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符號·壺|物勒工名,以考其誠,紫砂的傳承與創新

文化符號·壺|物勒工名,以考其誠,紫砂的傳承與創新

上週六晚上九點,陳老師如約在“無錫大學堂”小程序直播間繼續了文化符號·壺的分享課。首先陳老師回答了眾多學友的的留言中比較關注的話題,紫砂壺作為一個器皿,當你在購壺的同時,你的愉悅和快樂被滿足時,你購買的紫砂壺又具有宜茶的功用,還帶有健康的屬性,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消費過程,就可以了。當你還想對紫砂的大數據有更多的瞭解,那麼你需要知道些紫砂的一些知識,比如說工藝、材質、造型、作者、飲茶方式、紫砂裝飾、紫砂歷史等。如果你是把紫砂壺作為收藏,是投資性收藏、是研究性收藏、還是應用性收藏,那更需要一個動態的理論作指導,去做自己的判斷。

結合眾多學友的相關話題內容,陳老師本期給大家做了一堂“紫砂的傳承與創新”的學習課,大家都知道,說到傳承和創新,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個體的人都繞不開這個話題,傳承和創新是一個永恆的對立和統一的有機整體,。傳承和創新也是社會進步的兩大基石,傳承時創新的基礎,給予了創新的時間節點。創新是傳承的未來,傳承在創新中繼承。傳承與創新也是在環境動力學說的動態式中去實施的,創新需要傳承方式的積累,要有文化性、歷史性、技術性所需的傳承條件,還要在自我認識的體系中有時間的節點。所以我們在實施紫砂的創新時,首先是對我們自己的主體人要有個自我解剖的認知。


文化符號·壺|物勒工名,以考其誠,紫砂的傳承與創新

那如何來認知紫砂的傳承與創新呢?

一.在工藝美術層面,這裡的核心其實是在技藝的層面,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表現方面。具體的來說是在技和藝的兩方面,“技”是技能、工巧、是改造和改善自然之物的力量和技術,“藝”是法則、是秩序、是心智,是塑造應用之物的智慧和美術。說到這裡陳老師給大家舉例說明如何看待業界內紫砂製作技藝的全手工和半手工,具體內容可看回放。

所以,在技藝的層面上,一定要把器用與審美,把共性與個性有機的融為一體,它們要遵循工藝、材料、技巧、程序等因素,要讓人們感到人的智慧、情感規則和感悟,以及淳厚的鄉土風俗和深刻的人文精神。

二.在陶文化和茶文化的層面,紫砂對我們的關照是它的載體性,它融合了我們的陶瓷文化和茶文化的雙重屬性,而且紫砂也是中國陶瓷史和茶文化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紫砂作為“器”的載體歷史,從明中晚期普及開來,到現在才600年曆史,可以說這在陶瓷和茶文化的中是非常短暫的,我們是否可以從另外一個層面來看,紫砂陶作為一個陶瓷領域裡的一個新的文明樣態,在明代是個創新,一直傳承到我們今天呢。所以當大量的紫砂壺在明晚期時,被文人、茶人、陶人的共同推動下,在社會上日漸盛行,通過以紫砂壺式的形態被傳遞,同時以紫砂為載體的紫砂陶也逐漸形成了陶瓷領域裡的一個獨特分支。

文化符號·壺|物勒工名,以考其誠,紫砂的傳承與創新


當然,此時的紫砂陶脫穎而出,也必須有符合創新的條件。

1. 陶瓷生產的物理條件,陶土的資源和龍窯的燒製技術,歷史上宜興也是陶瓷的歷史產區,西晉的宜興青瓷在當時就非常有名,再加上處於太湖流域受良渚文化的影響,陶瓷的歷史非常悠久。

2. 江南手工業發達,手工業者人才濟濟,再加上江南的地理經濟環境,吸引了來自景德鎮、寧波而來的大量製作陶瓷的手藝人。

3. 受飲茶方式“廢團茶、興散茶”的影響,在明晚期江南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當紫砂壺式被創造時,在文人的推動下,得到了更為廣泛的影響,這樣就把茶文化和紫砂文化進行了有效的嫁接,被塑造成了集體意志的文化樣態,成為我們今天紫砂文化的源頭。

當有歷史的物理條件,有聚集的製作技術,有經濟文化的孕育,在達成明時期的時間節點上,以紫砂為介質的創新便應用而生。也誠如《考工記》中所說:“知者創物、守之事、謂之工”。

作為我們從業者,又如何來實施傳承與創新呢?

陳老師從六個方面談了他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參考。

1. 要正確的認識自己,完善自己的學習過程。不能弄虛作假,正所謂“物勒工名、以考其誠”。在進入了互聯網時代裡,首先立足點就是真實的自己,名和印要飽含著自己的辛勤的勞動創造。

2. 釐清中國的陶瓷歷史和茶文化歷史,如,新時期時代的彩陶文化,先秦時期的青瓷和陶俑,唐三彩、宋瓷,明朝桌禮瓷,以及清朝時期的陶瓷風格等。飲茶方式的變革,煮茶法、煎茶法、點茶法、泡茶法以及製茶的炒青、蒸青、曬青、烘青等。從這些的線索和脈絡中去豐富我們創作時的歷史觀和文化觀。

3. 開拓視野,不斷地學習國內、國外的當代藝術,汲取藝術品中所傳遞出來的人與神性,人與自然性,人與社會間關係,從而領悟藝術的真諦。

4. 不斷充實自己的文學理論素養,從文化的知識寶庫中優選出自己的創作理論,來支撐起自己的形態語言。

5. 掌握創作的材料屬性特徵,與製作技藝的相結合。關注新材料與新技術的應用。

6. 以紫砂的載體文化屬性,運用製作方式和文化符號相結合創作理念,創作出作品美感的無限性。

文化符號·壺|物勒工名,以考其誠,紫砂的傳承與創新


也有人說,我就想安安靜靜地製作一款壺或歷史上的傳統之作。當然,這也是非常可行的,每個人在認清自己的同時,所做出的的選擇都是值得尊重的,人類的造物活動首先是從模仿開始的,這是規律,所以你如果能把傳統的紫砂器製作的相當精美和經典,這也是是很了不起的手藝人了,同樣你也為後來者做了創新時間點上的一枚介質。

關於什麼是紫砂的創新?陳老師在直播結束的尾聲給我們下了個定義。.

釋放以紫砂為載體的器用價值,呈現出時代的審美特徵,凝練出文化符號的人格之美。就是紫砂的創新。

最後,陳老師作為文化符號·∞喚起人,呼籲大家重視學習,找到規律,從規律中約束自我過程,所有的道理都是靠自己悟出來的。

文化符號·壺|物勒工名,以考其誠,紫砂的傳承與創新


也歡迎有識之士,感興趣加入我們文化符號共同體學習班,共同學習、交流、創作、應用。

文化共同體預備班 班長:彭一文

手機:13260606602

請註明:加入文化共同體預備班的訴求。

責編:一江

排版:小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