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視點】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城市轉型和創新發展

【人居視點】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城市轉型和創新發展

城市轉型和創新發展成為中國城市近十年來的主旋律,特別是轉型發展還在不斷推進之中。我主要講兩 個方面,一是中國城市轉型發展的宏觀背景。二是新時期以城市更新促進城市的轉型和提質。

中國城市轉型發展的宏觀背景應該說包括城市發展的新背景和中央對發展的新要求。 2010年以來,中 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進入中高速時期,經濟增長速度不是簡單的快和慢問題,宏觀上要求城市發展的方式進行轉型。實際上是發展規模逐步轉向結構性調整,更加註重經濟發展的質量。 中國城市經濟的內在增長動力正在發生變化,客觀上也要求城市的內涵發展轉變。中國的經濟增長正在由過去的 “出口導向、消費和投資驅動 ” 的模式向“更多地依靠消費、更多地依靠服務業、更多地依靠技術進步”的模式轉變,發達地區的這一趨勢逐漸增強。

城鎮化的轉型與變化是中國城市發展的新背景的重要表現。經過三十年快速的城鎮化發展,中國城鎮化 已經進入新的時期,其特徵表現為轉型和變化。在過去三十年快速城鎮化過程中,人與土地、水、生態、能源等資源的矛盾日益凸顯,中心城市的霧霾、交通擁堵、垃圾圍城等問題突出。 未來10~15年提高城鎮化質量是當務之急。中國城鎮化發展進入中速階段,將倒逼城市發展的規模和內容轉型。

進入生態文明時代,習總書記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綠色、低碳、人文提出了更高要求。生態文明、綠色低碳成為社會共識,新時期中國城市發展的新要求是補短板、提品質。從目前的發展來看,我們的短板主要體現在城市的品質、環境、文化、創新和公共服務質量等方面。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對中國城市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面與協調。特別是黨的“十九大 ”提 出新時期中國社會基本矛盾的新認識,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為未來城市的發展指明瞭方向,也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新時期城市工作的總要求是以人民為中心,呼應經濟轉型,治理 “ 城市病 ”,促進城市高質量發展。

那麼如何實現新時期以城市更新促進轉型提質?首先要把以人民為中心體現在城市生活細節裡。 前些 年我們做了大量規劃建設,集中在開發區新區建設、工業園區開發,這些年看到城市生活中很多短板逐漸凸現,以人民為中心的規劃建設應該更加關注老百姓腳 的感覺,如步行系統建立;更加關注老百姓眼前的感覺,,如歷史文化的保護、城市風貌的重視;更加重視老百姓手邊的感覺,如公共服務設施,特別是為兒童服務和老人運動等提供的設施。

中國的城市更新也一直在推進中。近年來,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推動的城市“雙修”(生態修復、城市修補) 是城市更新的重要方式,取得了積極成效。有以三亞、秦皇島為代表的城市,立足於城市綜合環境建設及品質提升,初步探索城市“雙修”的工作方法、技術路線和機制保障等,通過環境品質治亂增綠。以徐州、安順等為代表的城市,結合城市功能轉換,探索環境改善與城市轉型發展的工作方法、技術路線與實施策略,通過功能提升民生完善。以景德鎮、開封等為代表的城市,結合城市文化特色,強化歷史文化保護與文化復興等,深入探索“雙修” 與城市由內而外的全面提升,通過文脈延續文化復興。

其次是以設計為引領促進城市品質全面提高。 延安以城市設計引領“雙修”技術創新。延安把保護與發 展相融合,走出一條從革命舊址、歷史文化名城單一保護到博物館之城的融合發展之路。

另一個重要方面中國城市更新的工作組織和工作 方式也在不斷創新,集思廣益,眾籌智慧。城市更新工作與老百姓生活緊密相關,要傾聽民意,輔助決策。真正實現規劃師理想和老百姓意願充分結合,城市更新將是下一個時期中國轉型發展重要技術支撐。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不斷轉型,中國城鎮化和城市發展更加註重質量,老舊小區改造、市政基礎設施更新、歷史文化的保護已成為下一個時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呼應城市轉型,促進創新發展,提高人居環境水平是中國城市建設發展的不懈追求。

未經授權,嚴禁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