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葯業:注重產品研發 在傳承中加快創新

中新藥業:注重產品研發 在傳承中加快創新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將中醫藥作為獨特的衛生資源,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和重要的生態資源進行戰略謀劃、統籌部署。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醫藥發展迎來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歷史性機遇。我國將學習借鑑各種現代文明成果,堅持古為今用,推進中醫藥現代化,切實把中醫藥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使之與現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對此,天津中新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新藥業)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立群指出,中藥文化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從企業來講,應將其進一步發揚光大,惠及更多的老百姓。

發揮自身優勢 讓老百姓吃上放心藥

據瞭解,以中藥創新為特色的中新藥業,是天津醫藥集團旗下的核心製藥企業,其旗下的速效救心丸、通脈養心丸、胃腸安丸、心肺消炎丸已形成了完整的產品鏈。近年來,中新藥業一直致力於中醫藥業的研究推廣,但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情況下,以目前擁有的500個藥品批文為基礎,中新藥業將不斷彌補市場空白。

在談到我國正全力推動中醫藥國際化,企業應如何對中醫藥專利技術進行保護時,李立群認為,最主要的還是要發揚中醫藥的優勢,企業要不斷的發展,才能保護自己的產品。“一方面,要在學術上進一步深化中醫藥的理論根據,另一方面要從產品品種上不斷更新換代。一款中藥新藥從研發到上市,大概需要5年時間,這包括3年的臨床實驗期。以速效救心丸為例,目前我們要在現有基礎上,以5年為一個週期,將其進一步升級。只有經過不斷的升級換代,才能提速競爭,這是保護中藥專利技術最好的方法。”

“創新傳承的同時,不能破壞中藥的基礎理論。無論怎樣創新,都要在保留原有精華的情況下,融入新的思路和新的觀念。企業應在加快新品研製速度的同時,進一步加大市場開發力度,讓產品惠及到更多的老百姓。在中新藥業銷量可觀的眾多藥品中,大家對速效救心丸更為熟知,老百姓對於它們的認可度都非常高。而且在措施得當的情況下,企業打造的多款大單品可以更好地為民服務。”李立群特別強調,對於企業來說,沒有創新就是停滯不前,將會形成最大的危機。此外,法律的支撐和保護對於中醫藥創新傳承也非常重要。

“目前,為促進中醫藥的傳承發展,國家出臺了系列相應政策,這說明了我國對於中醫藥的高度重視。作為中醫藥國企,要承擔國家賦予我們的政治職責,研製出更好的創新藥且合理定價,讓老百姓吃上便宜的放心藥,這也是中新藥業一直在堅持的。”李立群表示,中醫藥企業應在“健康中國戰略”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轉變傳統觀念 注重產品自主研發

傳承和創新發展中醫藥是時代賦予中醫藥人的使命和責任。去年國家中醫藥管理部門在“關於印發《2018年中醫藥工作要點》的通知”中指出,要深化中醫藥科技體制改革。實施重點研發計劃“中醫藥現代化”專項,吸收融合多學科前沿技術,在技術攻關等方面實現突破。

據中新藥業相關人士介紹,近年來,中新藥業注重產品自主研發的同時,根據自身需要選擇優化世界最先進的設備和技術。與德國沃爾曼公司進行合作,在引進設備的基礎上,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設備,創造性地將超微粉碎技術、低溫動態逆流提取技術等中藥現代化關鍵技術集成到了現有產品的製備過程中,形成了中新藥業全國領先的中藥現代化工藝流程,實現了生產程控化、輸送管道化、包裝機電化、檢測自動化。在大品種群科技支撐方面成效卓著,清咽滴丸、藿香正氣軟膠囊等10個品種先後列入天津市中藥大品種群系統開發項目。在研發能力建設方面,技術中心承擔並完成了國家發改委技術中心創新能力建設項目,與眾多外部社會資源一起,構築了公司以中藥大品種二次開發為主線的科技支撐和創新體系。

“技術儲備是中藥發展的關鍵要素之一,這與設備的現代化和智能化密切相關。中新藥業使用的設備都是國際製藥業中的頂尖設備,可以做到十年不落伍。此外,在挑選合作伙伴方面,我們也轉變了觀念。現在與其他企業進行合作,合作點是隻要第一不要第二,無論是設備合作,還是包裝和中介服務機構合作,都要找頂尖企業,目的是可以共同提升。”在李立群看來,中醫藥企業要想充分做到創新發展,必須要轉變傳統觀念。

“我們現有的研發力量包括一個國家級和四個市級研究院。以前研究院力量比較分散,而且不接地氣,如今針對市場需求,正在改進現有工藝,進行轉型。我們的研發投入現在是3.5%左右,目前還在強力推進,希望能夠達到8%至10%左右。”在談到研發投入時,李立群的回答中飽含期待,他表示未來一定還要繼續加大投入。

中西藥要合作共進 企業應居安思危

有業內人士指出,在我國,中醫藥是大健康產業的重要資源,中醫“治未病”理念符合大健康市場需求,大健康概念的普及必將為中醫藥產業發展帶來諸多機遇。中醫治療慢性病具有一定的優勢,費用相對低廉,特別是注重人體功能的整體調節。聯合西藥治療加預防是發揮中藥優勢、擴大中藥份額的最好方法。

作為我國傳統的中醫藥企業的“領軍人”,當被問及如何看待中藥和西藥的不同時,李立群的回答,讓人感覺到了他對中醫藥的獨特見解。“西藥有點‘骨感’,中藥有點‘柔軟’。”他進一步解釋說,“中藥和西藥各有各的特點,兩者的文化和理論支撐不同。中醫藥文化是瑰寶,是非常寶貴的資源,它和西醫不衝突,面臨的是合作共進、如何互補的問題。而且,中醫藥文化的發掘和潛能是無限的。”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中醫藥企業的地位和作用也愈顯重要,隨之而來的風險也逐漸增大。加之近來一些中醫藥企業的負面新聞時有曝出,作為老牌國企的中新藥業該如何應對?

“我們現在的風險防範意識非常強,前幾天還就此問題開會,要求各下屬企業都要考慮如何避免風險。做國企,最重要的就是規範經營,所以出現類似問題企業相同風險的機率較低。在企業特別規範的情況下,有些事就會見效慢一些,但我認為‘慢一些實際是快’。” 李立群一針見血地指出,企業如果發展太快,反而容易出問題。一旦因為問題倒下去,可能一、兩年甚至十年也“翻不了身”。他進一步指出,“風險防控要提升員工的合規合法理念,出現問題時要儘快解決。另外,企業內部要建立防控風險機制,進行質量管控。例如,在財務方面,我們會藉助頂尖會計師事務所;在質量方面,我們委託的質量監控部門,是國家承認的最好的質監部門,非常嚴謹。”

李立群表示,面向未來,中新藥業將繼續秉承“天人同序,惠福民生”的核心理念,踐行“務實、創新、誠信、盡責”的企業精神,堅持“中藥創新,篤行致遠”的發展方針,向著打造“品質中新”的戰略願景不斷邁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