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萬龍:在當代楹聯藝術發展長河中,王慶新老師可謂是擎天一柱

豆萬龍:在當代楹聯藝術發展長河中,王慶新老師可謂是擎天一柱

在當代楹聯藝術發展長河中,王慶新老師可謂是擎天一柱。

在當代楹聯藝術發展長河中,王慶新老師可謂是擎天一柱。他憑著自己卓絕的才華和超凡的能力,從民辦教師轉政、提幹,到調任中國楹聯學會,在旁人看來這是多麼的不可思議,但在筆者看來,這是“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從一九九六年十月開始,王老師歷任中國楹聯學會秘書長、副會長、顧問之職。在任職期間,為中國楹聯文化事業的崛起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一九八八年至一九九三年,他編著的《古今神童才女妙對》、《天下趣聯三百笑》和《中國婚戀趣聯佳話》,被聯界稱為楹聯故事“三部曲”,轟動了整個聯壇,贏得全國詩朋聯友的廣泛讚譽。筆者屬八零後,正是讀著這“三部曲”長大的,這使我對傳統文學打下了一定的“愛好”基礎。二〇〇四年,我上大學期間,王老師逐漸淡出楹聯學會的事務,創辦了全國首個集詩詞、對聯、書畫等傳統文化於一體的公益性的“北京華夏詩聯書畫院”。同時還創辦了院刊《華夏詩聯書畫》雜誌,面向全國文朋藝友,免費贈送,我就是其中受贈受益者之一。由於這個特殊的“愛好”,畢業後我就在楹聯界權威,且全國唯一公開發行的《對聯·民間對聯故事》雜誌下半月刊工作。二〇〇九年,帶著對王老師多年的仰慕之情,我終於逮到了一個與王老師見面的機會。當時,王老師的又一鉅著《中國當代聯壇千家論典》譽振聯壇。我從一朋友處得到樂王老師的電話,隨後與王老師取得了親切的聯繫。我即登門拜訪,買了一本“論典”和其他四本著作。未見到王老師之前,我是被王老師的才情妙對所感動,見面後我更是被他的仁品德風所折服。

豆萬龍:在當代楹聯藝術發展長河中,王慶新老師可謂是擎天一柱

王老師的這本楹聯集在編輯之初,即令我寫序,筆者作為晚生,而且是理科生,對楹聯文化僅有一點愛好性的知識,自覺才疏學淺,真的是愧不敢當。王老師自己至今已為他人寫序洋洋灑灑七十餘篇,學生豈敢下筆。然王老師的“令旨”已下,我硬是硬著頭皮在“關公”面前耍了一把大刀,真可謂是“人丟大方了”!

筆者作為編輯,就本集的編輯編排向讀者朋友做一推介說明。本書從聯文的打字、編輯、排版等工作,筆者都有所參與。然時間緊迫,加上自我水平更加有限,錯訛之處在所難免。敬請方家老師和聯友們海涵並指正。總的來說,全書基本上包括了王老師從1987年到2012年11月所創作的各類楹聯作品三千餘副。在整體編排上,均以寫作時間為序,共分為七大部分,若干小類。第一部分“祝頌題賀”,包括了聯壇祝賀類的各個方面,是楹聯創作型讀者的一個非常好的“臨摹”範本。針對祝賀對象的身份、行業以及地域風情等特點的概括和把握,王老師在聯中表達得淋淋盡致。第二部分“題名勝景點”,題聯所涉及了全國二十個省大小二百七十多個景點,其中不少聯作已被鐫刻懸掛,成為景點中的經典,經典中的景點。第三部分“題贈名人”,王老師創作的嵌名聯至今已達到近三萬餘副,此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是嵌名聯中的“重頭戲”,即為省部軍級以上及社會名人和公共人物的嵌名聯作。王老師表示,待時機成熟,則全部整理出版,讓我們拭目以待,欣賞精彩,學習經典。第四部分“對苑擷華”,此收錄了王老師在全國各類大型徵聯中的應徵獲獎作品以及他在個人主持的聯賽中的精彩出句。第五部分“對聯繫列專題”,按內容來說此部分的聯均可分類其他部分,但因創作主題突出,創作時間集中,故列專題。第六部分“理性感悟對聯”,這個部分又分為“感懷”、“哲理”、“修身”、“治學”五個小類,個人感覺這部分是本集最精彩、最經典的部分。大氣磅礴,寓情寓理,可吟可誦,有些甚至可作格言經典,永久流傳。第七部分“實用對聯”,包括了春聯節日,機關行業,婚嫁壽喜等內容。

筆者作為第一讀者,我願把個人“印象聯”與讀者朋友們分享,讓我們編讀共賞,相互學習。品讀王老師的聯作,第一感覺就是清新灑脫,真情至理。每一副聯都有他自己的藝術特色,宜情宜景,宜事宜人。在第一部分中,王老師題賀江西銅鼓縣楹聯學會成立聯:“藉連雲、幕阜、羅霄、九嶺搭臺,演一出聯壇大戲;操正氣、清風、古韻、新詞作賦,擂三通銅鼓強音。”上聯一個“藉”巧妙珠聯了銅鼓縣周邊的四座大山脈,勾勒出一幅氣象洪邁的山川“大舞臺”。臺子已搭好,緊下來就看錶演了,他強調要“演一出聯壇大戲”,真切表達了他的美好祝願,即是鞭策,又是鼓勵。下聯闡述了作聯,要像做人一樣,一身“正氣”,兩袖“清”,弘揚“古韻”,開拓“新詞”。小筆頭能作大文章,兩行文學也能“擂三通銅鼓強音”,這給學會以後的工作發展指明瞭方向。全聯句式靈活,對仗完美,尤其其“強音”應對“大戲”,巧妙而又具內涵。賀黑龍江哈爾濱監獄管理局《醜石》創刊五週年聯:“醜得春溫堪化美;石經情暖可生華”。醜石兩個字,鑲嵌巧妙,立意高遠。“春溫化美”對監獄管理做了高度的讚美,“石可生華”對“醜石”做了唯美的鼓勵,真情飽滿,親切感人,改變了以往人對“監獄裡的石頭——又醜又硬”看法。

豆萬龍:在當代楹聯藝術發展長河中,王慶新老師可謂是擎天一柱

在“名勝景點”部分中,已鐫刻懸掛雲南臨滄市靈山武財神廟聯:“司財有道,騎虎並並非難下;守信以誠,執鞭豈可妄為”。乍一看,“司財”和“騎虎”,八竿子打不著;細品之,反其意而用,設句奇巧,別有韻味。“並非難下”對“豈可妄為”,天衣無縫,充分體現了王老師的“技術功力”和藝術魅力,既有高度,又有厚度。題山西永濟西廂記發生地普救寺聯:“難怪痴情多後緒,只因此地有先聲。”雅俗共賞,巧趣橫生。還有他應約題南京總統府馬廄聯“相倚大江堪飲馬,待歸東海好騰龍。”入境切景,氣勢恢宏。

“題贈名人”部分裡,贈蔣含宇、彭淑清夫婦聯“含妙傳奇,偶逢世惠沐仁宇;淑媛佳偶,奇遇天緣樂晏清。”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六日毛澤東主席視察韶山小學時,他倆就是當時為毛主席系紅領巾的小學生。經毛主席“牽線”,他們成就“天緣”,結為夫婦,今己成為半百。全聯入筆“傳奇”,收句“晏清”,切事切人,切景切情。“含宇、淑清”,分別嵌於上下聯的首尾,自然明暢。奇緣佳偶,天奇偶遇,“奇、偶”兩個字,迴環反覆,畫龍點睛。

“理性感悟對聯”中,真可謂是滿目琳琅,精彩紛呈。這些聯作,大部分是王老師所寫的嵌名對聯,有的是原聯,有的稍作修改。隨便摘得一副,即可為修身警世的格言,即可為人生路上的座右銘,即可為求學路上的指明燈。如感懷聯:“文鱗藝爪千金貴;利海名山一葉輕。”“忝揚水泊風,得時好漢,失時好漢;幸沐聖鄉雨,順境端人,逆境端人。哲理聯“人生如夢醉中醒;世事經年信復疑。”“天高自有登雲路;海闊偏行破浪船。”修身聯:“惟願生前成鐵漢;不圖世後鍍金身。”“為人不可多生氣;凡事豈能太認真。”治學聯:“學養涵天能鑑海;文華應世可移山。”“文山自蘊千番秀;墨海常通萬里緣。”風景聯:“松間紫氣常緣世;林下清風自可人。”“林託秀月如銀玉;山映青輝帶古風。”句句皆妙品,聯聯自成吟。淡泊名利,順逆得失,德懷藝品,自蘊高風。

王老師的人格魅力,才情魅力,藝術魅力,不是我簡單列舉的這些聯作所能領略的,希望各位文朋藝友能在集文中細細耐心品味,品出精彩,開拓情懷,感悟人生,創作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