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砍價的年輕人們:“讓老闆抹個零頭,已經要我命了…”

不會砍價的年輕人們:“讓老闆抹個零頭,已經要我命了…”


砍價,一門建立在對市場瞭解的基礎上,綜合了心理、談判、人際交流藝術的複雜學問。

如果開設“砍價公開課”,相信年輕人會爭先恐後報名。

01

如果老闆報價100元,我們和媽媽會怎麼砍價?

我們:“95可以嗎?不行啊,哦哦哦。”

媽媽:“50賣不賣,不賣?不要了。”

花同樣的錢我們只能買到可憐兮兮一丁點,而媽媽簡直像把整個貨架都搬回家,這個表情包過分真實!

不會砍價的年輕人們:“讓老闆抹個零頭,已經要我命了…”

這屆年輕人,砍起價來比誰都慫。

雖說自己是買方,照理來說花錢的最有底氣,但每每砍價我們都有心理負擔,彷彿是在薅人家羊毛、占人家便宜。

“每次都小心翼翼的問能不能便宜點。”


“我特別為別人著想,想著他們也不容易,就不好意思講價。”


“讓我問能不能便宜點已經要了我大半條命了。”


不會砍價的年輕人們:“讓老闆抹個零頭,已經要我命了…”

02

為了避免砍價,年輕人能做到什麼地步?

在一個詢問買菜去超市還是菜市場的帖子裡,許多人都堅定擁護超市,因為完全不用和攤主交流、更犯不著討價還價。

還有一些人表示:“手機買菜它不香嗎?”

寧可貴一點,他們也要避免這些尷尬。

不會砍價的年輕人們:“讓老闆抹個零頭,已經要我命了…”

最近小e在買壁紙,特地去批發市場問了一圈。價格方面已經比預期便宜不少,問老媽意思,老媽直接把零頭抹了,小e有點不好意思:“本來價格就不貴了,還砍啊?”

結果和商家一溝通,對方二話不說就答應了:“今天談得很愉快,那就再優惠一點。”

很多時候,就連去明碼標價的賣場購物,老媽也會讓問問能不能砍價。

小e總是想也不想就回答:“怎麼可能嘛,價格清清楚楚。”結果老媽三下五除二,愣是就拿到了便宜價。

我們再三心理建設、拉下臉面砍出的價格,其實在商家心中,只是賺多點和賺少點的區別,不虧錢都能成。

03

我們和媽媽砍價,為什麼反差這麼大呢?

根本原因就是一點:我們不瞭解市場行情,不明白一個東西本來價值是多少。

以前長輩老說“我們吃過的鹽比你走過的路還多”,當時覺得這是長輩吹牛說大話,後來才慢慢懂得,我們的確很缺乏認知。

不會砍價的年輕人們:“讓老闆抹個零頭,已經要我命了…”

一個包,如果排除品牌價值來看,再好的皮革五金頂多不過千元;一杯奶茶,如果單純計算原料,成本根本不到售價一半……

年輕人吃喝玩都力圖新奇、追求品質,比起早已站在實地的父母來說,溢價的賣點更能討好他們。

長此以往,他們金錢觀失衡、對生活欠缺認知,以至於看見媽媽砍價忍不住感嘆:“這麼便宜,他們不虧?”

生活處處都是學問,願你能看到遠方,也能腳踏實地。

最後,網友還總結了媽媽的砍價技巧:

“張嘴先砍一半,底線2/3,不給扭頭就走,付錢記得抹零。”


“跟賣東西的交鋒起碼三個來回,不然砍價也砍不了多少。”


“管他老闆出什麼價,對半砍就對了,老闆要是不肯,你就假裝走幾步,如果他挽留就說明有餘地,然後慢慢提一點價。”

小e建議大家熟讀背誦後與商家對線,砍價是門學問,努力學習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