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兒科醫生,會給感冒的孩子開抗生素,做錯了嗎?

我在臨床中經常會給感冒的孩子開抗生素,會遭到很多家長的質疑,為了孩子的健康,也為了給自己這個高風險職業保駕護航,我總是很耐心給家屬解釋,也碰到很多典型病毒感染早期的孩子,不給孩子開抗生素,家長質疑用藥錯誤的,醫生對於抗生素的應用,會有自己的判斷力,會結合病情,病程來正規應用的,希望經過我今天的講解,大家對抗生素的應用有初步瞭解,也能理解醫生工作的不易,能相信醫生,相信並聽從醫生的醫囑,讓醫生的工作不在那麼艱難。

1.現在網絡上知識很豐富,大家都能隨時隨地搜索到各種疾病的診療,科普知識,大家都知道感冒是病毒感染,自限性的,任何人都知道不需要用抗生素。但是如果現在是發熱第一天,沒有查血常規,沒有典型病毒或細菌感染症狀,又無法區分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你聽診,體格檢查,問診都不能確定是哪種感染,在這種情況下,孩子高熱不退,精神不好,醫生為了不漏診,不誤診,會給孩子應用抗生素,因為很多疾病早起症狀都類似感冒,加上臨床有很多不確定性,不能等病情發展到出現敗血症等重症感染表現了,再給應用抗生素,這樣是很危險的,細菌性感染的發生也是一個發生發展的過程,細菌也是慢慢繁衍生息的,醫生會選擇在早期給抗生素,抑制細菌感染的。

假設發熱的兒童來醫院裡就診有20%是細菌感染,而早期使用抗生素能降低併發症的風險,也就因為抗生素的應用,挽救了這20%的病人的生命,我想這就是值得的,假設80%的人被過度治療了,但誰知道你是那80%還是那20%?你可能就是那個受益,就因為這次抗生素的應用,挽救了千千萬萬中那個百分百中的那20%的人的生命,因此挽救了無數的家庭,加上兒科病人抵抗力差,病情變化快,屬於啞科,都是家人代述病情,更造成了感染的不確定性,給診斷和治療帶來困難,醫生會選擇應用普通抗生素治療感染,預防繼發細菌感染。

2.大家總是說,應用抗生素要依據感染指標,要嚴格依據感染指標,這我們醫生都也知道,按原則和規則治療,但是臨床實際工作中難啊,試問大家能不能查一個指標就知道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比如查血常規用白細胞增高和中性粒細胞增高來判斷。只不過準確性(專業的術語叫敏感性和特異性,大約30%-50%)非常差,出錯的概率比較高。有沒有更好的指標呢?有,C反應蛋白(敏感性80%左右,特異性70%),前降鈣素(80%-90%)還有血培養等等,比白細胞增高的準確性要好一些。但為了一個小毛病願不願意查很多項目?願不願意要抽血?你會不會心疼,願不願意等化驗結果出來在用藥,孩子的病情能給你時間等化驗結果嗎等這些都需要考慮。

病毒感染也可能有很多併發症,病毒感染造成抵抗力下降幾乎都會合並細菌感染,也會合並如心肌炎、腦炎、腮腺炎、喉炎、腹膜炎,淋巴結炎等等。臨床中我遇到很多嘔吐,發熱,腹瀉,大便腥臭的孩子,考慮急性胃腸炎,血常規等感染指標檢查無異常,不符合應用抗生素指徵,治療上給予止吐,補液,助消化治療,根本就沒效,這就要考慮急性感染處於進展期,感染指標未反應出來,也要應用抗生素,就像著火的早期一樣,火已經著起來了,但是不明顯,火很小,難道咱就不管他,等火真正燒起來在滅火嗎?治病也一樣,防患於未然,消滅於萌芽狀態很重要。

我們醫生應用抗生素也是具體情況具體對待的,如果發熱初期,孩子一般表現良好,沒有明顯細菌感染指標,兒科醫生會給孩子開些抗病毒,清熱解毒藥物應用,會讓家長可在家多觀察,多喝水,會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使用抗生素,一般超過48小時可能會根據情況做些初步的檢查,像血和尿常規,不願意檢查的家長,也會給予普通抗生素應用,預防繼發細菌感染。

3.今天講了跟多並不是為醫生開脫,而是增進互相理解,醫生有醫生用藥的原則的,希望家長配合醫生的治療,不要因為自己百度一下就能瞭解很多,看了百度就指責醫生,做醫生會理論結合實際來處理問題,考慮的更周全。

我是兒科醫生,希望用自己的醫術為寶寶們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