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上早教了嗎?在哪上的?多少錢?有用沒?”

常常有親朋好友問我:“你家的孩子上早教了嗎?在哪上的?多少錢?你說有沒有用啊?”

“你家孩子上早教了嗎?在哪上的?多少錢?有用沒?”

這個問題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得清楚的,有很多的媽媽們,對於是否上早教的問題會糾結很長時間。她們帶著孩子去各個早教機構試聽,瞭解早教的內容、方向、價位、地理位置等,結合自己的實際家庭狀況,去做出相應的選擇。

前段時間在一個媽媽群裡有個朋友說了這樣一件事,她家的孩子已經八九個月了。在孩子六個月左右的時候,周圍的同齡的媽媽們很多都帶孩子上早教去了,於是她也帶著孩子和朋友們一起去了解各種早教機構。久而久之,朋友的心也蠢蠢欲動了。

回家商量的時候,婆婆不樂意了:“花那冤枉錢幹啥,我也不是沒見過早教,就是抱著孩子蹦蹦跳跳做遊戲,在家一樣早教!”

朋友說:“人家早教中心都是有雄厚的理論依據的,是科學的,你說在家早教,我哪知道帶孩子做什麼遊戲,哪類遊戲能開發哪方面的能力?”

“你家孩子上早教了嗎?在哪上的?多少錢?有用沒?”

婆婆說:“我看你就是被人家洗腦了,你管那麼多幹啥,帶著孩子玩兒,啥都開發了。你看你們小時候,哪有什麼早教,現在一個個的不也挺好麼!想當初我哪有時間帶孩子玩兒,我兒子天天玩兒泥,你看現在,高級工程師職稱拿著,你不也嫁給他了麼……”

朋友哭笑不得,談話再也進行不下去了。

那麼,到底什麼是早期教育?早教機構的早教靠譜嗎?

“你家孩子上早教了嗎?在哪上的?多少錢?有用沒?”

我認為早期教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就是胎兒期的胎教;第二個階段是0到3歲嬰兒期的早期教育;第三個階段是3到6歲幼兒期的早期教育。

胎教,顧名思義就是胎兒期的教育,寶寶還在媽媽的肚子裡的時候,媽媽對寶寶進行的教育。有些早教機構已經把胎教納入了他們的課程範圍內,大概從六七個月開始就有專門為孕婦上的胎教的課程,比如我女兒曾經上過的東方愛嬰,以及我兒子正在上的,近兩年才興起的萬達寶貝王。

胎教的理論古已有之,比如宋代名醫陳自明的《胎教論》,就開始有了對胎教的專門論述。當代的早教機構根據胎教理論,依據胎兒成長髮育的規律,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各個方面,利用孕婦操、欣賞音樂、聊天、讀故事,撫摸等各種形式對胎兒的神經系統和器官的功能進行科學的刺激,在這裡就不詳細贅述了。

“你家孩子上早教了嗎?在哪上的?多少錢?有用沒?”

第二個就是0到3歲的早期教育,這也就是現在的早教機構所推廣的早期教育的年齡段,從百度地圖上的搜索結果可以看到,現在全國大約有17000多家的早教機構,並集中分佈在我國的中東部地區以及東南沿海一帶,並正在向東北一帶飛速擴展。

“你家孩子上早教了嗎?在哪上的?多少錢?有用沒?”

最後3到6歲的早期教育基本都是在幼兒園完成的,這個在這裡也不多說了。

瞭解了什麼是早教,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文章開頭所說到的,朋友和她婆婆之間關於是否選擇早教機構的矛盾。我們靜下心來,仔細的思考分析一下:

首先,我們人類從生下來開始其實就是學習的開始。

俗話說孩子生下來三個月會翻身,六個月會坐,七八個月會爬,這也就是孩子為了適應生存環境,通過先天的本能,自己去學習,去練習的一種生存技能,就像《人類簡史》中所提到的,自然選擇讓人類的生產提前,比起其他動物,人類都是早產兒,為了活下去而學習,就是一種先天的本能。這種本能,哪怕你不刻意的去鍛鍊,他也一樣能學會,這是人類發展的自然規律。其實也就像上文中婆婆所說的,現在的70後,80後,有幾個經歷過早教呢?不照樣創造出了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嗎?

“你家孩子上早教了嗎?在哪上的?多少錢?有用沒?”

然而,為什麼早教機構這麼火?為什麼早教機構得到了大部分70後和80後的認可呢?

原因是顯而易見的,早教機構必然有它的教育先進性,以及一定的強制性。

試想,那些決心在家自己對孩子進行早教的,如果沒有一定的早教理論知識,很大可能會因為疲倦或者不知道帶孩子玩兒什麼等原因無法堅持。即使買了早教書籍,也可能會因為教具很難蒐集而半途而廢。

再說早教機構的先進性。比如東方愛嬰,以大家所熟悉的蒙氏教育理論和奧爾夫音樂為理論基礎,對孩子進行各方面的感統訓練,用音樂這種無國界語言,帶孩子進入藝術殿堂,會更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

“你家孩子上早教了嗎?在哪上的?多少錢?有用沒?”

再比如萬達寶貝王,側重孩子的運動能力發展,以及通過對食物視覺、觸覺、味覺等的探索,開發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個人比較喜歡這個課程,對於家長來說,比單純的音樂課或者故事課有意思一些。

綜上所述,早教機構會對孩子進行科學的開發和訓練。

現代的教育都提倡因材施教,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天生運動能力就強,有的孩子天生情商高,所以說,接受過音樂早教的孩子將來也有可能唱歌跑調,而沒有接受過音樂早教的孩子,將來也不排除成為音樂家的可能。雖然後天的教育很重要,但也不能排除先天的因素,而教育,是一輩子的事。

所以,我們是否要帶孩子接觸早期教育?家長要理性看待,因為上不上早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也不是對孩子將來起決定性作用的事情。換句話說,我認為早教就是錦上添花,只不過花有點貴。

所以家長們不必焦慮,根據各種實際情況決定。

一是費用問題。根據我的經驗,早教機構費用必然過高,東北這邊一般一年大概在1.5~2萬左右,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雖然都能出得起這個錢,但是性價比並不很高,這也是很多老年人並不支持早教的主要原因。老人嘛,大都是苦日子裡過來的,深知賺錢不易。

二是家長的心態。在我看來,早教就是帶孩子更多的接觸其他的孩子,接觸陌生人,接觸更多的教育方式,認識更多的新鮮事物,稍微豐富一下孩子的童年生活,而並不是真的期待早教能教會孩子什麼知識,也並不真的期待早教能讓我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孩子的教育是滲透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的,一週一兩次的早教又能有多大的用處呢?

“你家孩子上早教了嗎?在哪上的?多少錢?有用沒?”

在東北這種地方,冬天異常寒冷,貓冬是東北的一大特點,許多的孩子一冬天基本都是在家裡度過的,哪怕玩雪也是少之又少。這種時候,室內的遊戲對於家長來說就會顯得比較有誘惑力,早教也就成了一個優質的選項。

最後說一下機構的選擇。

1、如果決定要給孩子報早教的課程,那麼一定要選擇大型的早教機構,有一定的口碑,並且離家不是很遠。

2、要事先帶孩子去適應這家早教機構的室內環境。

3、早教機構要定期頻繁地消毒管理。

4、最後是早教機構的師資力量。現在很多的早教機構招聘的老師並不是幼師專業的,而且可能培訓幾天就能上崗,儘量要避免選擇這種早教機構。

“你家孩子上早教了嗎?在哪上的?多少錢?有用沒?”

總的說來,我認為早教是稍高消費的錦上添花,媽媽們要有自己的認識,別聽早教機構的一面之詞,也別聽婆婆的一面之詞。孩子是自己的,身體也是自己的,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壓力,畢竟如何選擇,都會是對的。

聲明:以上對於早教機構的描述,均來自我自己的親身體驗,需排除廣告嫌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