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專業介紹

經濟學培養什麼人

(1)經濟學是一門教我們如何分配資源,如何作出選擇的學問

(2)它培養的是運用經濟學工具分析經濟學現象和如何調配資源的理論人才

提起經濟學,大家會想到很多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現象,例如,如何分配自己的消費和儲蓄,進而使自己一生的財富效用最大化;政府如何安排稅收和債券的比例,從而使宏觀經濟處於穩定發展的狀態等。我們也會想到很多經濟名詞,例如宏觀調控、收入分配、K線圖、運作模式、GDP、CPI、準備金率等。的確,經濟學是眾多社會科學中離我們最近的學科,這與經濟學研究的內容有關。“經濟”一詞來源於希臘語,它的意思是“管理一個家庭的人”。經濟學認為,一個家庭面臨著許多決策,例如誰洗衣服,誰做飯,誰有權享受家庭中的娛樂等。同樣,一個社會也面臨著眾多的決策,例如誰種糧食,誰做衣服,誰開高級轎車,誰乘公共汽車等。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決策呢?這是由於經濟學有一個基本的研究前提:社會擁有的資源是有限的,不能生產我們希望擁有的所有物品與勞務,相對於我們的慾望來講,資源永遠是稀缺的,這就是資源稀缺性前提。在資源稀缺性的前提下,我們必須作出選擇,而且要考慮作出某項選擇時所放棄的東西。

說到底,經濟學是一門教我們如何分配資源,如何作出選擇的學問。

經濟學是一個熱門專業,這與很多同學對經濟學的理解關係很大。一部分同學認為經濟學是教人如何賺錢的學科,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誤區。經濟學注重理論學習與研究。經濟學專業培養的並不是銀行職員、證券從業人員等會操作具體實務的人員,它培養的是掌握經濟學理論和經濟學工具,會分析各種經濟現象、經濟運行本質的理論型人才。政策分析、現象解讀是經濟學專業學生最正宗的工作內容。掌握系統的經濟學理論、科學的分析方法是每一個經濟學專業人才的最基本素質。面對繁雜的K線圖,我們運用專業知識和分析技術能夠分析經濟運行過程;通過比較企業的運行成本和市場環境,我們能夠科學地制定出企業的商業運作模式;通過統計局報告的GDP和CPI數據,我們能夠利用價格理論解讀出目前經濟的發展前景和通貨膨脹的原因。不論是金融機構、政府部門還是國有企業或外資企業,都是經濟學人才大顯身手的行業與部門。

在學科的劃分上,

金融和國際貿易是經濟學的兩個分支。金融主要面向銀行證券保險這些與貨幣打交道的行業;國際貿易主要培養貿易業務操作員。這兩個專業是為金融和貿易行業培養人才的,行業針對性強。經濟學專業針對的是整個經濟領域的現象,適合的行業和崗位更加廣泛,需要做經濟分析的地方,就需要經濟學人才。隨著市場的活躍以及商業的繁榮,對經濟學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近年來,很多大學都設置了經濟學院和經濟學專業,培養了大批掌握經濟學理論、按照經濟學規律思考問題並具備實踐經驗的經濟學人才。他們在政府、企業、金融單位、研究機構以及大專院校中都發揮著自身的專業優勢。

經濟學專業介紹

主要代表院校

(1)專門財經大學:兩財一貿重實操

(2)綜合性大學經管學院:北大光華、人大、武大、復旦重理論

(3)工科院校經管學院:上交安泰、西交大,湖南大學重行業實務

儘管同樣是經濟學院,但不同學校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是有很大差別的。從國內的情況來看,主要有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專門的財經類學校,如對外經貿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東北財經大學等。這類學校的經濟學專業偏重實務,更多地開設金融學、會計學、財務管理等應用型課程,學生的實習氛圍濃厚,在就業市場上有競爭力。

第二種是

綜合性大學中實力較強的經管學院,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南京大學等。這類學校的經濟學專業理論與實務並重,重視學生數學和經濟學基礎知識的培養。學生畢業後有些直接進入企業、公司、金融部門工作,有的繼續攻讀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然後在高校和研究部門任職,從事理論研究。

第三種是高校中實力較弱的經管學院,這類學校的經濟學專業部分偏重實務(大部分工科院校如此),也有部分偏重理論。

2012年全國高校學科評估理論經濟學學科得分前20位的高校: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吉林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西北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遼寧大學、西南財經大學,清華大學、山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四川大學。

2012年全國高校學科評估應用經濟學學科得分前20位的高校: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東北財經大學、暨南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山東大學、湖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武漢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天津財經大學、遼寧大學、吉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

開設哪些課程

(1)基礎課程:政治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

(2)專業特色課程:經濟思想史、財政學、發展經濟學、勞動經濟學

經濟學專業介紹

目前國內高等院校的經濟專業課程設置中,普遍的做法是對經濟學、國際貿易以及金融學這三個專業開設相同的基礎課程,但在專業課程的設置上具有鮮明的專業特色。一般來說,這三個專業共同的基礎課程主要有政治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金融學以及國際經濟學等,這些是經濟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與其他專業相比,經濟學更偏重系統的經濟理論的學習,專業特色課程主要有經濟思想史、財政學、發展經濟學、勞動經濟學、產業經濟學、數理經濟學等。

(1)數學:經濟學對數學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各種經濟理論和模型都是在數學推理的基礎上完成的。例如,宏觀經濟學一開始就要假定生產函數,生產函數具有的性質要用數學方法表達出來,如其中的規模報酬遞增遞減、單調性等,要想深入地理解經濟模型、假設、推導所表達的含義,必須熟練掌握數學工具。

(2)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是經濟學專業首先接觸到的西方經濟學課程。開始一個階段主要介紹微觀經濟學建立的前提假設,也就是個人的理性假定,每個人都在各自的約束之下選擇自身效用的最大化。研究消費者行為的時候,模型假定只有一個消費者,在收入給定的條件下選擇兩種商品的消費量。學生會認為這個假定太簡單了,為什麼不考慮其他人的影響?為什麼只有兩種商品呢?為什麼每增加一單位相同商品給人帶來的效用是遞減的?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逐漸認識到,經濟模型與物理、數學模型一樣,是從模型的假定入手的,並且這些假定越簡單越好,忽略很多人們並不關注的變量。隨著所學不斷增加,學生會逐漸熟悉了經濟模型的基本分析方法:假定-數學推導-得出結論。雖然有些模型和現實的複雜性相去甚遠,但是簡化性的假定使學生能夠集中關注關鍵的變量。在經濟模型中完成了假定之後,就需要運用數學工具進行推導,這個時候收斂、連續性等數學概念,微積分等基本方法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掌握了基本的數學工具,理解起這些模型來就易如反掌了。

(3)經濟思想史:開始學習經濟思想史的時候,學生會感覺這是一門很沒有用的課程,完全就是在介紹西方經濟學中從古典經濟學創始人亞當·斯密開始的各個代表人物和流派的經濟思想,學習起來感到很枯燥,面對難以分清的年代、歷史人物和流派,怎麼也提不起興趣。但是俗話說“讀史以明鑑”,要想更深刻地理解現代經濟學理論,必須瞭解它的歷史沿革,瞭解它的脈絡。其實學習經濟思想史和學習國家的歷史一樣,具有階段性。如果將主流的經濟學按照階段特徵劃分,事實上就劃分為了古典經濟學、凱恩斯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並且每一個小階段的發展都是由經濟理論的爭論推動的。例如,從亞當·斯密到李嘉圖再到馬爾薩斯,大多是經濟學家所處的歷史環境、階級背景的不同使他們對經濟問題有不同的看法,他們之間的爭論也就推動了經濟學理論的進一步發展。最後,本來顯得枯燥的課程卻可能成為大學生活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一門課。

畢業後做什麼

經濟學專業介紹

經濟學招聘職位趨勢

經濟學專業的本科畢業生主要的就業崗位有以下4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是政府的綜合經濟管理部門以及政策研究部門

中央級別的主要有財政部、統計局、中國人民銀行等,但是這些部門一般對學歷和個人能力的要求很高,要通過國家公務員考試以及面試的層層選拔,而報考人數逐年增長,競爭異常激烈。一般只有非常優秀的本科生或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人才能進入這些部門。同樣,地區級的財政局、統計局、能源局、外匯局等,也成為經濟學專業畢業生的選擇。一般來說,這類政府和研究機構的工作有很明確的部門劃分,如統計局內就設有農業統計科、貿易外經統計科、人口與就業統計科、統計設計管理科、國民經濟核算科等,其工作主要是根據部門的需要進行數據核算、分析報告、設計統計調查計劃和調查方案等。這對個人的專業基礎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較高,在實際操作上比較容易。

第二種類型是金融機構和各大會計師事務所

例如國有商業銀行、外資銀行、城市商業銀行等。其中就職於外資銀行的難度較大,一般金融專業的碩士生較多,但也不乏經濟學專業的優秀本科生。一般來說,外資銀行對個人的基礎知識、專業技能(註冊會計師、證券分析師、CFP、CFA等證照)、英語、分析思考能力等都有較高的要求。在各大商業銀行,剛入職的本科生一般都要在櫃檯熟悉崗位,也就是我們平時看到的櫃檯辦公人員。雖然每天長時間地辦理各種業務比較辛苦,但這是熟悉銀行業務流程、經營模式等非常重要的環節。櫃檯期滿之後會進入銀行的各部門工作,如信貸部門、法規部門等。此外,很多同學也會進入會計師事務所,但這類單位非常看重學生是否取得註冊會計師證以及具有相關的實習經驗。會計師事務所中的工作一般按照項目進行,例如對上市公司的財務進行審計、對公司的納稅進行籌劃等。

第三種類型是各大企業(包括外資、國有和私營企業)

根據崗位的性質又可以分為經濟預測和分析、對外貿易、市場營銷以及管理4個方面。經濟預測和分析主要負責各種市場數據的收集和分析,但一般只有比較大的公司和政府中的經濟決策部門才會設置。隨著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市場調查和分析的重要性也將越來越明顯。對外貿易主要包括將“世界工廠”———中國生產的產品銷售給國外客戶、為國內客戶尋找國外貨源、組織國際貿易貨物物流等。市場營銷主要是負責公司產品的銷售、客戶網絡的建立以及產品銷售模式的定位等,而管理的範圍比較寬泛,主要包括行政管理、金融管理等。

第四種類型是經濟類媒體

之所以將這類職業單獨列為一種類型,是因為這種職業與其他類型的職業相比,工作性質具有明顯的差異。它不僅要求具有紮實的經濟學基本功,而且要求具有很好的觀察、溝通和表達能力。一些經濟類的報社、雜誌社、出版社,包括網絡媒體也是很多經濟學專業畢業生的選擇之一。

經濟學專業介紹

經濟學就業排名及領域

經濟學專業介紹

經濟學就業薪酬

經濟學專業介紹

經濟學專業介紹

事實上,經濟學專業的就業範圍遠比這些要寬泛。與金融、國際貿易等專業相比,經濟學更偏重於理論,課程的設置上經濟實務類的課程較少,因而在就業之前應該注意這方面知識和技能的補充。例如,鍛鍊自身運用數量分析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進行社會經濟調查、經濟分析和實際操作的能力;提高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在適當的時候參加一些職業資格考試,如註冊會計師考試、證券從業資格考試等。但是從另一方面看,經濟學專業同時具有較好的滲透能力,與其他專業相比,它更加強調基礎知識結合方法論的鍛鍊,經濟學專業的畢業生也能夠就職於金融、貿易等部門的崗位。目前,經濟學專業就業的供需都很大,而且在供與需的匹配上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方面,經濟學本身是一門強調理論基礎的學科,而且本科的學習一般強調廣度,缺乏深度;另一方面,本科畢業生所從事的工作大多是實務操作性強,要求具有創造性和實踐性能力的工作,這樣就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矛盾。但是,最後的就業情況仍然取決於個人的能力與素質,如果能夠發揮經濟學理論基礎紮實的優勢,同時針對就業崗位的需要,用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專業技能武裝自己,提早作出職業規劃,就一定能夠找到理想的職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