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途徑壽州,為什麼大老遠地,跑到鳳台黑龍潭上飲酒賦詩呢?

蘇軾曾在北宋神宗熙寧四年,即1071年,從京城出發到杭州任通判的途中,與在壽州的李定少卿見過面,並在黑龍潭上吟詩作賦。李定後來任御史中丞,參與制造了烏臺詩案,使蘇軾受到了陷害。


蘇軾途徑壽州,為什麼大老遠地,跑到鳳台黑龍潭上飲酒賦詩呢?


在黑龍潭上,蘇軾奮筆寫下了一首七律,題名《壽州李定少卿出餞城東龍潭上》。全詩如下:

山鴉噪處古靈湫,亂沫浮涎繞客舟。

未暇燃犀照奇鬼,欲將燒燕出潛虯。

使君惜別催歌管,村巷驚呼聚玃猴。

此地他年頌遺愛,觀魚並記老莊周。

今天的壽縣古城,距鳳臺縣的黑龍潭大約有15公里。出了壽縣古城就是八公山脈,可以飲酒賦詩的美景奇觀也有不少,但是,蘇軾和李定為什麼要跑到15公里以外的黑龍潭上飲酒賦詩呢?


蘇軾途徑壽州,為什麼大老遠地,跑到鳳台黑龍潭上飲酒賦詩呢?


其實,詩題中的“城東龍潭”就已告訴我們了。“城東”並不是壽縣的城東,而是如今所在的鳳台的縣城之東。

黑龍潭位於鳳台的縣城東邊,隔淮河可以清晰相望。北宋時期,壽州的治所並沒有設在今天的壽縣所在的位置,而是設在今天的鳳臺縣城。這一點,《壽縣縣誌》和《鳳臺縣志》都有明確的記載。

《鳳臺縣志》的大意是:

周世宗柴榮,在下蔡指揮軍隊,攻打位於壽州的南唐,把壽州的治所定在了下蔡,也就是今天的鳳臺縣城,北宋沿襲此例,沒有改變。周世宗把原來的壽州州治所在地改為壽春縣了。

因此,蘇軾所到的壽州就是今天的鳳台,飲酒賦詩的“龍潭”就是今日之黑龍潭。

今天的黑龍潭,在懸崖峭壁前,水流湍急,潭上怪石嶙峋,草木森森。龍潭上是居民區,龍潭的南面有個村莊,龍潭1公里許是八公山的餘脈——煙墩山。由此可見,蘇軾的這首詩所描寫的內容,與黑龍潭的外貌基本相同,只不過1000年前的黑龍潭上,要比現在奇詭、森嚴得多了。


蘇軾途徑壽州,為什麼大老遠地,跑到鳳台黑龍潭上飲酒賦詩呢?


1.山鴉噪處古靈湫:湫,讀作qiū(秋),水池。此句寫黑龍潭上的山鴉,顯示了此處的幽靜。如今的黑龍潭也有不少鳥窩,很少有人踏足。

2.亂沫浮涎繞客舟:黑龍潭前的水面是不平靜的,暗喻蘇軾當時的內心也是不平靜的。因為他外放做通判嘛。

3.未暇燃犀照奇鬼:“犀照牛渚”是個成語,意思是燃燒犀牛的角去照水下的怪物。此句中的“奇鬼”就是怪物,是否有所指呢?

4.欲將燒燕出潛虯:“燒燕”燒熟的燕子肉,龍特別喜歡吃。潛虯,讀作qián qiú,理解為潛龍即可,龍就隱藏在黑龍潭的水中。

5.使君惜別催歌管:詩題已經告訴我們,到黑龍潭上的目的是餞行,故有“惜別”一詞。當時,蘇軾與李定肯定是有說有笑,飲酒賦詩,心情非常好。因為,此時,烏臺詩案還沒有發生。

6.村巷驚呼聚:玃猴,讀作 jué hóu,猴子的一種。“村巷”一詞,可知當時黑龍潭的一側一定有人居住了,並且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7.此地他年頌遺愛:可見蘇軾特別喜歡黑龍潭上的環境,也喜歡這裡的人。然而,可惜,幾年之後,蘇軾卻遭到這位李定的陷害,還怎麼“頌遺愛”呢。

8.觀魚並記老莊周:老,老子;莊周,莊子;觀魚,典出莊子與惠子在濠梁之上觀看游魚的典故。可見,蘇軾嚮往沒有外界干擾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