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換個起步基地,還有那牛逼哄哄的大燈塔國嗎?

大國憑啥崛起?

這有主客觀兩方面原因。

客觀原因是條件好。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資源豐富是必備要件。

星洲獅城是南洋無可爭議的唯一發達國家,但誰也不會把他當大國。因為他先天條件不行,真有事只能當炮灰——很多人不理解,為啥跟我們同文同種且沒啥利害衝突的獅城,政策走向卻偏向反夏;其實道理很簡單,蕞爾小國只能選邊站隊,抱大腿要找最粗的抱。

如果換個起步基地,還有那牛逼哄哄的大燈塔國嗎?

低地國家鬱金香國體量不算太小,一度也曾縱橫四海,但先天位處大型國家夾縫中,無法練好內功夯實基礎。在一次次努力遭遇社會毒打後,終於選擇放棄治療,當幸福的鹹魚去了。

如果換個起步基地,還有那牛逼哄哄的大燈塔國嗎?

現今大爭之世,沒有幾十萬近百萬平土地,沒有上億人口,沒有大量有開發價值的礦產資源,大國夢不做也罷。

當今具有大國地位以及大國潛質的國家,一雙手也數得過來。其中C位當然屬於北亞美利加大燈塔國。

如果換個起步基地,還有那牛逼哄哄的大燈塔國嗎?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燈塔國當然也有過他們的篳路藍縷,但他們能走到今天泰半在於地理優勢——

一國東西貫穿佔據半個大陸,而且佔的是價值最高的溫帶地區。於是在基礎期,他們可以開發足夠的可耕地,養活較大人口基數,這就有了立國之本。

第二步進入發展期,北亞美利加煤鐵資源雖然不算極其豐富,但工業化之初也足夠用了,於是高聳入雲的煙囪立起來了,縱橫交錯的鐵軌鋪起來了,震耳欲聾的機車跑起來了,第二代世界工廠確立,爭霸基礎打造起來了。

如果換個起步基地,還有那牛逼哄哄的大燈塔國嗎?

這個時期美帝孤懸域外,直接的南北近鄰都是弱雞,既無需理會舊大陸爭霸之慘烈,也不必擔憂自家受到威脅,正是閉門種田求發展的天賜良機。正因為較少戰亂,社會環境安定,吸引了大量移民前往討生活,其中很多是高素質人材,被拿來主義作成振興基礎。當各國廝殺得疲憊不堪時,赫然發現一頭兀鷲已然羽翼豐滿,正亮出巨喙利爪。

這種“天選之國”優勢,別人羨慕不來的。

有沒有其他國傢俱備類似條件呢?

當然有,比如南亞美利加的桑巴國,“世界最大島最小洲”考拉國。

眾所周知,這兩國都是礦產大國,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三大鐵礦石巨頭,就在他們地盤上。而且兩國也不缺煤礦,完全具備大規模工業化基礎條件。

但兩國各有短板。桑巴國的劣勢在於地處熱帶,雨林面積太大。

如果換個起步基地,還有那牛逼哄哄的大燈塔國嗎?

現代人總說亞馬遜熱帶雨林是地球之肺,是極其寶貴的生物寶庫。這從生態學角度說當然是真理,但換到大航海拓荒期,就是另一回事了。不要以為生物資源豐富就是好地方,熱帶叢林雨量充沛,樹木遮天蔽日,形成大量不流通中溫水體,最適合寄生蟲病毒孽生,因此各種熱帶傳染病肆虐,哪怕到今天仍是極其致命的。在近代早期,要在這種鬼地方開發足夠可耕地,就要拿大把人命去填。

如果換個起步基地,還有那牛逼哄哄的大燈塔國嗎?

耕地不足糧食不夠,就是早期桑巴國,甚至是整個南亞美利加人口上不去的關鍵原因——燈塔國初代移民們儘管也要艱難拓荒,但終歸不要付出如此慘重代價。

桑巴國還有一個資源優勢卻限制其發展,那就是巨量的金銀礦藏。伊比利亞半島殖民者只看重其中的貨幣價值,把南亞美利加殖民地當作鑄幣廠,無意長久經營。因此殖民者(其實根本不合格)“半島人”只想著攫取大筆財富衣錦還鄉,很長時間幾乎沒有人願意紮根殖民地。後來貴金屬資源漸趨枯竭,殖民地轉型為簡單勞動密集型種植園經濟,轉而輸入大批南阿非利加人種,但總體缺少較高素質人口輸入大方向沒有改變,造成當地長期不能形成一個穩定的中產階層——整個南亞美利加佔優勢的是各種混血人群,因為血統空前混亂,各種鄙視鏈盛行,互相認同感很低,長期不能形成民族國家。

國之不國,何談崛起?

考拉國的問題則是另一個:大陸主要山脈大分水嶺隔開了沿海與內陸,適合發展種植業的可耕地只有東南沿海一小片,沒有足夠糧食養活支撐大國所必需的人口基數。大分水嶺以西主要是半乾旱草原,發展不起種植園經濟,而牧業經濟需要人力較少,也就沒有大規模南阿非利加人種輸入,以致長期人口不足——實際上考拉國很長時間是低層次的羊毛經濟,礦業發展起來已經是二戰之後的事了。

如果換個起步基地,還有那牛逼哄哄的大燈塔國嗎?

另外,不列顛人起初輕視考拉國,把那裡弄成流放地,苦役犯曾是當地人口主要構成。這些人不一定都素質低,但總體上缺少紮根當地幹出人樣的決心,跟前往北亞美利加“五月花”號上那些有理想有追求的受迫害清教徒不是一個層次。素質決定命運,人的因素限制了考拉國發展高度。

有人假想,如果當年“五月花”號的目的地是桑巴國或考拉國,會不會燈塔國就移位了?

如果換個起步基地,還有那牛逼哄哄的大燈塔國嗎?

首先指出,考拉國是不行的:耕地偏少糧食不夠,近代可沒有當前大物流條件,不會會商船跨洲運送糧食之類大宗低價值貨物。就算到現在,鼓勵移民的他們也才二千多萬人口。沒有人誰去開礦建廠當工人?量變才有質變,規模才能產生效應,人口不足一切成空!

至於桑巴國,熱帶問題倒不是不可克服,有意志肯拼命總是能開發出來的。問題是該死的金礦,清教徒雖然意志更堅決,但終歸不是聖人,看到金子眼睛也會紅的——參看西部淘金歷程;有更容易賺錢的門路,憑啥還要吃苦努力去拼啊?於是就沒有堅實的發展基礎,充其量是一個大號南阿非利加。

如果換個起步基地,還有那牛逼哄哄的大燈塔國嗎?

還有一個問題,財帛動人心,有錢是非多。當年伊比利亞諸國和鬱金香國以及各路海盜,為爭奪金銀出產,在南亞美利加周邊搏殺過很多回。當地並沒有一個很好的建設環境。

結論是,大燈塔國真是“天選之國”,不可複製無法模仿。想要超越,不能指望上天再賜下優越條件,而要腳踏實地,殺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血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