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創嚴控拿地、降槓桿、降負債,孫宏斌要“穩穩的幸福”

在過去的幾年,“規模論”是房地產市場的主旋律,也就是要快,週轉快,規模就上來了。不過,融創早已過了那個階段,不求快,而求穩。

最近,融創一直在提嚴控拿地、降槓桿、降負債,核心就在於“穩”。

8月26日,融創發佈了半年報告,從報告中可以看出,即便遇到疫情黑天鵝,這半年,銷售金額穩居前五,業績穩健;嚴控拿地,同比下降64%,拿地穩;負債率、融資成本雙降,現金充裕,財務穩。

2020年,融創上市十年,完成了規模化的蛻變。而接下來,融創穩字當頭,開啟下一個十年。


·01穩居前五

報告數據顯示,上半年融創完成合同銷售金額1952.7億,穩居房企前五。上半年,由於疫情影響,融創的整體業績受到影響,不過,隨著疫情緩和,市場的復甦,房企的銷售逐漸回暖,融創銷售更是迅速恢復,5月起連續實現銷售金額同比增長,僅7月單月銷售522.5億,同比大幅增長26.97%。

下半年融創可售貨值高達6213億,按照目前的銷售態勢,達成本年的業績目標問題不大。

上半年融創營收773.4億,實現同比增長,核心淨利潤130.4億,同比增長3.0%。擁有人應占溢利109.6億,同比增長約6.5%;母公司淨利潤率14.2%,同比提升80個基點。有投資者稱,房地產行業的利潤率是在往下走的,目前,融創的利潤率能夠保持在8%到10%之間,未來幾年該公司有信心讓盈利水平保持在比較穩定的狀態。

融創嚴控拿地、降槓桿、降負債,孫宏斌要“穩穩的幸福”

從土儲方面看,融創依然穩健。

今年3月份,孫宏斌提出2020融創要做的三件事,其中之一便是:謹慎拿地、拿對地方、拿對時間。換句話說就是以更合理的價格買更好的麵粉。上半年,融創以合理的價格擇優補充了少量的土地,同步大幅度下降64%,兌現了嚴控拿地的策略。

融創嚴控拿地、降槓桿、降負債,孫宏斌要“穩穩的幸福”

目前,融創擁有土儲貨值超3萬億,總面積超2.5億平方米,平均土地成本4312元/平方米,貨值約80%位於高能級的一二線城市。

與規模化的房企相比,融創擁有的土地儲備更優質,而有了優質的麵粉才能造出好麵包,才有足夠的發展空間以及利潤空間,這也是融創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02負債率、融資成本雙降

不唯規模論,投資者更看重的便是融創的資本結構以及財務水平。中報發佈後,融創的負債率和融資成本備受關注。

嚴控拿地,最顯著的成果就是降低負債,今年上半年,融創有息負債總額繼續穩步下降,淨負債率大幅度下降23%。這還不夠,還要繼續降,融創中國行政總裁汪孟德表示:融創在今年年底,爭取負債率有比較大幅度的下降,目前目標是120%,明年控制到100%以下。

下降的不僅有淨負債率,還有融資成本。

上半年融創在境內發行了2+2年期債券,利率僅4.78%,較去年可比債券二級市場收益利率下降約2%。融創在境外債券市場發債期限得到延長的同時,融資利率亦整體下降約1.5%。

融創嚴控拿地、降槓桿、降負債,孫宏斌要“穩穩的幸福”

最近市場傳言,監管部門將控制房企有息債務增長,並設置“三道紅線”。而融創早在2019年開始逐步降低負債率,降低融資成本,控制槓桿水平,這符合行業的趨勢,不得不說融創在這方面具有一定的預見性。

從2019年開始,融創便開始追求內生增長,負債率和融資成本的降低無疑優化了融創的財務和資本結構,拓寬了融創的安全邊際,另外截止報告期末,上半年新增融資成本顯著下降1.9個百分點,公司賬面現金達1209億,仍保持充裕的流動性。

充裕的現金和足夠寬的財務安全邊際,更有利於融創未來“地產+”業務的發展,走得更穩。


·03下一個十年 穩了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是融創上市的第10年,上市十年從一個區域性的房企成長為行業的頭部企業。

2010年,融創還是個名不經傳的區域型房企,在各大排行榜上很少看到融創的名字,而在孫宏斌的帶領下,融創上市,進入資本市場,之後就像打了雞血一樣,銷售額不斷上升,到現在穩穩排名前五,這和孫宏斌“買買買”的策略有關。

融創嚴控拿地、降槓桿、降負債,孫宏斌要“穩穩的幸福”

2014年,孫宏斌花62.98億收購綠城24.313%的股權。2016年,融創收購萊蒙國際股權,同年9月,拿下聯想地產業務,並收購了金科16.96%的股權,11月份,收購嘉凱城的時代城項目。

在這一系列的併購之後,孫宏斌在地產界變得小有名氣了,而孫宏斌繼續馬不停蹄的併購,2017年1月將鏈家6.25%股權拿下,同年5月21億收購華城富麗60%股權,7月收購萬達13個文旅項目,斥資438.44億,2018年3月買下了海航海南項目,並且拿下泛海京滬項目。

那時候,地產行業追求規模,追求快,無疑併購是最快實現規模的方式,可以說孫宏斌抓住時機以最快的速度發展,在這10年間取得規模的勝利。而如今,風向變了,孫宏斌審時度勢,不求“快”,轉求“穩”,迎接下一個10年。

房地產上半場可以說是規模的競爭,而下半場便是綜合能力的競爭。

十年時間,銷售額從71億元上升至5562億,增長了77倍,營業收入從82億元增長至2937億元,增長35倍,核心淨利潤從15億元提升至271億元,增長17倍,土地儲備貨值從876億元增加至3萬億元,增長33倍……

一系列的數據都在表明十年時間,融創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而在地產業務走向成熟的同時,多元化業務成為了新的爆發點。融創構建的“地產+”戰略藍圖開始從理想走向現實,“地產+”可以說是融創的第二曲線,也開啟融創下一個十年,進入了下半場。

融創嚴控拿地、降槓桿、降負債,孫宏斌要“穩穩的幸福”

融創的定位是“中國家庭美好生活整合服務商”,“地產+”戰略指的是以地產為中心,物業服務、文旅、文化、會議會展、醫療康養為支撐。

這其中的重點在於文旅、康養和物業服務。

在文旅領域方面,融創在該賽道上已做到規模第一。而在康養領域,融創看中未來中國步入老齡化社會時將有巨大的市場機會,目前已創立“融愛家”品牌,計劃3-5年內成為康養領域的頭部企業。

此外,融創服務本月已赴港申請上市了,2019年融創服務整體增長率為104.5%,在大型物業服務企業中排名第一,依託於融創的地產業務,以及文旅、康養等產業的佈局,融創服務成長空間巨大。

下一個十年已清晰,融創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