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無錫:“澄”警日記:憶武漢之旅

“憶武漢之旅”

作者: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隊民警 朱小川

江蘇無錫:“澄”警日記:憶武漢之旅

2020年4月15日 週三 晴

我上一次去武漢是2016年的大二暑假,去見高中同學,就住在武漢理工附近。

出門逛武漢,查了地圖,上面字樣就感覺捧著一本史書:漢口、武昌、江夏、江漢,當然南京的區名也不落下成,不過棲霞、秦淮帶來的是江南煙雨的仙俠質感,看看武漢地名,滿腦子浮現三國赤壁費禕登仙、淝水之戰風聲鶴唳……,歷史的烽火歲月、英雄的豪情壯志讓人不禁心潮洶湧,“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哪怕一個地名,也能令人心馳神往。

  同學領我去過早,到的是戶部巷,武漢的早市對江南人而言,還是有蠻大不同。蘇錫常吃早飯,家裡慣例白粥、蘿蔔乾、鹹菜,再配點肉鬆榨菜炒雞蛋啥的,洋氣的麼麵包牛奶搭點培根;上街吃,油條豆漿是絕配,細面下澆頭也靈,餈飯糰配豆漿也好邊走邊吃,餈飯糰裡大多裹根油條,用點肉鬆點綴點綴。總之早飯清淡為主,吃早飯不能算敦厚扎足,嚐嚐味道點點嘴。

  上了戶部巷,早市上都是啥?熱乾麵、豆皮、面窩、魚汁糊粉,這些份都是敦實豐厚,都能算正餐標準了,武漢人的早飯一定吃飽吃好,吃出一種豪橫味道。

江蘇無錫:“澄”警日記:憶武漢之旅

熱乾麵是我吃過香的最渾厚的面了,論味道的猛烈衝擊,得算重慶小面,論入口咀嚼的快樂,輪到陝西油潑面,論湯底的講究,那是江南細面,但論香,熱乾麵無出其右。濃稠厚蓋的芝麻醬給面帶來種粗糲雄渾的香氣,筷子拌起面來,拖泥帶水,黏連濃稠,不像江南湯麵講究的清爽。吃了一口,香味從嘴裡衝到鼻子,人和麵就一起跟著活色生香起來,再配搭蘿蔔乾的脆辣,酸豆角的酸爽,可謂相得益彰。熱乾麵的香就跟武漢人一樣,熱情直爽,粗聲大氣,一眼看得透。熱乾麵的粗和芝麻醬的顆粒感是沒那麼精細講究,要欣賞這種粗糲渾厚的美味,對外地的人可能也需要一些過程,但對吃慣了或者意氣相投的人來講,或許就是大巧不工、純粹的香的面了吧。豆皮也是讓我見了世面,金黃一份,週週正正,豆皮脆,糯米軟,裡面的肉粒、筍乾、蝦米口感紛呈。

江蘇無錫:“澄”警日記:憶武漢之旅

  這就有些羨慕武漢人,早起就吃得心滿意足,正餐也濃味油厚,有香甜,也有點辣,通達親民。武漢人吃飯就是江湖氣、生活氣十足,就要吃這口油辣舒爽。一個城市的吃食和人也是一樣有個性的,武漢人爽快而味重,乾脆而利落,好爽硬朗得覺得市井裡隨便拉一個出來就是大俠,那時就覺得什麼天災大禍都不會壓垮這座城市和人民。

江蘇無錫:“澄”警日記:憶武漢之旅

  今年本和同學約好重遊鄂城,再一起過早賞櫻,再品一遍熱乾麵、豆皮、武昌魚,然而疫情肆虐之下未能成行。入春以來的武漢雖然陰鬱冷清,但封城中的三鎮居民平穩、團結,秩序井然。1000萬人口的現代都市被封鎖了76天,但武漢人的江湖氣和那種脆生生的生活勁頭使人相信他們肯定能戰勝所有困難。不久前的武漢解封,從暫停到重啟,不僅源於白衣戰士、政府公安的付出,還因為全體武漢人民的犧牲、付出和配合,在全球蔓延的疫情下,武漢是唯一一座已從重症中恢復的英雄城市。

江蘇無錫:“澄”警日記:憶武漢之旅

  而我作為一個與武漢人同飲一江水的江陰公安民警,疫情中也曾堅守查控崗位,參與卡口值守,巡邏守護街道,護衛隔離點安全,從冰凍三尺到春暖花開,與前輩戰友們團結一心,衝在一線,共克時艱。四月春風暖意來,疫情戰役曙光顯,武漢的英雄氣已衝破黎明前的黑暗,在那炎炎夏日到來之際,我期待著與武漢的再次重逢...

來源:平安江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