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的家,不止一張床那麼簡單

對於很多人而言,床不過是睡覺的地方,或大或小都沒有關係。對於我來說,對於家的執念應該是從小時候開始說起吧。不,準確的說小時候是對於床的執念。

很小的時候,家裡還住著老房子,房間有限。大概是小學三年級的時候開始一個人住一個房間,完全屬於自己的只有一張床和一張書桌。

而屋子的另外一半常常堆滿了糧食和其他雜七雜八的東西。經歷過整個暑假半夜起來趕老鼠的時候,也經歷過夜晚打著手電筒捉蟲子的時候。炎熱的夏天,吱丫丫的風扇,窗外偶爾吹過來的一絲絲涼風,趴在床上看喜歡的書,這就是我的小世界。

農村的孩子對這些應該都不陌生。那時候的我,渴望有一間乾淨整潔的屋子,一間完全屬於我的房間。

我想要的家,不止一張床那麼簡單

後來上初中一直到上大學,都是住在學校。七八個人一個小小的房間,屬於我的空間只有那小小的1.2米的小床。室友來自不同的地方,平時生活難免磕磕絆絆,但是好歹也都過來了。求學的生涯,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所以也沒有什麼好抱怨的。

再後來,第一份工作在廣東。宿舍的住宿環境實在太差,所以就自己租的單間。除了一張床什麼都沒有,空蕩蕩的房間,不過是一個棲身的地方。曾經為了省錢自己做飯,沒有桌子就放在地上做。那時候工資微薄,從來都不敢想以後自己買房子的事情。

最後結了婚,有了新房。但是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還是有諸多不便的地方。這時候的房子,總感覺跟我的關係不大,只不過是一個住的地方。對擁有自己房子的渴望逐漸強烈起來。

我想要的家,不止一張床那麼簡單

後來出來工作,為了省錢,也曾租過十來個平方的小房子,兩個人當面走路都要側身的那種。條件好一些,也租過三室兩廳的大房子。但是房子終究是別人的,不敢添置大件的傢俱,不敢在牆上亂裝東西。沒法讓父母過來小住,因為條件實在太簡陋了,怕他們受委屈。

心彷彿始終在流浪,沒有歸屬感。有了孩子,有了盔甲和軟肋,不想讓他們跟著我們受委屈,下定決心一定要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直到現在,終於有能力買了自己的房子。裝修的時候親力親為,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哪裡鋪什麼磚,哪裡打什麼樣的櫃子,大到傢俱,小到一顆螺絲釘,都要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設計。

沒有人能切身體會我那種對擁有自己家的執念。那種踏踏實實的歸屬感和安全感。

寬敞的廚房,可以給孩子們烹飪美味的佳餚。孩子們可以擁有自己獨立的房間和寫字桌。父母來了,也有地方住。喜歡的傢俱家電也有安身之處。不用擔心外面的風雨,一想到家,心裡就是滿滿的溫暖。

我想要的家,不止一張床那麼簡單

有的人說,等這次疫情過去,一定要買一套自己的房子。

不少回家過年的上班族們,已陸續回到工作單位所在城市,為重返工作崗位做準備。然而,其中個別人卻發現:自己租的房不讓進了。在小區租房異地過節的人也不敢出門,出去了可能就回不來了,即將面臨“斷糧”。

原來,在防疫期間,不少小區明確規定,只有業主可以進,租客不能進去,哪怕你的房租一分錢也不欠。這就是這個世界的殘酷。

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就等於有了安全感和尊嚴,別人無權阻止你回家。

時光流轉,對家的渴望,始終是內心最本質的歸宿。家不僅僅是幸福的起點,更是愛的港灣。

願大家都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家!



歡迎關注@日月為易66,


一個有能量,有思想,想和你一起成長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