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漢朝,看改變世界的10項發明對我們有何種啟發

回到漢朝,看改變世界的10項發明對我們有何種啟發

漢朝(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公元25~220年)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東漢時期,歷史上被承認的皇帝共24位,享國四百零七年。前後400多年的統治,在農業、冶金、地震學等各個領域做出了大量的創新。

漢朝是中國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黃金時期,漢族由於這一時期而得名,由於文明程度較高,漢族在我國各兄弟民族中一直處於主導地位,這是歷史發展和自然形成的結果。漢以後歷代的朝代名稱雖有變更,但漢族作為我國主體民族的地位始終未變。在公元前206年,自劉邦成為漢朝的第一個皇帝開始,從有記載的農業到醫療衛生,這是一個長達400多年的漢族輝煌時期的開始。

"大漢王朝是東方在科學技術方面有重大發明和發展的時期",蒙特利爾麥吉爾大學歷史和古典研究系的詹姆斯·麥吉爾教授以及羅賓·D·S·耶茨解釋說: "就像所有的發明一樣,其中一些只是在後期才出現的,有時是在更晚的時期。"下面我們梳理了一下漢朝的一些重大突破,尤其是對後世影響重大的那些。

· 造紙術的發明

回到漢朝,看改變世界的10項發明對我們有何種啟發

生產紙張流程

現存最早的紙質材料是1957年在中國的一個墓穴中發現的,它是一種主要由大麻纖維製成的粗糙材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0年到公元前87年之間。但是蔡倫----公元105年漢朝的宦官,被認為是第一張高質量書寫紙張的發明者, 他將樹皮、大麻、亞麻碎布和破碎的漁網碾碎並混合在一起,然後用鹼液將混合物分解成更細的纖維紙漿,使用這種超細纖維製作紙張。據李石的書《秦漢科技史》記載。

"幾個世紀以來,行政文件以及文字記載都是寫在木板和竹簡上的——也許保存得更好,"耶茨解釋道。但隨著王朝的覆滅,蔡倫改良的紙張逐漸體現出來了其獨有優勢,也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 懸橋

回到漢朝,看改變世界的10項發明對我們有何種啟發

一張未註明日期的中國古代建造的吊橋的照片,吊橋在四川省,可以看到船停泊在前面的碼頭上。

根據羅伯特·坦普爾高度評價的中國發明史《天才的中國》,漢朝見證了懸索橋的發展,這是一種由纜索懸空的平坦道路,它可能是從簡單的索橋發展到跨越小峽谷的程度。但是到了公元90年,漢朝的工匠們就開始採用類似的結構用木板建造更復雜的建築。

· 深孔鑽眼技術

根據天壇的記載,公元前一世紀的漢代鹽工是首次建造井架並使用鑄鐵鑽頭在地下挖深達1500米的井洞來尋找鹽水的人,他們使用管子從地下提取滷水製作食用鹽。他們最早開發了相關技術,成為現代油氣勘探的先驅。

· 獨輪車

回到漢朝,看改變世界的10項發明對我們有何種啟發

中國獨輪手推車的模型。

這種獨輪車結構可以容納一個大得多的車輪,從而減少滾動阻力,車輪幾乎直接在負載之下,讓使用者胳膊更省力。

獨輪手推車早在公元前100年就在中國的漢朝發展起來。劉易斯(M.J.T. Lewis) 1994年在《技術與文化》(Technology and Culture)雜誌上發表了這篇研究文章。

· 地震儀

回到漢朝,看改變世界的10項發明對我們有何種啟發

地震儀模型

大約在公元132年,中國天文學家、數學家和地震學家張衡(公元78-139年)描述了一種已知最早的地震儀。地震時,地底深處地震的衝擊波刺激平衡鐘擺,鐘擺與一個機械裝置相連接,該機械裝置的龍頭開口面向地震的方向。監測到地震時一個銅球從龍嘴裡掉到一隻癩蛤蟆的嘴裡,發出響聲提醒人們,從而記錄下地震事件。

張衡是中國早期的科學家,他探索的領域從天文學到機械製造。但他最出名的可能是發明了第一個遠距離探測地震的裝置。他於公元132年將之引入漢朝並應用,但是並未廣泛推廣。

根據描述,當它感應到一個振動,把一個球從一個金屬龍的嘴裡扔進一個金屬青蛙時,會產生了一個響亮的叮噹聲。據記載,朝廷裡的人第一次並沒有引起重視,但幾天後,來自600多公里外的一個村莊的官員來報告朝廷,那裡發生了地震。

· 高爐

大約在公元前200年的漢朝初期,根據中國科技史學家唐納德·b·瓦格納(Donald B. Wagner)的說法,中國冶金學家建造了第一座高爐,將空氣噴入加熱的鐵礦石中,生產出鑄鐵,

工匠應用這種方法冶煉鋼鐵最早主要是鑄造兵器。

· 可調扳手

根據坦普爾的說法,公元前一世紀的中國人使用了一種工具,有點類似於水管工和修補匠使用的工具,在這種工具中,滑動卡尺可以調整零件。(現代的扳手有一個蝸桿,不同的機構,但功能是一樣的。)最初,這些設備似乎是用來測量的,而不是用來鬆開或擰緊螺母或管道。

· 犁板耕種技術

回到漢朝,看改變世界的10項發明對我們有何種啟發

12世紀中國農民驅使耕牛耕作版畫。

根據羅伯特·格林伯格的《古代中國技術》一書,早在公元前6世紀,中國人就開始使用簡單的木犁耕地。但幾百年後,一些聰明的漢朝發明家發明了寬犁鏵,也被稱為犁板犁。這種工具有一箇中心固定部分,開始部分是一個尖梢,通過翅膀推動土壤遠離並減少摩擦。這種新的耕犁幫助中國人開始應用深層土壤耕作技術,他們按照山的形狀耕作,以減少水土流失,保存土壤肥力。

· 馬鐙

回到漢朝,看改變世界的10項發明對我們有何種啟發

這張奔馬圖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的漢朝。

沒有馬鐙之前,古代騎士在騎馬飛馳的時候不得不讓他們的腿懸在馬鞍上,儘管羅馬人在馬鞍上安裝了把手,讓他們在遇到危險時仍然能夠趴在馬背上。據坦普爾介紹,漢代的一位發明家發明了一種鑄鐵/青銅裝置,使騎馬變得容易得多,騎手可以把腳塞進去,不用過分擔心腿腳安全。它是一項革命性的發明,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裡,它從亞洲傳到了歐洲。在歐洲,中世紀的騎士得以穿著厚重的盔甲騎在馬背上飛馳作戰時不摔下來。

· 船舵

據中國科技史學家路永祥說,中國人在公元一世紀發明了這種船隻掌舵的裝置。

方向舵使船隻即使不用槳也能順利航行,讓水中航行更加容易。根據坦普爾的書記述,這項技術發明花了上千年時間才傳到西方,它幫助哥倫布和其他探險家在海洋中航行,讓後來的探險家(海盜們)在海洋上縱橫,促進了海洋時代的人類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