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各國茶文化——印度茶文化探祕

近日,印度屢生事端,不免暴露出外強中乾、眼高手低的迷之特性。一國的行為往往是其文化傳承的自然流露。

盤點各國茶文化——印度茶文化探秘

茶既是平民百姓的生活日常,也是內涵文化的陽春白雪。細節體現真實,從一國的茶文化,近距離了解風俗、傳統、觀念、甚至哲學等文化內涵,讓我們走近印度,看看那裡的茶文化是否也有揮之不去的咖喱味。

盤點各國茶文化——印度茶文化探秘

1、印度茶:起源中國8萬顆茶種

其實印度自古以來是不產茶的,更沒有飲茶的習慣,印度人種茶完全是英國人的原因。早在茶葉成為商品之前,也就是公元1830年左右,印度茶樹大都是野生的,分佈在印度阿薩姆的東北方的叢林之中。

盤點各國茶文化——印度茶文化探秘

在鴉片戰爭時期,英國人深感中國茶的暴利,在發動戰爭的同時,也積極進行產業報復。茶葉就是英國人重點的目標,於是東印度公司成立了一個委員會,派出了一個名叫羅伯特·福特尼的人,從中國收集了8萬顆茶種子以及茶葉種植技術。因為他們對於印度本地的植物仍然沒有信心,委員會的成員們堅持要引進中國的茶葉樹種。那些被送到加爾各答植物園的種子孵育到相當結實後,被送到1000公里之外的印度、斯里蘭卡新茶園中栽種。

盤點各國茶文化——印度茶文化探秘

   

2、茶產量:曾一度世界第一

印度茶產量曾遠遠超過世界上其他國家,茶葉這種天然飲料不僅大量出口,而且也很快受到當地廣泛歡迎並且成為生活必需品之一,正因為如此,世界上將近三分之一的茶葉都產在印度。

盤點各國茶文化——印度茶文化探秘

2 0世紀初葉印度茶葉產量已達10萬噸以上,然而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發展緩慢,1938年才突破20萬噸大關,隨後的十多年發展加快,到1968年突破40萬噸大關。茶葉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全國22個邦均生產茶。阿薩姆邦是印度最大紅茶產區,產量約佔全印總產量的50%以上。印度許多茶葉質量優良而穩定,其中大吉嶺紅茶更是享有世界聲譽的優質紅茶。在國際市場上,和中國祁紅地位並列,但是產量較小。

盤點各國茶文化——印度茶文化探秘

在印度,茶葉生產和銷售受到政府高度重視和控制,政府把印度三大類茶:大吉嶺、阿薩姆、尼爾吉里紅茶作為國家的茶葉商標在國際上註冊,有獨特的標誌,在世界範圍內流通。凡種植經營這三種茶葉的企業要向國家申請備案,獲得資格許可證,只有這樣才能上市、出口。

大吉嶺紅茶:源於武夷山


盤點各國茶文化——印度茶文化探秘

大吉嶺紅茶,產於印度西孟加拉邦北部喜馬拉雅山麓的大吉嶺高原一帶。當地年均溫15℃左右,白天日照充足,日夜溫差大,谷地裡常年瀰漫雲霧,是孕育此茶獨特芳香的一大因素。以5、6月的二號茶品質最優,被譽為"紅茶中的香檳"。

盤點各國茶文化——印度茶文化探秘

100多年來,大吉嶺紅茶被稱頌為世界名茶之一,是英國貴族的寵兒。這種茶的前身就是中國福建武夷山的正山小種紅茶。大吉嶺紅茶擁有高昂的身價。3、4月的一號茶多為青綠色,二號茶為金黃。其湯色橙黃,氣味芬芳高雅,上品尤其帶有葡萄香,口感細緻柔和。大吉嶺紅茶最適合清飲,但因為茶葉較大,需稍久燜使茶葉盡熟,才能得其味。

盤點各國茶文化——印度茶文化探秘

大吉嶺紅茶的產量較低,在印度茶葉總量中只佔2%左右,依海拔高分佈83個茶園。茶葉分四季採摘,3、4月為初摘茶,5、6月為次摘茶,7、8月是雨季茶,9月-10月為秋季茶。初摘茶如同中國的明前茶,被視為珍品;次摘茶香氣好滋味更顯著,這兩種茶都很受消費者青睞。


4、奇風異俗:喝茶直接用舌頭舔飲

印度人傳統飲茶方式較特別,他們把茶倒在鼎子裡用舌頭舔飲,另外,遞送茶具只用右手,因為左手是用來洗澡和上廁所的。

盤點各國茶文化——印度茶文化探秘

  

印度也有"客來敬茶"的風俗習慣。客人到訪,主人會請客人席地而坐,主人給客人捧上一杯甜茶,擺上水果甜食等茶點。主人第一次敬茶的時候,客人不能立即伸手去接,而要先禮貌地表示感謝和推辭。主人再敬茶,客人才可以接茶杯。印度人在吃飯時沒有喝湯的習慣,但在飯後一定要喝一杯香濃的奶茶。

盤點各國茶文化——印度茶文化探秘

印度人也愛喝一種加入姜或小豆蔻的"薩馬拉茶",之所以叫"拉"茶,乃因為他們相信"拉"有助於完美地混合煉乳於茶中,從而帶出奶茶濃郁的茶香。印度拉茶有一種很獨特的濃醇香味,非常吸引人。


5、印度茶文化中的哲學思想:"幸運茶室"

盤點各國茶文化——印度茶文化探秘

印度的阿禾姆達巴城有一個名為"幸運茶室"的地方,在那裡,人們喝茶,聊天,說笑,與其它茶館沒有兩樣。而奇怪的是,那間茶館裡擺放著一些棺材,客人就置身於棺材中間品茶。有些人懼怕那些棺材,不敢前往,可是一旦他們去過一次之後,就忍不住常常想去那兒喝茶。這些奇怪的棺材使"幸運茶室"得以聞名於阿禾姆達巴城乃至整個印度。為什麼要在茶室裡佈置些棺材呢?就是一位慕名前往"幸運茶室"喝茶多次的人也很難說出其中的原由,他說他只是被那裡的神秘氣氛一次次地召喚。

盤點各國茶文化——印度茶文化探秘

也許人們會覺得,世間再也沒有比阿禾姆達巴城的"幸運茶室"更為標新立異的茶室了。其實,最新潮最時尚的元素裡,可能正浸潤著最傳統最拙樸的因子。如果我們讀過哲學大師蒙田談論死亡的篇章,或許就能理解"幸運茶室"裡那些棺材的意味了。一個名為"幸運"的地方,卻讓我們直面棺材、正視棺材這個象徵著死亡的恐怖意象,其悖論之處正是蒙田哲學的奧義所在。

"死亡無處不在,它就在我們身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我們的飲食起居中,它是我們每個鮮活的生命個體所必須面對的。死亡,如同我們看到夕陽落下、月亮升起來的時候那樣自然而然。"

盤點各國茶文化——印度茶文化探秘

也許從這個意義上,我們才能將阿禾姆達巴城的"幸運茶室"裡那些棺材和"幸運"二字聯繫起來。那些隱含著死亡氣息的棺材讓喧囂浮躁的都市人的心安靜下來,讓他或者她在一種近乎宗教般虔誠的心境中凝視手中的一杯清茶。

從緩緩遊動的茶葉間,品茶人諦聽到了一種來自遠古的聲音,那聲音如此寂寥如此素樸,它輕輕地撥弄著品茶人的心絃。或許就在這一剎那,他或者她被那瀰漫在舌尖之上的苦澀的餘香所感動,於是,都市生活中的一切哀傷和失意、躁動和不安頃刻之間都隱匿了,品茶人終於從紛繁複雜的外在世界迴歸自己的內心,迴歸到那原本期待恬淡與寧靜生活的內心。在這一時刻,死亡–茶–生命之間獲得了某種神秘的關聯。"幸運茶室"裡的棺材,讓人在對死亡的想象中獲得一種極致的生命體驗,一種被救贖的宗教般的感恩情懷。

盤點各國茶文化——印度茶文化探秘

實際上,那些棺材在"幸運茶室"中就是按照伊斯蘭教的風俗佈置而成的。如果我們瞭解更多的歷史,就會發現,這個看似新潮怪誕的構想其實正是吸取了一些古老的宗教文化養料。在歷史上,有些部落和民族,他們就有著這樣的文化崇拜:即在一些大型的狩獵或慶功宴上,待眾人飲到酣暢處時,一具屍首或一副棺材會被抬到宴會上來,於是,全場肅靜,一起瞻仰它們,等到儀式完畢之後才繼續歡飲。屍首、棺材是要讓人們在歡樂的時候警醒:死亡時時刻刻都在逼迫我們,那麼,幸運地活著的人們又該怎樣珍惜自己倏忽即逝的生命呢?這種遠古的宗教儀式昭示著最古拙最樸素的生命哲學。

盤點各國茶文化——印度茶文化探秘

印度茶文化獨特而有趣,每一種文化的形成都是歷史的積澱,無所謂好與不好,都值得尊重。但一個民族要歷久彌堅、長盛不衰,必須保持清醒的思考,瞭解自己、完善自己,浮躁和僵朽都是有害無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