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三忌,別犯忌

情感美文 首發

原創不易 抄襲必究

人生有三忌,別犯忌

人是個奇怪的東西,越是別人禁忌的東西,越是好奇心很大,越是無法看清的東西,越是想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所以才有“好奇害死貓”,但其實因為好奇被害的,往往是人,而不是貓。

相對於好奇心重的那些禁忌,有些暗藏玄機,不是輕易就能洞悉,這些社會定律、人生走向設定,更需要有見解的人才能領悟,因為越早領悟,人生越能早一點進入正軌,而不領悟,或者晚一點領悟的,往往需要走許多彎路、經歷很多挫折,才能慢慢開竅,然後徹悟。

有些忌諱,就是人生路發展和成功的方法,其中有三忌,不可不知。

人生有三忌,別犯忌

少年:忌懶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中國很早就有少年英才的傳統,年少成名的故事也很多。白居易一歲識字,六歲作詩,十六歲名揚天下,曹植七步能寫詩,但是做官能做到丞相的,史上最年輕的就是十二歲的甘羅。但這些天才成名的背後,無一不是勤學苦練的結果。

無論是白居易、曹植,還是甘羅,包括後來的王勃、駱賓王,他們在獲得“神童”稱號的背後,都是刻苦學習、筆耕不輟的用功,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要想人前顯貴,就得吃苦受罪。”

每一個成名人物、獲得非凡成就之人的背後,都是汗水和心血的結晶,要想成功,有所作為,必須忌懶,否則“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人生有三忌,別犯忌

這方面人所皆知的例子,無非就是那個“傷仲永”。原本天賦異稟的方仲永,就像曹植、白居易一樣,小小年紀出口成章,詩才驚人,他父親把兒子當作了養家餬口的“搖錢樹”,為了讓他賺錢,拉著他到處給有錢人吟詩作對,靠獲取一點打賞而度日,經過幾年,方仲永錯過了學習的最佳時間,最終淪為平庸。

試想,如果這孩子不是懶,不是不願勤奮學習,有可能以後也會變成曹植、駱賓王、白居易一樣流芳百世的一代宗師,不會貽笑大方。事實上,許多天賦不錯的人,都因為懶惰而荒廢,最後一輩子無所事事。

人生有三忌,別犯忌

中年:忌閒

中年危機四伏,太閒,是不懂居安思危

很多人都會習慣用一種固定的方式生活,不管是工作,還是平日裡的居家生活,這就是一種慣性思維,慣性使然,也就是所謂的舒適區。一旦舒適區的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就會成為一種“閒”的狀態,一天8小時的上班時間之外,不是打遊戲,就是追劇、看電視,或者一幫狐朋狗友在一起胡吃海喝,把時間都用在娛樂上。

難怪中國人普遍把京劇之外的麻將也稱為“國粹”,因為工作之外,大部門時間都花在麻將棋牌這樣的娛樂休閒場所,所以國粹的確是普通人離不開的消遣方式。只不過一個人太閒了,往往容易在時光流逝中消磨,不知不覺半生已過,中年悄然來臨,開始覺察到危機四伏的時候,只怕已經晚了。

當一個人中年人因為自身經濟問題、家人健康問題需要錢的時候,才會意識到不懂居安思危,悔之晚矣。

人生有三忌,別犯忌

晚年:忌拼


老鼠尾巴——打一百棒槌也不變樣

雖說“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壯心不已”。但人到晚年,自己的身體自己要心中有底,千萬不可逞能、硬拼,因為過了40歲,人就不能再靠拼身體,得學會“保存實力”。

有的人就像是習慣了旋轉的陀螺,永遠也停不下來,一閒下來,就感覺渾身不舒服,全身上下無所適從,而且考慮問題總喜歡用習慣性思維,一百年不變,明明自己已經到了晚年,還老是喜歡用年輕時的角度出發來對待每一件事。

一輩子不知道愛過多少虧、上過多少當,在同一個地方摔倒過多少次,就是不信邪,老鼠尾巴——打一百棒槌也不變樣 。

其實,人到晚年,忌拼,不要太用力,反而更好。

人生有三忌,別犯忌

結語:

別人走過的彎路,看在眼裡就知道那是教訓;別人吃過的虧、上過得當,就是自己可以借鑑的經驗,千萬不要重蹈覆轍。每個年齡段都有值得注意的地方,記住這三忌,不要觸及,人生會更加順暢。

——END

你有故事嗎?你有煩惱嗎?歡迎私信給我,我在這裡等你

我是妮夏情感,11年情感分析經驗,幫你揭開故事背後的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