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莊菜莊社區的幸福模樣 ——冠縣鄉村振興示範點建設前瞻

菜莊示範社區規劃圖□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朱海波通訊員趙久超

4月8日,在冠縣梁堂鎮菜莊社區,一座嶄新的大樓迎風矗立,樓內,工人正進行裝修。“這是1號樓,去年6月份封頂,可容納70戶,農民上樓的腳步越來越近了。”鎮黨委書記吳建雷難掩興奮之情。

這是冠縣唯一一處全市鄉村振興示範點,是吳建雷主動請纓要求建設的。這個社區覆蓋菜莊集、常菜莊、陳菜莊、許菜莊、王莊等5個村莊,共涉及1668戶、6300人。

拆遷,被認為是“第一難”,很多人唯恐避之而不及,吳建雷為什麼要往自己身上攬事呢?他有他的考慮。一是可拆出90公頃的建設用地,復耕後,利用土地增減掛政策預計收益可達5.4億元。二是符合群眾的根本利益,利於村莊的長遠發展。

關於第一點,他說,國家政策有“窗口期”,必須時不我待,搶抓機遇。抓政策機遇的能力是最能體現擔當作為的,在大好機遇面前當“慢牽牛”,就對不起組織、對不起群眾,所以,明知事情難度大,他還是下決心幹起來。

關於第二點,也正是他極力想做的事。他說:“只要真正為群眾的根本利益著想,為鄉村的長遠發展著想,群眾就能理解,困難就能克服。”他的話在現實中也得到了驗證。去年7月份,該鎮對5個村莊的1668戶村民進行了調查走訪,群眾對社區建設的認可度和滿意度高達96%。對第一批迴遷的398戶拆遷戶的入戶評估工作也全部完成,拆遷工作進展順利。

如何保障群眾的根本利益?吳建雷從“居住環境”“增加群眾收入”“增強發展後勁”等群眾最關心的問題上一一剖析,看得出,群眾想到的,他都想到了,群眾沒想到的,他也想到了。

——高標準打造,建精品工程。菜莊社區共規劃3期工程,計劃用3年時間打造一處集社區黨群綜合服務中心、大型超市、社區衛生院、幼兒園、小學、老年公寓、文化活動廣場、漫步公園、大型農機具停放處等文體休閒、工作生活場所於一體的新型農村社區。群眾拎包入住,這是吳建雷提出的建設標準。他坦言,在評估上、戶型設計上、裝修材料的使用上,政府時時處處照顧到群眾的利益。為節省開支,去年,該鎮委派第三方多次去廠家,將價格壓到最低。為了讓群眾放心,除第三方監督外,由村民選出代表,監督賬務收支使用和工程質量。

——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在社區內建造兩處人工湖,設立垂釣區、休閒廳、健身長廊等,不僅讓社區居民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還可以發展近郊旅遊,特別是紅色旅遊。同時,對騰出的90公頃建設用地進行復耕,結合當地水果種植傳統,引入高新農業企業,達到增收目的。根據這一區域回民村莊有規模養殖山羊、綿羊的傳統習慣,大力發展養殖以及羊肉深加工產業,走“農戶+基地+龍頭企業”的“一條龍”路子,提高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力爭將其打造成零物業費、零開口費等零費用宜居農村社區的典範。

——在產業振興上進一步大做文章。菜莊社區在前期規劃中,科學規劃了社區周邊的資源配置。對騰出的建設用地進行復耕規劃,利用好“雙招雙引”政策,引入高新農業企業,大力發展特色農業項目,是促進社區產業振興的措施和思路。“把農民的土地集中流轉到社區,成立社區農業合作社,把耕地集中管理、集中耕種,發展集約式農業、高效產業,購買社區農民勞動力參與耕作,不僅能讓土地發揮最大的效益,還能讓村民實現‘一塊土地兩份收入’的增收效果,這是我們促進社區產業振興的新藍圖。”吳建雷說。

農民變產業工人、村居變社區、農村變城市,既解決上樓問題、又解決發展問題,在吳建雷看來,他們正在探索的是“黨建+增收+宜居”的路子,而這也正是發展鄉村振興的模式。

來源於聊城日報、聊城晚報、聊城新聞網的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和原創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