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說錯了你就得罪人了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一個小孩出生了,你覺得他的媽媽會認為孩子更加像媽媽還是更像爸爸呢?這個問題看似普通,但裡面卻隱藏著很深的奧秘。

1982年,戴利和威爾遜在加拿大調查了大量的新生兒家屬,有81%的母親認為自己的孩子更像爸爸,只有19%的母親認為孩子更像自己,心理學家同時也調查了母親的家屬,他們表現出了相同的認知傾向。隨後,多位心理學家在全世界多個文化區域也做了很多類似的調查,但結果都大同小異。新生兒的母親和家屬普遍認為自己的孩子更像父親,並且還表現出以下兩種行為:一,母親更容易指出孩子和父親的相似之處,而不是自己和孩子的相似之處。二,當孩子的父親就在旁邊的時候,母親更傾向於討論孩子和父親的相似之處,就好像有意讓父親聽到一樣。那麼是不是小孩子真的就更像父親呢?

有一句話,說錯了你就得罪人了

心理學家讓陌生人,根據照片對新生兒和父母進行匹配,結果和孩子母親的想法剛好相反,陌生人普遍對新生兒和母親的匹配更加準確,科學研究也表明,在孩子五歲以前和父親相似性並不高於和母親的相似性,現在這個事情就很有意思了,大部分的母親會出現事實不符的主觀意識,認為孩子更像父親,這是為什麼?

每個生物都會本能的把自己的基因流傳下去,這就產生了對後代的撫養行為,但資源時有限的,所以生物必須進行甄別,確定誰才是自己的後代,人類也是如此,有限的資源,當然要投資給自己的孩子,這就讓大部分人對親子關係的確定性格外重視,我們知道母親和孩子的親子關係是很容易確定的,但孩子和父親的親子關係就不一定了,為什麼呢?各位心裡都清楚,如果父親對親自關係存疑,那麼勢必會影響父親對孩子的投資,為了讓自己的孩子獲得足夠的生存資源,女性必須想辦法強化父子間的親子關係,經過長時間的敷衍,女性就進化出了這種認為孩子更像父親的心理機制,事實證明,這種進化是非常有益的。另一項調查研究表明,那些認為孩子不像自己的男性更傾向於製造家庭暴力,那些認為孩子像自己的男性則對孩子表現出更強的關愛和耐心。

有一句話,說錯了你就得罪人了

回到最初的那個問題,你的朋友生了小孩,你去看望他們,你可以說像爸爸也可以說像媽媽,當然你也可以說孩子和爸爸一樣帥,你這樣說,他的家人會很高興,你也可以開玩笑說和他爸爸一樣醜,這其實也沒什麼,但是有一句話,你千萬別說:老王啊,你的孩子真好看,長得有點像我誒;老王啊,你的孩子長得有點像我的一個朋友。這句話不是開玩笑的,你挑戰的是父親的尊嚴,你挑戰的是母親的品格,你挑戰的是每一個家庭都特別重視的親子關係的確定性,這句話一出,對方全家都被你得罪了。玩笑可不是隨便開的。

有一句話,說錯了你就得罪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