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

在這張照片中,人們可以看到100多年前的漢源,城牆逶迤,阡陌縱橫,屋宇鱗次櫛比,一派祥和安寧的樣貌。照片中的小鎮,名為清溪。

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

清溪古鎮,唐朝時期就已經初具規模,清代最為鼎盛。

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

漢源自古就是川中走康藏的必經之地,清溪鎮是這條要道之上的咽喉。這裡北接雅安,南連西昌,東接樂山,西通康藏,舊時的南方絲綢之路、茶道、鹽道都在這裡交會。從秦漢開始,作為“旄牛道”的重要驛站,清溪古鎮既是過往馬幫歇息、補償給養的必經之地,又是躲避蠻煙瘴雨、毒蟲兵匪的好場所。

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

眼前的清溪文廟建於清朝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

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
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

東漢延光二年(公元123年),古旄牛縣治遷至現在的九襄鎮,九襄自古物產豐富,商貿繁榮。如今的九襄老街依然保持著那一份古樸與恬靜。

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
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

華麗而莊嚴的石牌坊,一百餘年依然屹立如初,是當之無愧的“成都南門第一坊”。

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
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

古琴悠遠婉轉,民歌鮮活深情

近年來,漢源縣政府大力扶持少數民族文化,在這樣的政策支持下,民間多次舉辦了慶祝彝族新年等活動,各種民族文化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

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

藉助這個契機,趙崇毅和朋合史布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漢族、彝族組合的樂隊,因為漢源古稱黎州,所以他們的樂隊也叫“黎人組合”,他們將傳統的彝族民歌與現代流行音樂元素相結合,藉助漢源獨有的地理環境、歷史文化,創造出了《茶馬古道》、《相約漢源湖》、《貢椒搖》等一大批屬於這片土地、屬於這個時代的新音樂。

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

在漢源,與“黎人組合”一樣縱情於這片山水的還有另一個人,他就是斫琴師謝家良,他的家就在漢源湖畔。家傳的斫琴手藝在他的手上煥發出新的生機,他所製作的古琴也是遠近聞名。

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

謝家良力求恢復古琴舊制,從選料到合琴,200多道傳統工藝中,每一道又有著上百次的反覆修改、嘗試,精益求精。

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
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

罈子肉承載鄉愁

漢源罈子肉的製作歷史已經超過千年。相傳,詩仙李白經過古黎州,即今天的漢源縣,留下了"嚐盡天下千般肉,唯有雪山香壇鮮"的佳句,讚譽的就是漢源罈子肉。

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
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

漢源罈子肉選用農家過年用的土豬肉為原料,經過選、醃、洗、炸、撈、貯六道工序,選用土法燒製的陶罐進行保存。製作好的漢源罈子肉,就算存放一年也不會變質。

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
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

2013年,在政府的支持下,漢源罈子肉開始藉助電商等渠道,形成規模化的產業。從此,這罐罈子肉從大渡河邊遠傳他鄉,將漢源味道帶給四方食客。

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

昔日“天梯上的村莊”,今日“雲上樂園”

1939年,一位名叫孫明經的學者行程萬里,用相機膠捲和電影膠片對茶馬古道進行了一場科學考察。這些照片上的人們就是當年從漢源到康定運送茶葉的背夫們。

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

樂西公路,全長525千米,被譽為“血肉築成的長路”。1938年至1940年,二十多萬川康地區的彝族、漢族等各族築路民工,以傷亡三萬人的代價,歷時兩年多建成通車。

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
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

在大渡河峽谷的絕壁之上,有一個500多人的彝族村落,名叫古路村。

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

自下仰望,山峰插入雲霄,而村莊高踞峰頂,距離地面近千米。村裡人曾經世代靠著藤梯攀援進出大山。古路村因此被稱為“天梯上的村莊”。

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來到漢源,用血肉之軀,打通了大山中的人們與山外世界往來的道路。

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

這座位於漢源的鐵路橋,被當地人稱為“一線天”,是成昆鐵路上最為險要的地段。鐵路橋橋長63.14米,跨徑54米,從兩座巨大山體的山腹中穿越而過,在當時,是中國鐵路大跨空石拱橋之最。

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
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

時代的步伐帶來了路網的飛速發展,2003年,古路村終於有了一條從絕壁上開鑿出的山路,村民們也第一次走在了能踏踏實實腳踩的路上。

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
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

與這條山路一步之遙的就是被稱為“中國十大最美峽谷”之一的大渡河大峽谷。

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

如今的古路村,因為這樣的“古”與“險”、“驚”與“美”,吸引了大批遊客到此。人們在這裡遊騾馬古道、觀峽谷風光、吃生態食品、品彝家風情。“天梯上的村莊”,變成了“雲上樂園”。

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

美景如畫 花椒香濃

春分是漢源最美的時節。從清溪到九襄,如雪的梨花,染白了一座座山頭,裝點了一個個村莊。2012年以來,一年一度的“陽光漢源花卉節”吸引了無數的遊客。

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

漢源物產豐饒,最著名也是漢源人最為引以為傲的物產還屬花椒。在唐代元和年間,漢源花椒就因果實飽滿,色濃味香,被列為貢品,故稱貢椒。

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

如今在漢源,種植千年的花椒不再是皇室專享的貢品。廣泛種植的花椒給漢源農業帶來了豐厚的利潤,漢源花椒的美名也隨之傳播四海。

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
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

漢源縣以“後山樸院”為樣板,與村民、果農合力共建,形成了藝術工作室+民宿、鄉村博物館+民宿、農耕體驗館+民宿的百里花果長廊,打造當地最美的詩意田園。

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
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

豐富的物產和旅遊資源,使得如今的漢源駛入了經濟發展的快車道,成為成都經濟圈與攀西經濟帶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漢源:川西咽喉,文明交融互通,花椒香濃,罈子肉承載鄉愁

用影像記錄當下,以地方表達中國

昨天的變遷,今天的影像,明天的歷史

信息來源:央視科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