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公佈 鋰電池成得獎主角

如今,當你在咖啡館看到有人獨坐在角落,安靜地喝著咖啡,眼睛盯著牆壁,默不作聲,像是剛剛遭受巨大的打擊。那麼,他極有可能是——手機沒電了……手機沒電就不敢出門,手機沒電就很焦慮,這是如今很多人的真實寫照。當你在外面四處借充電器、找充電寶時,一定抱怨過:“手機電池怎麼這麼不經用!電容量不能再大一些嗎?”其實,這個問題並不簡單。而一直致力於研究這個問題的幾位科學家,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公佈 鋰電池成得獎主角

近日,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公佈,瑞典斯德哥爾摩皇家科學院將這項榮譽授予了三名科學家,以獎勵他們在鋰電池發展上做出的傑出貢獻。其中,97歲的約翰·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更是刷新了獲獎年齡最大的紀錄。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公佈 鋰電池成得獎主角

鋰電池重量輕、可充電,現已廣泛用於手機、筆記本電腦、電動汽車等領域,它不僅能給便攜式電子設備供電,還使遠距離電動汽車的發展成為可能。不僅如此,因為它能儲存大量太陽能和風能,未來甚至能利用鋰電池創建一個無化石燃料的社會。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公佈 鋰電池成得獎主角

瞭解了鋰電池的重要性,就能明白這次諾貝爾化學獎的意義所在。而我們下面要說的,還是這位被稱為“鋰電池之父”的、年齡最大的諾貝爾獎得主——“Goodenough”(足夠好)老爺子。約翰·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出生於1922年。他的父親是耶魯大學的宗教學教授,但因為父母感情不合。12歲時,古迪納夫就跑到一家寄宿學校讀書。之後,他考入耶魯大學,先是學習古典文學後來又轉到哲學。期間,他選修了兩門化學課,但只是為了湊學分。畢業時,他獲得的卻是數學學士學位。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公佈 鋰電池成得獎主角

這還沒完!二戰期間,古迪納夫加入美國空軍,後被派遣回國,到芝加哥大學讀博。1952年,30歲的古迪納夫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當時,他立志成為一名出色的理論物理學家。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公佈 鋰電池成得獎主角

到了1976年,只上過兩門化學課的古迪納夫憑藉在麻省理工林肯實驗室的研究,成了牛津大學化學系無機化學實驗室主任。在這裡,他的研究領域終於轉向了電池。當時,鋰電池的正負極都是用的貴金屬,它成本高,且極不穩定。而當古迪納夫接觸這一課題後,很快就發現了新的替代材料。這不僅降低了成本,還提高了安全性。當然,電池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可能由某一個人完成,但古迪納夫發現的關鍵材料,為鋰離子電池的最終開發奠定了最為重要的基礎。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公佈 鋰電池成得獎主角

從著手研究到發現新材料,古迪納夫只用了四年多的時間。不過,跟鋰電池相關的研究,卻成了他一生的課題,因為他有一個願望:我想幫助社會,現代社會,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所以,即便已經97歲高齡,古迪納夫依然每天堅持工作。因為夢想未竟,奮鬥不止。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公佈 鋰電池成得獎主角


看完這位老爺子的故事,我只有一個想法:我們年輕人,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另據報道,某些公司僅靠鋰電池至少賺了數十億美元,而古迪納夫卻沒有申請任何專利權,一分錢報酬都沒有得到!為什麼古迪納夫(Goodenough)能得諾貝爾獎?因為他真的good enough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