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耶律楚材怎樣推行儒化政治,輔輔助成吉思汗父子,振興蒙古帝國

在《湛然居士集》中蔡世遠這樣評價耶律楚材:漢唐以來,人材輩出,後先相望,略綜其概……身為開國功臣,而遂相之紀綱百度者,蕭、曹、房、杜、耶律楚材也。

看耶律楚材怎樣推行儒化政治,輔輔助成吉思汗父子,振興蒙古帝國

耶律楚材,蒙古帝國時期的政治家。耶律楚材本身便是出生在一個蒙古貴族之家,後來跟隨在成吉思汗身邊輔佐他。他輔佐成吉思汗父子,並且提出了學習儒家治國思想的理念,為蒙古帝國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為蒙古帝國的發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貴族出身,精通文學

根據歷史記載,耶律楚材出生在契丹的貴族家中。他的家族歷史悠久,甚至可以追隨到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時期。有這樣的家族背景,家境條件自然也比較好。

在他出生的時候,他的父親已經到了花甲之年,因此他的父親常說:他將來一定能夠成就大器,為國效力。耶律楚材的身材高大魁梧,一看就是有大將之風。在良好家境的輔助之下,再加上父親的望子成龍,他從小便接受了嚴格的教育。

看耶律楚材怎樣推行儒化政治,輔輔助成吉思汗父子,振興蒙古帝國

奈何天不遂人願,在他兩歲那年,他的父親便去世了,他只能跟隨母親居住,而他的母親也十分重視對他的教導,常常嚴格的要求他。在他十二歲的時候,他就已經進入書院學習了。這耶律楚材的家族在建國之初都是居住在燕京一帶,而這燕京本來就有濃厚的漢文化氣息。

因此耶律楚材從小就在儒家思想文化的薰陶之下長大,他將自己的一腔熱血投入到為國效力中來,從小便苦讀書籍,特別喜歡研究漢人知識,這也為他之後輔佐成吉思汗開創漢制奠定了基礎。

輔佐成吉思汗父子,以儒治國

成吉思汗十年,成吉思汗帶領蒙古軍隊攻佔燕京,意外之中,成吉思汗瞭解到耶律楚材頗有才華,能夠在身邊輔佐他,於是便派人去邀請他出山輔佐。而這耶律楚材本來就願意支持蒙古族的統治,再加上與成吉思汗相談甚歡,頗得成吉思汗看重,將他封為輔臣,跟隨在成吉思汗身邊。當時的成吉思汗還在四處征戰天下,

耶律楚材便跟隨在成吉思汗身邊為他建言獻策。

看耶律楚材怎樣推行儒化政治,輔輔助成吉思汗父子,振興蒙古帝國

除了政治之外,耶律楚材還在軍事方面頗有天賦,屢次立下大功,深受成吉思汗尊重。等到窩闊臺汗繼位之後,耶律楚材建議根據漢人朝廷那樣重視禮儀,勸當時的親王等人對可汗行君臣之禮,從而表達對王權的尊重。

看耶律楚材怎樣推行儒化政治,輔輔助成吉思汗父子,振興蒙古帝國

他的這種做法深得可汗之心,在這之後便更加受到重用,每次朝政大事總是會詢問他的意見。在當時,他還逐漸向皇帝灌輸“以儒治國”的方案,主張向漢人朝廷學習,在各州設立長官,建立賦稅制度,從而彌補戰爭帶來的財政消耗。

追隨大汗,全面改革國家

面對王權,耶律楚材

不敢有二心,一心一意輔佐可汗發展國家。在蒙古國最開始建立的時候,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耶律楚材便開始與皇帝一起進行改革。

當時地方上實行軍政合一的制度,地方沒有負責專門管理正式的長官,只有統帥軍隊的首領,因此地方事務不能及時得到處理。耶律楚材就此提出設立郡縣長官,使軍權和政權分開,相互牽制。還建議皇帝設立了中書省,從而使權力分散,提高官員的行政效率,而這耶律楚材自然便被任命為中書令,也就是宰相。

看耶律楚材怎樣推行儒化政治,輔輔助成吉思汗父子,振興蒙古帝國

除此之外,他還積極的建議皇帝運用儒家思想來治理國家。在他的建議之下,蒙古帝國開始任用漢人儒生來擔任朝廷的官職,從而促進了蒙古政權的進步。在成吉思汗統治之時,忙於征戰天下,沒有制定較為完善的法律,於是耶律楚材就著手整理以前的資料,最終修建出了一部《便宜十八事》作為蒙古國的法律。在耶律楚材的改革之下,一時之間,蒙古國的國力大增,而他所推行的一些政治制度也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蒙古國的可汗孛兒只斤·窩闊臺也十分信任這位肱骨大臣,曾經這樣評價他:非卿,則中原無今日。朕所以得安枕者,卿之力也。

看耶律楚材怎樣推行儒化政治,輔輔助成吉思汗父子,振興蒙古帝國

作為一位契丹族人,耶律楚材卻能捨去祖先的恩恩怨怨,一心一意為蒙古族人賣命,不得不說,他的心胸非常人能比。而他的一些改革措施,使那些蒙古貴族逐漸放棄了落後的遊牧方式,使用儒家思想來治理國家,使中原農業文明的繼續發展,也為後來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礎。

參考資料:

《湛然居士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