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兒》出了高級版,都是文學的日常,卻洞悉生活的真相

文/馬慶雲

在沒有什麼宣傳的前提下,略有綜藝味道的紀錄片《文學的日常》悄然上線,正版視頻平臺播出。首期內容當中,走入著名作家馬原老師的生活世界。而走入的方式,也非常有趣,是畫家吳嘯海帶著自己十歲的兒子,到馬原老師隱居的西雙版納,探望文學家的日常生活。

《爸爸去哪兒》出了高級版,都是文學的日常,卻洞悉生活的真相


這種探訪模式,倒是非常像《爸爸去哪兒》的樣子。一位畫家爸爸,帶著兒子來到西雙版納,當地的馬原伯伯接應,也帶著自己的兒子,開始一段日常一週的隱居生活。有父親和兒子之間的交流,也有文學家的日常工作狀態等等,更是有自然風景和人文感受。首期的《文學的日常》,確實有些像高級版的《爸爸去哪兒》。

《爸爸去哪兒》出了高級版,都是文學的日常,卻洞悉生活的真相


《文學的日常》首期內容當中,記錄了馬原老師一週之內的生活狀態。這位曾經被查出癌症的知名先鋒派作家,辭掉了自己在大城市的工作,來到西雙版納的一個小山林裡邊隱居,並且種植了自己的茶樹,打理了自己的院落。文學家的日常,似乎較為田園化。

這部紀錄片的首期當中,非常見深度的地方,則是馬原老師在其中的一些人生看法。馬原老師提到了自己對於密集恐懼症的看法,提到了人類族群的問題,提到了自己死後想要把骨灰埋到大樹洞裡邊等等。馬原老師面對鏡頭,更是說自己是信鬼神等等的。這些看似並不符合常態的說法,實在是文學家的一種日常罷了。

《爸爸去哪兒》出了高級版,都是文學的日常,卻洞悉生活的真相


這部紀錄片的價值,也正在於向觀眾提供一種文學家的日常生活態度,即使這種生活態度是錯誤的,也無傷大雅。比如,在《文學的日常》當中,馬原老師表示的一些鬼神的說法等等。這些說法,顯然並非是普通觀眾在日常生活當中可以聽到的。甚至於我們可以說鬼神說是錯誤的,但文學家的價值或許就在於,很多錯誤的內容,也是有拿出來暢聊的價值的。

在這些鏡頭記錄當中,馬原老師截取了自己新作《姑娘寨》當中的話語,進行了朗讀。這些話語,被作家本人慢條斯理地朗讀出來,價值還是非常不差的。這位曾經的先鋒派作家,在晚年的創作當中,轉而向童話類型出發,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事情。這或許就是生命帶給人的某種轉變。

《爸爸去哪兒》出了高級版,都是文學的日常,卻洞悉生活的真相


首期當中,馬原老師和畫家吳嘯海老師其樂融融,似乎並未思考什麼宏大的人生主題。但這種慢條斯理的生活狀態,其實就是對人生存在的最好思考了。馬原老師在《姑娘寨》當中,實現了對自己一生的精神化自傳陳述,這種對於生命的平靜思考方式,可能也是我們很多人晚年的極致追求。

誠如馬原老師所言,結局的幸福,才是最好的幸福,哪怕前邊都是波瀾的。這些老年作家的感慨,實際上帶領青年觀眾們提前進入到了一種安然的生命狀態當中。在我們日益繁華的生活狀態當中,若是能夠有這種返璞歸真,則也是極好的。當然,對於現代的都市人而言,馬原老師的隱居生活,則是可遇不可求的。

《爸爸去哪兒》出了高級版,都是文學的日常,卻洞悉生活的真相


在《文學的日常》當中,馬原老師也回應了一個並不安閒的“新聞”。原來,馬原老師剛來西雙版納的時候,被安排到一個廢棄的小學教室裡邊居住,但是遭遇了當地幾位青年的不滿,結果圍毆了馬原老師,並且將這位老作家打昏迷了。幾年之後,重提此事,馬原老師只是用“當時只是誤會”來諒解了村民。

其實,當時馬原老師一家來到姑娘寨,暫時還沒有建造房屋,被臨時安排租住在小學的教室內。而這幾間廢棄的教室,被當地村民居住過。馬原老師的到來,被幾位村民認為是侵佔了他們的居所,因此發生了肢體衝突。多年之後,再提此事,馬原老師更願意平和麵對,不願意提幾位村民的不是了。

《爸爸去哪兒》出了高級版,都是文學的日常,卻洞悉生活的真相


《文學的日常》用一種非常平淡的方式,為觀眾們提供了文學家們的日常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並非需要誰去學習,而只是提供另一種面對人生的範本模式罷了。我們在別人的生活方式當中,獲取不了自己的生活,但或許可以在別人的生活思考當中,啟迪一下自己。

在稍後幾期當中,《文學的日常》還會有馬家輝、麥家、阿來等多位作家登場。值得注意的是,著名文學評論家謝有順先生也會出鏡。我們的影視作品當中,難得有這樣的文學作家和批評家們的集中亮相。這樣的節目,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