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三連說 | STEAM教育在中國的發展

Part2:STEAM教育在中國的發展

在上一篇文章中說到STEM教育在2007年開始進入了穩健發展期,同年,STEM教育開始引入我國,至今已有十餘年的時間,STEM教育的內涵在不斷擴展和演變,逐漸發展為STEM+、STEAM教育,我國引進STEAM教育的同時也在試圖尋找其本土化之路。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也要認識到我國現階段STEAM教育的不足。這篇文章就分享一些STEAM教育在中國的發展現狀。

STEAM教育在國內發展現狀


STEAM三連說 | STEAM教育在中國的發展

1、國內STEAM教育任重而道遠

國內的教育學者經過了從最初美國STEM教育政策與法律研究,到教育現狀及課程體系介紹,再到STEM教育評價、教材分析與介紹的階段,通過宏觀到微觀全方位的研究發現,美國推行STEM教育事業一開始就將其作為國家層面的戰略規劃,保證了STEAM教育事業的持續推進。反觀國內,我國對STEAM的探索是自下而上進行的,已出臺的STEAM教育政策非常有限,相關法律基本空白,且在已出臺的政策中多以“鼓勵”、“推薦”政策為主,其次,本土化STEAM教學方法和課程都有缺失,且專業教師缺乏,另外,國內關於STEAM教育評價的研究幾乎為零。說明國內STEAM教育任重而道遠。

2、國內探索STEAM教育從通用信息技術入手

我國中小學對STEAM 教育的探索,並不是從數學、物理、化學等“主科”開始的,而是先從“信息技術”、“通用技術”、“勞動技術”課程入手,開始嘗試探索之旅的。這與這些學科在學校的特殊地位及其具備的特點息息相關。在實踐過程當中,STEM 教育的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並不是並列存在的,而是多以工程為核心,融合科學、技術與數學等學科,這與信息技術、通用技術與勞動技術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相契合。因此,STEM 教育在各學科中的應用多以信息技術、通用技術課為主。在國內,編程類、媒體制作類軟件的應用,在中小學STEAM 教育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並多在綜合實踐課程、信息技術課程、通用技術課程中加以實施。例如,北京景山學校信息技術教師吳俊傑研發了“人工智能”、“Scratch

編程”課程,並於2011 年首先發表《Ledong Scratch 互動教學平臺的應用與研究》系列文章,將Scratch 圖形化編程與理化實驗相結合,探索實驗當中的STEM 教育元素。

3、國內STEAM教育雙線並行

STEAM教育可以分為學校教育中的STEAM 和非正式教育中的STEAM 教育;還可以分為線下的STEAM教育和線上的STEAM 教育。不同的STEAM 教育形式互相補充,互相配合,形成了初步的STEAM教育模式。隨著近幾年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國家出臺對互聯網產業的扶持,STEAM教育也得到民間教育機構的青睞,引入國外優秀教材二次開發,益智玩具、少兒編程、機器人、創客教育等領域的縱向發展,很好的彌補了國內STEAM教材的不足,隨著校企合作的加深,也為學校輸送了優秀的專業教師。加上教學形式的網絡化,線上課堂也成為拓展STEAM教育的入口。

4、課改理念與STEAM教育契合

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區域層面,關於STEAM 教育的政策幾乎為零。然而,由於近些年我國開展的課程改革在一些理念和實踐做法上與STEAM 教育倡導的觀念有相一致的地方,所以也存在一些相關的間接政策予以支持。例如,北京市教委2015 年7 月發佈的《北京市實施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的課程計劃(修訂)》文件中,要求在初中階段開設科學(物理、化學、生物)課程,將多學科加以整合,並在第二條中特別指出“要關注課程的整體育人功能以及學科內、學科間的聯繫與整合,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些都與STEAM 教育的理念和特徵相契合。

5、國內STEAM教育社會參與度較低

中國STEAM教育培養集中在學校與家庭,而社會參與度較低。雖然國內STAEM教育同樣有三大場景,但相比於國外的三大場景,存在著理念上的差異。這種差異是因為社會環境與人文環境的區別所導致。在國內的STEAM教育中,一般是家庭輔佐學校完成孩子綜合能力的培養,而社會則幾乎沒有貢獻,除了一部分企業與學校聯合設立的獎學金。據艾瑞調研顯示,孩子從幼兒園到大學,88.2%的家長認為學校教育更重要的原因是學校氛圍及老師的專業性。


STEAM教育與素質教育有什麼區別?


STEAM三連說 | STEAM教育在中國的發展


國內一直倡導的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對應,但也並非絕對對立的概念。隨著中高考改革方案的落地,素質教育越來越引起教育業界的重視。STEAM教育被認為是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表現方式。STEAM教育有別於傳統的單學科、重書本知識的教育方式,STEAM教育倡導將各個領域的知識通過綜合的課程結合起來,加強學科間的相互配合。但目前,我國STEAM課程通常未能進入常態的課程與教學。


高考是STEAM教育的“攔路虎”?


STEAM三連說 | STEAM教育在中國的發展


高考在過去的四十多年年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一種體制:保證了絕大多數孩子擁有一個相對公平的上升通道(社會階層的上升),但隨著歷史車輪的前進,這種體制仍需優化。高考政策作為我國教育事業的風向標,隨著時代發展,高考制度也在不斷的改革。2019年,8省市將採用“3+1+2”模式,即“3”為全國統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所有學生必考;“1”為首選科目,考生須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物理、歷史科目中選擇一科;“2”為再選科目,考生可在化學、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個科目中選擇兩科。雖然考試科目的進行靈活的可選調整,但學生分科學習與考察的模式仍未改變。有調研結果表明,STEAM課程在學校的存在形態表現為必修課、選修課、社團活動課程。其中必修課加以實施的學校佔12%、以選修課形態實施的學校佔22%、以社團活動類實施的學校佔50%。課程形式多集中於社團課程與選修課,並未與國家必修課程緊密結合起來。總體來說,我國的STEAM教育仍處於發展的初期,主要作為分科教育的一種互補教育呈現,也許隨著教育的改革STEAM教育會成為主流的教育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