項重要基礎訓練模式。

近年來,火箭軍某基地堅持嚴格按綱施訓,形成了按綱施訓指導手冊、新大綱新增課目和重難點課目教範等一系列規範化成果,推動“三種狀態”訓練模式在部隊落地生根,提升部隊實戰能力。

主戰分隊訓練實行週期性輪轉,如何精準調控,確保人員、時間、內容、質量精確落實——

計劃剛性落實,戰鬥力足跡才能落地有聲

初春的一天下午,某導彈旅發射一營發射連連長陳敏召集連隊骨幹,對錶營月訓練計劃,制訂連訓練周表。

大家展開熱烈討論,對各課目訓練人員、內容、時間和組訓責任人等進行逐一明確。

陳敏告訴記者,在“三種狀態”訓練模式下,各發射營訓練不再搞“齊步走”,在課目、時間、內容等方面實行週期性輪轉,只有把計劃制訂得更加科學,才能保證訓練質量。

“和以前相比,變化挺大。”採訪中,某旅一位連長坦言。記者瞭解到,“三種狀態”訓練,機關只統計年度訓練階段安排,各營連細化具體內容、組織實施,機關按期組織考核驗收。

這種訓法,對營連主官自主抓訓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火箭軍某基地“三種狀態”背後的勝戰邏輯

為提高主官組訓施訓能力,該基地組織按新大綱施訓集訓,重點解讀新大綱訓練內容、課目時間比重、合理安排計劃等。各旅團採取共性問題一起研、特性問題分片議的跟訓參訓督訓機制,提高計劃的科學性和針對性。

在某旅發射四營發射連,記者看到,2019年度50多張訓練計劃表上,每個階段訓什麼、怎麼訓、訓到什麼程度、由誰組訓任教,都有明確規定;對每一個單兵、每一型裝備、每一類作戰要素都有明確要求,有力推動軍事訓練由“低層循環”向“高點滾動”轉變。

為推動計劃有效落實,該基地制訂了問責措施:圍繞訓練計劃和作戰值班,抓源頭、劃紅線、嚴問責,針對各級主官未經批准調整訓練計劃等12種情形,進行問責查糾。

“計劃一旦報批通過,必須按計劃實施。確實需要調整的,需逐級報批、及時補訓。”某旅發射六營發射連連長羅森林告訴記者。

該旅黨委按照源於大綱、嚴於大綱要求,為各發射營訓練劃出“硬槓槓”:嚴格訓練監察,用數據分析直觀反映訓練問題;嚴格訓練質量,用具體措施代替空泛內容;嚴格督導問責,檢查研究的問題限時整改落實。

綱舉方可目張,執本方可事遂。某導彈旅旅長殷進保說:“訓練計劃的剛性落實,讓戰鬥力生成足跡落地有聲。”

分隊年度訓練體系階段性明顯,如何靶向用力,把每一個火力單元都鍛造成“刀尖子”——

素質全時在線,打仗狀態才能時刻滿格

緊急集合號劃破夜空,擔負作戰值班任務的某旅發射三營官兵迅速穿戴戰鬥裝具,啟動車輛,編隊出發。

旋即,一支鋼鐵方陣,藉著夜色掩護向預定陣地開進。

當晚,等待發射三營官兵們的是快節奏轉換部署、高強度攻防對抗、連續火力突擊等多個重難點課目的專攻精練。​

火箭軍某基地“三種狀態”背後的勝戰邏輯

臨機拉動不打招呼,特情處置不設預案。像這樣的訓練,對官兵們來說早已是“家常便飯”。在他們看來,作戰值班是離打仗最近的戰位,必須時刻精力滿格、素質在線。

新大綱對每個階段課目、內容、狀態都有明確規定,如何找準方向、靶向用力,推動火力單元能力素質提升?

記者瞭解到,該基地嚴格對錶新軍事訓練大綱,通過理清崗位編組、細化課目清單、定準能力標準、打造針對性訓練方法等,構建與打仗精確銜接的實戰化訓練體系——

全員全訓,針對人員在位率高、組訓自由度高的實際,開展結合故障深化原理、結合流程推講特情、結合實裝融合能力訓練,提高官兵操作水平。

作戰值班,滾動修訂完善方案,常態組織密閉生存、無預告拉動和突擊檢查,強化緊急出動、等級轉換、應急處置能力。

調整補差,結合實裝操作、執行任務等時機梳理單位、個人問題清單,掛賬銷賬,組織軍事訓練監督員常態檢查補差進度……

在該基地,他們不僅把夜訓當作戰技能訓練,還當作創新戰法的“試驗田”。某旅採取自制夜間快速畫線工具等方式,解決夜間隱蔽偽裝、機動轉進、實裝操作等環節聲、光、熱、磁易暴露的突出問題,提升部隊全時域作戰能力。

初春時節,踏訪該基地座座軍營,記者看到——

實裝操作現場,陣陣指揮口令在操作大廳迴盪;作戰值班一線,全防護戰鬥發射訓練緊張上演;集中駐防營區,專業教室裡補差強訓如火如荼……

所有課目考核都標定認證週期,如何科學組考,立起能打仗、打勝仗的練兵備戰“風向標”——

考核敢於露底,打仗能力才能保底託底

拿到旅機關下發的年度訓練考核統籌圖,剛剛擔任營長不久的某旅發射二營營長熊澤興眉頭舒展開來。

連續火力突擊、特情處置等15項營考核課目,指揮技能、專業理論等23項個人考核課目,以及內容時間、標準要求等,項項清晰明瞭,官兵們只需對著考核清單準備即可。

“只有把訓練水平摸準、把戰鬥力底數摸清,訓練才能有的放矢,保證打仗能力縱向到底無死角、橫向到邊無弱項。”某旅旅長李立弘告訴記者,他們專門繪製年度訓練考核統籌圖,囊括單位和個體考核內容、階段安排和標準要求,對照統籌圖,從機關到基層,從各級領導到普通一兵,人手一本“明白賬”。​

火箭軍某基地“三種狀態”背後的勝戰邏輯

在某旅發射一營,記者翻開年度訓練考核統籌圖看到,官兵第一季度不僅要參加手榴彈投擲、器材使用、防護救護等7個單兵課目訓練考核,還要參加整營合成、單元技戰術等5個整體課目的考核。

月月考核曬成績,週週補短練打仗。前不久,某導彈旅發射三營接受火力突擊考核,沒有像往常一樣等到成績通報,而是等來一份囊括作戰籌劃、指揮控制、生存防護、特情處置等方面的詳細數據統計,直擊營隊訓練短板弱項。這些數據,為他們針對性補短提供了科學依據。

如今,在該基地,有訓必有考、全年滾動考已成為部隊常態。考核的精確化實施、成績的精準化分析,促使官兵從“要我訓”向“我要訓”轉變,分隊從“粗放訓”向“精準訓”轉變。

保障要素與主戰分隊如影隨形,如何深度嵌入,實現與主戰單元編組無縫對接攥指成拳——

保障形成合力,打仗鏈條才能精準發力

“1號發射陣地被毀,立即組織轉場。”陽春三月,某導彈旅一場火力突擊演練在密林深處打響。

衛勤保障組救治傷員,修理組搶修裝備,測地組前出啟用備份陣地,通信組恢復通信……面對導調特情,發射三營營長楊海濤有條不紊組織應急處置,指揮口令清晰快速地從他口中發出。

“保障要素與火力單元的無縫對接,得益於平時的模塊化編組訓練。”楊海濤介紹,這些配屬的保障要素與擔負值班任務的發射營、指揮機構捆綁訓練,執行演習演訓任務由發射營接替指揮。常年的征戰,大家相互間早已彼此熟悉,處置特情默契高效。

對此,基地黨委一班人深刻認識到,戰場打贏,保障先行,保障分隊必須融入戰備訓練全程。​

火箭軍某基地“三種狀態”背後的勝戰邏輯

​他們圍繞隨時拉得出、上得去、防得好的目標,對照“三種狀態”訓練模式構建作戰力量模塊編組,各導彈旅機關編設多個方向指揮組,細化修訂多套作戰方預案,發射營、架、號位靈活抽組編組,主戰、保障力量無縫對接,確保遇到任務能隨機抽組模塊迅疾行動。

為了讓保障要素與主戰分隊更加合拍,某旅創新“3+N”運行機制,將擔負值班任務的機動指揮、機要、修理、衛勤等保障要素與發射營進行捆綁訓練;其餘保障要素由保障分隊自行編組訓練,按一定週期進行輪換,實現了精確準備、精準保障、精細管理。

攥指成拳,方能克敵制勝。

近日,某導彈旅進行全流程作戰檢驗任務演練,記者在演練現場看到,受領任務後,各要素按照作戰編組緊急出動、佔領陣地、展開設備、實施發射,一系列動作如行雲流水,多項戰法訓法成果在近似實戰環境下得到檢驗。

作者:楊永剛、 高明俊、張督都

攝影:張峰

來源:解放軍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