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心淺談 | 關心政治的目的不在權力,而在自由

人關心政治,就如同魚關心水質。每個人就像河裡的一條魚,河的水質,關係到每條魚的生活質量甚至生命安全。所以,關心水質是每條魚都應該做的事情。


隨心淺談 | 關心政治的目的不在權力,而在自由


思想家約翰· 亞當斯說,我必須研究政治和戰爭,那麼我的兒子們也許才會擁有研究數學和哲學、地理學、自然史、軍艦建造、航海術、商業和農業的自由,以便給他們的孩子們研究繪畫、詩歌、音樂、建築、雕塑、織藝和陶瓷的權利。


關心政治的人值得深交,熟人可以交心,陌生人也可以信賴。關心政治的人往往就是一個通情達理,比較有正義感和有責任心的人。

有關心政治時候也會成為陌生人之間互相信任的基石。很難想象一個具有公共良知的人,具有悲天憫人情懷和愛憎分明的人,會過一種沒有良知的個人生活,會是一個花花公子,會是一個沒有誠信和低級趣味的人嗎?反過來說也是一樣,你不能想象一個心狠手辣,不誠不信,拈花惹草,滿心邪惡的人會具有公共良知,會嫉惡如仇,會去針砭時弊。


關心政治的終極目的不在權力,而在自由。所以,政治雖然是少數人的職業,卻應該成為每個人的副業。說到底,“不受人惑”意味著成為一個真正的公民,意味著拒絕被塑造為順民。


政治不光關涉國家大計、權力角逐、利益紛爭,也關涉我們每個人的衣食住行、榮辱得失、喜怒哀樂。可以肯定地說,任何人都與政治密切相關。你可以不關心政治,但政治每時每刻都在關心你。


但很多人說:“我不關心政治。”言下之意是自己很清高,超凡脫俗。認為政治是公務員的事。其實,只要你生活在人群裡,只要你有需求,你就與政治脫離不了干係。不是非得要你從政,要你做政治家。而是要你關心政治,在必要的時候(當某些政治影響到你切身利益的時候)能夠做些維護自己利益的事情。


既然我們身處政治之中,既然政治對我們的關心無處不在,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對它漠不關心呢?公平起見,我們應該關心政治才是,我們對政治的關心,應該數倍於政治對我們的關心。我們必須關心政治,直到政治不再關心我們為止。


但是,長期以來,政治一直被妖魔化。一分為二,一是被野蠻化,政治就是要殺頭、要血流成河,有人說, “政治教人打架”;二是被骯髒化,政治就是陰謀,就是勾心鬥角。


政治真是如此嗎?恐怕不見得。我們並不否認政治有陰暗、殘酷的一面,同時我們更不能否認政治有陽光、日常的一面。過於注重前一面,使政治被妖魔化,我們自然會恐懼政治;因為恐懼,視線受阻,則無法看見後一面。這便構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妖魔化政治令人恐懼政治,恐懼政治反過來加劇了對政治的妖魔化。要打破這種妖魔化,打破對政治的恐懼,我們就必須看到政治的另一副面孔,或者說,我們就必須轉換觀察政治的視野。政治不僅在宮廷,還在民間;政治不僅在市政府,還在菜市場;政治不僅在夜幕之下,還在太陽之下;政治不僅是恐怖片,還可以是肥皂劇;政治不僅是新聞,還可以是好聲音;政治不是權貴的專利,而是百姓的日用;政治並非不可企及,它正遊走於你我身邊。


我們關心政治,也不是無聊的消遣,也不是功利的應試,更不是強大的雞血。我們關心的,是可以決定我們命運的政治。


關不關心政治,也可以體現你的良知、學識、誠信、善良和氣節。你不需要下筆千言,滔滔不絕,哪怕您只是轉發別人寫的虎虎有生氣的文章、圖文和視頻,我們就可以看出你的趣味,你的修養,和你是否可靠。

其實關心政治的人不只是具有獨立人格和高尚靈魂,他們還必須是有良知、思想和擔當的人,他們想改變並非一己之現狀,而是要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他們見不得窮人被欺壓、弱者遭欺凌,他們永遠站在正義這一邊。

一直記得有一位學者講的一句話:不關心政治的人,你很難相信他的人品。

女士們不妨以是否關心政治作為擇偶的標準之一,跟關心政治的男人交往,做他的妻子;如果你身邊有女性朋友特別關心社會和政治,更應該給她們點“贊”。因為這些知識女性成為母親後,對兒女人格的形成及兒女成人後對社會的責任感,甚至延續種族文明都有著巨大的影響。


經常在朋友發有關政治內容的人,內心都不會太壞,沒有太多的花花腸子,城府也少;這類人三觀相近,每天三五若干條朋友圈的發送,調侃也好,正能量也罷,三言兩語,言簡意賅,放心的和他們交往互動吧。即使互相性格迥然不合,但是他肯定不會做出傷害你的事情來,遇到這樣的圈內朋友,互相珍惜吧!

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可靠,其實可以從他是不是敢說真話來判定,尤其是與某些媒體大相徑庭的關於社會、政治、歷史的大實話。如果一個人滿嘴“正能量”說的不過是一些空洞的口號和標語,這說明他其實還是一個思維停留在過去的人。


而當一個人說他不關心政治,你從他臉上看到了什麼?

愚昧,麻木,自私,狡黠,懦弱,狹隘,冷漠,無知,恐懼,懶惰,虛偽,逆來順受,隨波逐流,任人宰割,得過且過,人性之弱點瞬間集中暴露無疑。


然而,如果關心政治,卻缺乏基本的政治常識的話,就會淪為烏合之眾,受人蠱惑成為炮灰。所以關心政治不僅需要意願,更需要基本的認知和能力。


(注:以上內容轉自:網絡,圖文版權及活動解釋權歸原作者及主辦單位所有,本號除原創文章外,均為原作者觀點,發佈主要為方便了解、學習,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漢服微資訊 | 帶您瞭解更多漢服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