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說了100遍孩子還是不聽?這位父親的方法火了

文/琉璃蘇比

(友情提醒:本文共4千多字,讀完需3分鐘)


最近,有條視頻火了。

視頻中拍的是陽臺上晾曬衣服的畫面,配文說:一瓶墨水從樓上潑下來,樓下沒有一家倖免。一家家道歉,還得找保潔,這生的是什麼玩意?

道理說了100遍孩子還是不聽?這位父親的方法火了

原來,號主說的是他家熊孩子。因貪玩,在樓上往下潑墨水,把樓下鄰居在陽臺曬的衣服全濺染髒了。每層樓都遭了殃。

埋怨歸埋怨,但這位父親的教育方法值得點贊,因為他是全程帶著孩子挨家挨戶道的歉,把弄髒衣服收回來讓孩子洗,洗不乾淨就賠新的。還要高空作業,清理樓外牆,這活孩子實在幹不了,他就親自來,扣好安全繩懸吊下來,給樓外牆做清理,這一切都讓孩子站在太陽底下看著。

這教育方法太棒了。值得每一位父母借鑑。

這就是自然後果教育法,讓孩子親自體驗後果,比批評打罵好一百倍。而且震懾力也非常強,相信孩子再也不敢做這樣的事了。


一、什麼是自然後果教育

自然後果法是法國教育家盧梭提出的教育方式——讓孩子體驗到自己的選擇產生的自然而然的後果,是用直接的體驗取代了說教或者懲罰,從而促使他們汲取教訓。

也就是說,當孩子有犯了錯或者有某種過失行為後,大人不是人為地去制止和懲罰,或限制孩子的自由,而是讓孩子接觸這種過失產生的自然後果,親自體驗承擔自己所犯錯造成的不良後果,並從中接受到教訓,從而改正過來。

簡單地來說就是:通過兒童自己行為的後果來教育兒童。讓孩子“自作自受”。

比如孩子打破了玻璃怎麼辦?說教?沒效果。體罰?傷害孩子。那麼就可以用後果來教育孩子:(清掃乾淨玻璃碎片後)讓孩子呆在沒玻璃的房間裡,感受體會到沒玻璃擋風,有多冷,甚至會得感冒。孩子體驗過了,吃了自己行為西釀成的苦果,便明白了是不能打破玻璃的。

道理說了100遍孩子還是不聽?這位父親的方法火了

18世紀,盧梭提出自然教育主義思想

盧梭提出的自然後果法實質就是一種“體驗式成長”,讓孩子親身體驗後果然後引導反思,自然地朝正向的發展。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自然後果法”無疑是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二、為什麼自然後果法比講道理有用?

孩子犯了錯或者行為有過失,我們家長平時嘮嘮叨叨、罵罵咧咧,批評指責孩子,或長篇大論講道理,但說完後,又馬上幫孩子“擦屁股”,收拾殘局。本想給孩子個教訓,下個馬威,但下一秒又軟下心來,放過孩子。結果效果如何?孩子還不是照樣該幹嘛幹嘛,不長記性。

1. 說教是怎麼產生的

大多是以下幾個原因:

· 家長自恃有經驗,最喜歡說:我早告訴過你了。

· 家長掌控欲過盛,不能忍受孩子忤逆他的意思。

· 家長沒耐心,喜歡用命令語氣催促孩子,態度強硬。

· 家長講大道理自以為一切是為孩子好。

· 家長寵溺孩子看不得其受苦,馬上提出解決方案,保護他們不受傷,不受挫。

其實,孩子只有受過傷受過挫,有過比較和體驗,才能避免重蹈覆轍。吃一塹長一智。

不要以為孩子年紀小,就沒有什麼主見和想法,家長就可以直接替代他們做決定,不給他們決定權,用說教打壓孩子的意識,安排孩子的生活,強迫孩子遵循大人的想法執行。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他們心中自有一套標準,他們希望參與,希望擁有自己的說話權和支配權。

2. 說教:反覆強調錯誤,讓孩子更傾向於錯誤行為

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以為說一遍不行需要多說幾遍才會記住,現實果真如此嗎?

反覆強調,在正確的運用前提下可強化記憶,但若是反覆強調負能量,就等於複製粘貼了孩子同樣錯誤的行為。

比如:

“叫你不要亂扔玩具,非要亂扔玩具”。

“天天就知道看電視,看電視”。

“出門老是磨磨蹭蹭,磨磨蹭蹭。”

那麼,父母的反覆強調,孩子聽到的就是:亂扔玩具,看電視,磨磨蹭蹭,只會讓孩子更傾向於攜帶著父母的負面能量,重複錯誤的行為。

有時候,大人講了100遍的道理,說這個不能幹那個不能幹,但是就是沒有告訴孩子如何幹?哪個可以幹?真切體會到為何不可以幹?這樣幹有什麼後果?

所以,不要講空洞的道理,父母要以身作則,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

· 玩具要放到玩具箱裡。

· 做完作業才看電視,不能超過30分鐘。

· 直接給指令:要出門了,換衣服穿鞋子戴帽子,拿上一個你喜歡的玩具……

道理說了100遍孩子還是不聽?這位父親的方法火了

3.成長需要體驗,體驗帶來經驗,經驗帶領孩子成長。

再比如家長會數落孩子,並口頭威脅後果,孩子還是無動於衷:

“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機,快做作業,否則明天交不了作業”。

“快起床啦,再不起來就遲到了……都叫你五遍了,還不起來?懶得跟豬一樣。”

“吃飯,快點來吃飯,再不吃就沒飯了。”

發現了嗎?嘮叨和空洞的催促方式,都不大起作用。孩子從來也沒有改正過,長期下來還破壞了親子關係。在孩子童年的記憶裡,就只有媽媽的嘮叨、數落、訓斥……

當孩子不聽你的話,或者不講“道理”時,一定是家長方式不對!因為你沒有制定好相應的規則和相應的界線,沒有讓孩子體驗到這樣做真正的後果。

作業不做的後果:老師點名批評、處罰寫多幾遍。

遲到的後果:再不起床就會遲到,眾目睽睽下進教室,被老師批評處罰。而且沒有早餐吃了。

不吃飯的後果:在到下一餐之前都沒東西給你吃,不能吃零食,餓肚子。

孩子親自體驗過,才知道被批評取笑的感覺不好受,肚子餓的感覺不好受。就再也不敢有一分一秒耽誤了。這樣其實用不了幾次,孩子自然而然就會習慣了聽取你的意見。會變得很好溝通。

所以一定要帶孩子實踐一次體驗他選擇這樣做後產生的後果。

一位泰國的媽媽的做法就很棒。

有一天,上幼兒園的孩子對她說不想上學了。不管怎麼講道理就是不聽。

媽媽作了個決定,對他說:你不上學可以,但必須去工作,不能無所事事,要掙錢才有飯吃。孩子很高興,馬上同意了。

媽媽帶孩子來到大街上,走到垃圾桶跟前,說:你現在還小,沒人願意僱用你,就翻垃圾撿廢品來賣錢吧。孩子一開始十分興奮,到處跑著收集易拉罐和空瓶子。

但沒多久他就開始喊累。媽媽不理會,繼續帶著他到處撿廢品。

道理說了100遍孩子還是不聽?這位父親的方法火了

走了很久,他們把好不容易撿到的一小袋廢品全都賣給了廢品收購站,僅換到了2泰銖,連回家的公交車費都不夠,他們只能走路回家。

路過超市,孩子想吃冰淇淋。媽媽說,冰淇淋需要5泰銖,我們的錢夠嗎?孩子搖了搖頭,只好放棄。又走了一段路,孩子說,媽媽,我好累,想坐公交車回家。媽媽說,我們的錢夠坐公交的嗎?孩子搖搖頭,強忍著,又渴又累。

道理說了100遍孩子還是不聽?這位父親的方法火了

最後,媽媽依然堅持帶著孩子走路回家。回到家後,媽媽問,你現在想上學還是想工作?孩子回答我想上學。

看,這樣的後果體驗式教育既能讓孩子感受理解了道理,也避免了長篇大論講道理。

其實孩子的教育從來都不是一個講道理的過程,而是讓孩子體會的過程。

心理學家皮亞傑也曾說過:孩子只能從自己出發看世界。孩子需要的是感受到道理,而不是聽道理。

”百聞不如一見”,教孩子百遍、不如帶孩子實踐一遍。實踐才是引導孩子學習成長最高效的家庭教育方式。

4. 孩子的發展規律:先發展具象思維、直觀階段思維

皮亞傑的幼兒思維發展研究提出2~7歲兒童處於前運算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兒童的思維具有明顯的自我中心主義,並具有直觀階段思維特徵,也就是說兒童的學習和發展都是源於切身直觀經驗。

低齡孩子最先發展的是具象思維,還不懂得前因後果的關係。他所關注的只是自己以及身邊的人和事。

講太多,孩子聽不懂,但是帶孩子做一次,體驗過一次,或者帶他到具體的事物跟前,他就明白了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原來要付出這樣的代價。

比如天冷了,讓孩子穿外套不然會感冒的,孩子不肯穿,因為他不懂得不穿衣服和生病有什麼因果關係。大人警告過不聽,講道理,沒用,結果凍感冒了,他才知道生病感覺不好受,還要打針吃藥。以後就曉得降溫了要加衣服。

道理說了100遍孩子還是不聽?這位父親的方法火了

三、踐行自然後果教育的好處

1、正面地自然而然地糾正孩子錯誤行為:孩子體驗過後果之後,就有了正確的是非觀。吃一塹長一智。體驗帶來經驗,經驗帶領孩子成長。

2、避免責罵,破壞親子關係:指責訓斥打罵孩子,少不了正面衝突。長年累月地傷害了親子關係,孩子的童年感覺不到幸福。

3、避免損害孩子自信、自尊。你越是打罵孩子,他的自尊水平就會越降低,當一個人自尊水平降低的時候,自信心就沒有了,自律性也喪失了。

4、培養獨立自主意識:告訴孩子這樣做會產生什麼後果,給孩子做選擇的機會,孩子通過選擇,會自己總結出經驗,以後就懂得慎重選擇,趨利避害。

5、增強孩子的責任感:體驗後果教育後,孩子學會了遵守約定,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責任感更強。


四、誤區:要注意區分“自然後果法”和“人為後果法”

“自然後果法”和“人為後果法”的不同,一個是自然發展帶來的後果,一個是人為干涉。

比如:

人為後果法:人為懲罰。

1、“你到底吃不吃飯?不吃我就把飯倒掉了。”

2、“你到底收不收玩具?不收我就全扔了。”

3、“你做不做作業?不做我揍你,沒收手機了”

人為後果法,只會讓孩子感覺生氣、惱怒,退縮,挫敗,只想著逃避處罰,而不是反思與彌補過失,無法從中學習和成長。仍有心理依賴,無法獨立、自覺。

人為後果法,是一種無效溝通。孩子感覺不被認可、不尊重。

自然後果法:自然發展後果。

1、“現在是吃晚飯時間,不吃的話飯就被吃完了,我們家不留剩飯。也沒有零食,直到明天早上七點才有早飯吃。你現在是吃還是不吃?”

提醒過後就不再催促,這期間孩子喊餓,大人不能心軟,中途放棄。直到第二天早上才有吃的。孩子餓過一次就不會再想體驗第二次了。

2、“你不收玩具,在家裡跑踩到就會摔跤,疼,說不定還會磕到腦袋,或擦傷、流血…”

3、“你不做作業,不僅是老師批評,最重要的是不復習學的就忘記了,考試前又要重新記很多內容,現在做作業學會了,考試前就輕鬆很多,容易考出好成績。”

自然後果法,讓孩子體驗到後果,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同時激發孩子的持續好行為。


道理說了100遍孩子還是不聽?這位父親的方法火了

五、實施自然後果教育法注意事項:

1、就事論事,平等對待,不能有語言攻擊、詆譭。不能主觀性暴力懲罰孩子。

2、要給出建議與選擇,提醒孩子甚至讓他體驗這樣做的後果,但不人為干涉。

3、要給孩子參與決策權,引發主動性,內驅力,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但不不強迫孩子。

4、清楚地告知界限規則,保持界限一致性,不能立場不堅定,中途放棄。

5、讓孩子體驗自己的選擇所帶來的自然結果而非人為結果。不能拿各種條件和後果“脅迫”孩子,

6、傷害到別人的行為不適用,如推打別的孩子,扔東西使別人受傷,要立刻制止。

7、語氣溫和但堅定,用孩子比較能接受的方式交流。

8、使用態度很重要,要“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才會發揮足夠大的效力。

9、要觀察和注意自然後果法給孩子帶來的內心感受,事後再心平氣和地講道理。

10、不要講空洞的道理,父母要以身作則,讓道理穿插在我們生活中,讓孩子對於道理領悟得更深。

11、自然後果法是安全的放養,不是不計後果的放養。

12、告訴孩子你永遠愛他,管他是為了想要你變得更好。


總而言之,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是父母可以代勞的。孩子的成長需要體驗,體驗帶來經驗,經驗帶領孩子成長。


你好,歡迎關注@琉璃巧育兒,我是琉璃蘇比,國際IP繪本作者,繪本閱讀指導師,家庭教育講師,想象力啟蒙導師,早期教育研究會會員。關注獲得一勞永逸的育兒法,提升孩子未來核心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