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諸葛亮發明的包子

原來是諸葛亮發明的包子

因為古典名著《三國演義》的演繹,諸葛亮在中國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達到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地步。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還是一種美食——包子的發明者。

相傳,諸葛亮在七擒孟獲的過程中,遇到了雲南的瘴氣,軍隊難以前進。詢問當地的百姓之後,才知道當地多邪術,一定要向神靈祈禱才能獲勝。而按照當地的風俗,要祭祀神靈就必須殺人。諸葛亮不忍殺生,就想出了用牛羊肉代替人肉,在外面包上面,做成人頭模樣,用於祭祀的辦法。最後,諸葛亮徹底平定了孟獲,而這種裡面夾雜牛羊肉,外面有面皮的食物,則被稱為“蠻頭”,後來才改為饅頭。

自從諸葛亮用“蠻頭”代替人頭祭祀神靈之後,這種食物就作為祭祀品出現。不過,當時的饅頭裡面都有肉餡,而且個頭很大。到了宋代,饅頭除了作為祭祀品之外,也走上了餐桌,當時不少太學生都將饅頭當成點心。不過,饅頭成為食品之後,就不再是人頭的形狀,又因為其中有餡,被改稱為——包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