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平方米和960萬平方公里共振:《朗讀者》完成了一場全媒體新物種的“生長裂變”

2020年10月16日-2020年10月18日,北京、武漢、廈門三地的朗讀亭聯動完成了一場72小時不間斷的慢直播。


在小小的一平方米里,來自五湖四海的朗讀者們飽蘸深情,用滾燙的文字讀出各自的人生。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和故事,讓大家彷彿看到一道道微光,就在我們頭頂的天空和腳踩的大地之間,攢聚成高擎的火炬,溫暖並鼓舞著每一個奮戰在2020年裡的人。


用1平方米和960萬平方公里共振:《朗讀者》完成了一場全媒體新物種的“生長裂變”


12月11日起,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文藝節目中心和央視創造聯合打造的《朗讀者》第三季“一平方米”特別節目,將在央視綜藝頻道20:30檔播出。同時,央視綜合頻道將於12月20日22:30檔播出精華版。


用1平方米和960萬平方公里共振:《朗讀者》完成了一場全媒體新物種的“生長裂變”


作為《朗讀者》第三季的序章,從融合思維出發的“一平方米”,已然讓《朗讀者》從一檔電視文藝節目,迭代為了聯動線上線下、貫通大屏小屏、集合視頻音頻等多種表達形態和傳播形態於一體的全媒體新物種。特別是以大屏影響力為基點,在新媒體小屏傳播裂變,而後又迴流到大屏播出的閉環操作,不僅是總檯首個小屏直播內容反輸電視大屏的全新嘗試,也為整個行業開創了推進媒體融合的生動樣本。


於《朗讀者》而言,“一平方米”是演播廳延展的觸角,是聯結觀眾們情感的紐帶,更是節目扎進大眾生活土壤深處的根系。


躬身入局的革新力

構建“全媒體節目的生態鏈閉合”


《朗讀者》作為總檯的超級文化IP,從第一季起就以多級口碑效應引爆全民傳播熱潮,由電視節目強勢闖入網絡視頻、音頻傳播空間,在全網尤其是年輕人中形成了蔚為壯觀的自傳播影響力格局,加上衍生而來的人格化交流載體“朗讀亭”,可謂自帶網紅基因、社交體質和長尾效應。


今年以來,直播幾乎成了各大節目的標配。“一平方米”固然是《朗讀者》第三季在正片大餐之前獻給觀眾的一道“前菜”,但國家隊班底的高站位和硬實力在這次大型全媒體活動中盡顯無遺,主創團隊從平臺優勢和節目積澱出發,將“一平方米”完完全全打造成了超脫常規直播思路與格局的年度現象級傳播事件。


在經歷了一段突然的停頓和漫長的隔離之後,人們的心中積攢了太多傾訴和表白的慾望,《朗讀者》作為一檔用文字照見生命的文化節目,恰逢其時地滿足了大眾的情感剛需,全新升級的朗讀亭帶著以“一平方米讀天地人心”的使命,變成了人們的耳朵、嘴巴和眼睛,也變成了一個靈魂激盪另一個靈魂的心橋。


用1平方米和960萬平方公里共振:《朗讀者》完成了一場全媒體新物種的“生長裂變”


陪伴式、移動化、社交性是整個“一平方米”直播活動的鮮明特點。


這場72小時不間斷的直播,除了讓網友盡情聆聽朗讀亭裡傳來的心靈迴響,還可領略

北京的晨曦微露,武漢的萬家燈火、廈門的海風拂煦,城市景觀動態的呈現,賦予了本次直播更強的沉浸體驗,造就了一種“枕著城市入夢,聽著朗讀醒來”的文化生活意象,“朗讀亭”與“一座城”也巧妙地結合為一個互文互證的信息矩陣。


用1平方米和960萬平方公里共振:《朗讀者》完成了一場全媒體新物種的“生長裂變”


為了完成跨越北京、武漢、廈門三地、加上主播間四個不同空間的互動直播,央視頻的技術團隊克服了多地域、多場景、多互動、多視角、多路信號的直播難題,創新顛覆傳統廣電連線方式,實現“超遠程低延時多人連線直播”。諸如“武漢學霸班”在北京、武漢兩地跨屏朗讀致敬夢想,董卿為“小石榴”跨屏朗讀《世界為誰存在》……這些驚喜不斷、精彩不斷的“穿屏互動”,被網友們津津樂道。


三天時間裡,“一平方米”新媒體慢直播活動累計在線觀看人數達1573萬,微博話題閱讀量到9.8億。圍繞本次活動,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文藝節目中心聯合學習強國平臺、央視新聞等共同發起“人人都是朗讀者”的倡議,並由央視頻、央視網、新浪微博、B站、騰訊微視、百度好看等多家媒體進行聯動。值得一提的是,董卿在主持“一平方米”直播活動之餘,還與中央電視臺文藝之聲《品味書香》主持人小馬合作,以音頻的形式分享溫暖的閱讀故事,董卿首度主持廣播節目也成為網友關注的話題。


用1平方米和960萬平方公里共振:《朗讀者》完成了一場全媒體新物種的“生長裂變”


“一平方米”特別節目以“精裝版”的形式,濃縮再現三地72小時中那些最能感染人心的生命頌歌。集朗讀實況、現場採訪、實時彈幕、微博互動、城市景觀等全網傳播素材精華於一身的大屏播出,為本次大型全媒體活動的各項豐富實踐進行了一次集成化的再輸出,進而也完成了全媒體節目生態鏈閉合的最後一環。


極致綻放的生長力

抬頭望燦爛星空,俯身聽大地脈動


“2020年,在人類編年史上,狠狠打上了一個堅硬的繩結,也在每個人的生命裡,留下了五味雜陳的刻度。面對前所未有的意外和煎熬,面對無數超出想象的勇氣和毅力,我們相信,總有一道光,會照亮前方”,董卿在《一平方米》節目的開篇,如此剖白此行歸來的意義。


《朗讀者》從一開始的迫切願望,就是為了把“所有用生命寫字的人”給世界留下的光,照耀在更多人的頭頂。過去兩季,《朗讀者》成功締造了星光燦爛的熒屏文化景觀,它集結了一大批站在文學界、科學界、體育界、教育界等各大領域“金字塔尖”的無價面孔,用多元的經典文本和深刻的生命體驗,持續塑造著人們強健的心靈和遼闊的眼界。


如果說前兩季《朗讀者》更多是在仰望時代的星空,所有極致的創作只為帶領觀眾看見更美的“星河”,那麼我們所見的“一平方米”全媒體活動則腳踩大地,在眾多業界大家的保駕護航下,為特殊的2020年凝練同樣閃閃發光的時代影像志和歷史備忘錄。


借用濮存昕朗讀的巴金先生的散文——這一年,我們生活在英雄們的中間,我們願意用更多的字來記錄這些永遠不能忘記的日子,願意用更多的話,來感謝我們所接觸過的崇高的心靈。


《朗讀者》憑藉極強的情感敏銳和極高的創作自覺,用“一平方米”帶我們聽2020年的呼吸、心跳和脈動,感受一個個平凡的英雄正如何挺立在我們中間。


用1平方米和960萬平方公里共振:《朗讀者》完成了一場全媒體新物種的“生長裂變”


參與到這場盛大朗讀的,一如既往地有許淵衝、莫言、賈平凹、劉慈欣、麥家、田沁鑫、濮存昕等文化大家,也有宗慶後、王石等企業領袖,還有周冬雨、張梓琳等文娛明星。但真正的主角分為兩類,一類是在2020年感動過我們的年度人物,比如“人民英雄”榮譽獲得者張定宇院長、經歷生死仍然選擇直面深淵的眼科醫生陶勇;為數更多的一類,是和你我一般熱愛生活、努力前行的人們,他們用契合了個人體驗的經典文本訴說思念、感恩和憧憬,致敬生命、時代和國家,他們流淚也歡笑,經受磨難卻更加勇敢……


用1平方米和960萬平方公里共振:《朗讀者》完成了一場全媒體新物種的“生長裂變”


“一平方米”之於朗讀者,是一場極具紀念意義的生活儀式。在這個特殊的空間裡,那些滾燙的、質樸的傾吐,匯聚成超越單一個體、超越一平方米、超越72小時的力與美。


用1平方米和960萬平方公里共振:《朗讀者》完成了一場全媒體新物種的“生長裂變”


“一個人是很微弱的,他只是一個點,當許多的點匯聚在一起,你會發現這就是一張臉,這即是時代的面孔”,在《一平方米》特別節目中,素來感性的董卿數次落淚,但相信每位觀眾也很難不被那些平凡的力量感所震撼,“這些普通人可以在艱難當中依然去懷抱善意和希望,他們最終給予我們的感動,給予我們的慰藉,給予我們的鼓舞,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多得多。”


切換自如的兼容力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無數人”


在推動節目向融媒體產品升級的過程中,《朗讀者》傳統的演播室形態被打破,身兼製作人、總導演、主持人三職的董卿,在《一平方米》中的風格也發生了變化。


用1平方米和960萬平方公里共振:《朗讀者》完成了一場全媒體新物種的“生長裂變”


去武漢尋訪時,董卿非常接地氣地吃著當地的特色美食熱乾麵,罕見扎丸子頭的她看起來率性利落。在廈門採風時,她扎馬尾穿一身綠色休閒裝在校園跑步的樣子,引發了好一陣的網絡熱議。


“一平方米”直播期間,董卿時而是程俊玲老人口中的“大閨女”;時而自稱是“小石榴”的大姨,拿著可愛的動物玩偶,以一口奶音為小寶貝讀繪本……所謂“可鹽可甜”,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吧。在這次新媒體化的轉型中,她淡雅的妝容、休閒的著裝,在直播間和嘉賓們促膝長談的樣子,還有72小時直播結束後穿著大棉襖坐在戶外臺階上朗讀的樣子……徐徐用語言之美傳遞著溫暖和力量,讓人感受到一股有如清風撲面的鄰家氣息。


用1平方米和960萬平方公里共振:《朗讀者》完成了一場全媒體新物種的“生長裂變”


生命之美、文學之美、情感之美共同鑄就了《朗讀者》超乎一般節目的能量,而藉由海納百川的“一平方米”大型新媒體活動,這個超級文化IP已然在主動謀變的打破、重組、升級中,實現了和每一種端口的精準對接。


這種切換自如的兼容力何來?當我們梳理其全媒體的“進化密碼”,與其說是技術流的硬核轉換,倒不如說其核心還是傳統美德,比如深練內功的定力、拒絕重複的勇氣、不設侷限的格局,還有像農民一樣,只管耕耘、不問收穫的守拙。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監製:鄧東

主編:吳思羽

責任編輯:袁亞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