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想過要隱居,但絕不是像現在這樣

時間回溯到1個月之前,我不會相信今天我還宅在老家。


​我曾想過要隱居,但絕不是像現在這樣

圖:後院的天竺

臘月二十幾時候,閨蜜還在問我過年買什麼鞋子,約好了下個春節穿漢服回家拜年,沒想到幾天後,在微博上就刷到了武漢封城的消息,心下震撼。


17年前非典時期,年僅7歲的我還記得學校放了假,爸媽在家屯了鹽、醋、板藍根,如今的農村幾乎不會餓著誰,地裡還是有菜的。


​我曾想過要隱居,但絕不是像現在這樣

圖:後院的臘梅

小時候還覺得很高興,因為學校放假了,在家可以多玩玩。如今我早已成年,再次經歷病毒對人類社會的襲擊,感觸就深多了。


線上辦公還是有一定好處的,但是很多經營實體店的朋友都很難熬。


​我曾想過要隱居,但絕不是像現在這樣

圖:村子裡的小河

身邊很多朋友都在擔心自己所在的公司會倒閉,重新找工作不算太難的事,相對來說,創業公司老闆們真的是夜不能寐。


疫情之下,沒有誰是容易的。


可誰也比不了一線醫務人員的危險和壓力,真的希望,在打贏了這一場對病毒的戰役之後,不會再有傷害醫生的事件發生。


​我曾想過要隱居,但絕不是像現在這樣

圖:微博

高考畢業那年,我想學醫,家裡都很反對。其實爸媽都是很尊重醫生的。


我所在的小山村,沒有診所,只有一名村醫伯伯,他自己家就是診所,周圍幾個村子裡的人,有個頭疼腦熱都找他。


小時候感冒發燒無數次,醫生伯伯也算是看著我長大,咳嗽了開點藥,發燒了吊水,錢花的都不多。


更別說無數次被魚刺卡了,醫生伯伯打著電筒用鑷子給我找魚刺,都是沒有收過錢的。


​我曾想過要隱居,但絕不是像現在這樣

圖:老家無名的山

雖然,很多人都很尊重醫生,但老一輩的人還是不怎麼願意讓孩子成為醫生。一則是,培養醫生花的錢更多。


上大學,醫學生的本科年限就比其他專業長,更別說後面的深造,對農村家庭來說,多一年學習,就多一年負擔。


二是,醫生太苦了。


誰都知道,醫生要面對各種各樣的病人,且不說面對的病毒的危險,時常夜班,還要面對這些年一直都存在的醫鬧。稍微護短點的父母,都不願意把孩子送到那個位置上。


​我曾想過要隱居,但絕不是像現在這樣

​我曾想過要隱居,但絕不是像現在這樣

​我曾想過要隱居,但絕不是像現在這樣

可世界上,不能沒有醫生,疫情來了,他們才是真的衛士。


日本人評價鍾南山院士為“83歲依然有著強大影響力的中國可以託付國運的硬核醫生”,除了他,還有無數默默無聞,卻在捍衛人類的醫生。


​我曾想過要隱居,但絕不是像現在這樣

圖:日落之後,仍有光明

我算的上是個憤青,去年把微博也刪了,因為覺得天天推送的明星八卦非常烏煙瘴氣,可是這次疫情來了,我又把微博安裝上了,為了看疫情最新消息。


這時候,我突然很想念那些明星八卦霸佔熱搜的時候了,因為平安。


​我曾想過要隱居,但絕不是像現在這樣

圖:梅花開了

今年,我第一次在老家和父母過了元宵節。從13歲開始上寄宿學校開始,就沒有在家過過元宵節了,要麼是上學,要麼是上班。


我也曾無數次想過,等到不忙的時候,在老家好好過悠閒的日子,看看山水,安放一下在世俗裡浸泡久了的心。


​我曾想過要隱居,但絕不是像現在這樣

圖:天空很藍

可我不曾想過,病毒讓我在老家不得不多待一段時間,卻讓人度日如年。


跟城市裡的小夥伴比,我算是幸福的了,地裡有菜,還能走幾步路看看風景,可週圍村裡設的圍欄,戴口罩站崗的村民,到處不能通車的現狀,都讓人心裡很緊。


有時候想想,病毒就好像是大自然僱的殺手,把人類都逼得不得不宅在家裡,自然和生態得到一絲喘息。

​我曾想過要隱居,但絕不是像現在這樣

圖: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站在自然的角度,生存競爭的規則我們理解,所以我們更要團結地站在人類這一邊,殺手沒有感情,我們有。


希望疫情早點過去,

向每一個在“戰疫”一線的可愛的人,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