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天堂》:從三個角度分析父母與孩子的心路歷程及現實思考

孤獨症,醫學上稱之為自閉症,很多不瞭解這種病的人群,覺得他們很傻,不會表達,沒有感覺。其實並非如此,他們有感情,甚至比正常人的感情要來的更激烈,更純粹,只是他們表達的方式與我們不同而已。


前言:《海洋天堂》豆瓣評分 7.9, 115781人評價 5星 。.第13屆上海電影節上李連杰、文章主演的《海洋天堂》一下斬獲三個大獎——"最佳影片獎"、"最佳新人導演"、"最佳男演員",成為最大贏家,由於所有獎項都是有媒體代表評選出的,這也意味著《海洋天堂》在媒體中擁有極高的人氣。


影片開始,大海上飄蕩著一隻孤舟,一位躊躇的父親帶著有天生缺陷的兒子,孤獨地坐在船上,無望地看著遼闊的大海,然後牽起兒子的手,兩人一齊躍身跳入大海……


這位47歲的父親,名叫王心誠,他21歲的兒子大福從小患有孤獨症,完全活在自己封閉的世界裡,無法獨立生活。大福的媽媽在大福年幼的時候,因為承受不了兒子患病的消息,在一次意外中喪生,王心誠獨自一人把大福撫養長大,與兒子相依為命。


然而此時,王心誠被確診患肝癌晚期,生命只剩3~4個月的時間,如何安置好大福的生活,成了王心誠日夜焦灼的心頭大事。


《海洋天堂》看劇情介紹,好像是一部極度煽情的影片,其實並不是,整部影片,敘事方法都很平靜,即使王心誠帶著兒子大福跳海,那場景也平靜的像一幅畫。但也恰恰是這平靜的敘事手法,更真實的展現了"家有孤獨症兒童" 家庭的真實境況,他們平凡,經歷了長期的煎熬與習慣,很多在別人看來無法接受的事情,他們都可以平靜面對。


在我看來,這種平靜裡,有父親的堅韌,有母親的絕望,有孩子對愛極致的表達,在面對孤獨症兒童時,有的父母選擇的放棄,有的父母選擇的堅持,父母堅持的結果讓孩子懂得了愛,父母放棄的結果讓孩子徹底絕望。

《海洋天堂》:從三個角度分析父母與孩子的心路歷程及現實思考

今天我就從《海洋天堂》這個故事出發,分別從父親母親與孩子的心路歷程帶給我們的思考與啟示,主要從以下三個視角:


1 王心誠一個極具父愛的角色,寧願自己扛下所有也不願拖累旁人,在他正確的引導下大福成為一個溫暖的人


2 大福母親,她不能允許自己活著放棄孩子,也沒有勇氣直面生活的殘酷,最後選擇了死亡


3 不幸的大福,卻萬幸有王心誠這樣的父親,讓他從一個小世界,融入進一個大家庭


基於《海洋天堂》這個千萬人正在經歷的故事,在文章的最後我會談談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家庭帶給我幾點思考與啟示


01王心誠一個極具父愛的角色,寧願自己扛下所有也不願拖累旁人,在他正確的引導下大福成為一個溫暖的人


父愛如山,王心誠作為一名自閉症孩子的父親,這4個字用來形容他有過之而無不及,對大福傾盡所有,無微不至的照顧,細緻入微的教育。一個人把孩子拉扯大,從不給人添麻煩,這樣一個父親,值得所有人尊敬。


影片中,王心誠帶著大福去跳海,結果沒有成功,事後王心誠問大福:是不是你解開的繩子?你是不是不想跟爸爸走?你不想走,爸爸走了誰來管你啊?。三個問句,大福沒有任何回應,這三個問句,幾乎包含了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所有牽掛,不安和擔心。雖然問句沒有得到答案,但王心誠很快就恢復了狀態,跟兒子玩起了捉迷藏。


第2天像往常一樣王心誠帶著兒子去海洋館上班,因為海洋館的唐總,一直都很清楚這父子倆的難處,所以一直允許王心誠帶著兒子上班。而大福天生就喜歡水,每天最開心的事就是在海洋館游泳,而這天唐總跟王心誠說,海洋館要改造一下讓大福換個時間游泳。而喜歡游泳的大福沒有聽從爸爸的囑咐,偷偷的下了水,而這時正好一根電線掉進水裡,王心誠奮不顧身的跳下泳池救兒子,可這時兒子沒事,反倒自己差點被淹死。


由此可見,王心誠不管心裡有多大的事兒,也不會把情緒帶給孩子,另外,前一天王心誠還想帶著兒子一起自殺,如果用正常人的思維方式來思考,這次意外他完全可以放棄大福,可是他察覺到了大福不想離開這個世界,所以他尊重一個在別人看來什麼都不懂的孩子的選擇,這兩點不管是作為一個父親或者是丈夫都是一個男人極為難得的品質,這樣的品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出來的,作為鄰居的柴姨與這父子倆朝夕相處,所以才知道王心誠的好,因而多次向王心誠表示好感,可都被他拒絕了。

《海洋天堂》:從三個角度分析父母與孩子的心路歷程及現實思考

為什麼王心誠要拒絕柴姨呢?因為在柴姨知道王心誠身患癌症想找個能夠長期照顧大福的社會機構失敗後,柴姨主動說我替你帶大福,王心誠說過這樣一段話,大福對誰來說都是個負擔,我是他爸,趕上了,沒辦法,要是在一起,我覺得對別人是個拖累,這心裡頭過不去。作為父親,他認了,但他不想拖累旁人,因為他知道照顧一個孤獨症的孩子,是多麼艱難的一件事。


也正因為有這樣一個偉大又無私的父親,大福從一個只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的孩子,慢慢的變成一個既有禮貌又溫暖孩子,見到熟悉的人,他都會有好的打招呼,遇到真心對他好的人,他也懂得回報。比如影片中的玲玲,在大福的世界裡,玲玲是為數不多讓他感覺安全而友好的人,作為回報,大福主動給了她三個雞蛋,要知道雞蛋在大福的世界裡可謂是最珍貴的東西,因為大福最喜歡吃雞蛋,在他不開心的時候,爸爸會給他雞蛋,在他不聽話時,爸爸也會用雞蛋來哄他。所以雖然只是三個雞蛋,但對於自閉症的大福來說,這是最大的回報了。

《海洋天堂》:從三個角度分析父母與孩子的心路歷程及現實思考

記得影片中,一個福利機構的負責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她說:認識你這樣的父親是我的榮幸。為了不拖累別人,放棄了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樣的無私,不是誰都能做到的。看著大夫的言行舉止,就可以想象得到,王心誠付出了多少心血才讓大福從一個什麼都不明白到一個懂得回報的人,這其中的不易,相信每一個懂得孤獨症的人都能明白。


02大福母親,她不能允許自己活著放棄孩子,又沒有勇氣直面生活的殘酷,最後選擇了死亡


大福的母親,整部影片幾乎只有她的兩個鏡頭和王心誠的一段話,但在這少量的信息裡,我們可以想象到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第1個鏡頭,是母親抱著很小的大福在沙灘上很開心的玩耍。第2個鏡頭,是家裡牆面上掛的幾張全家福,媽媽依然很開心,大福依然很小。除了這兩個鏡頭,就是王心誠口中的妻子。夫妻倆是在孩子三歲時,發現不對勁,然後去醫院,被確診為孤獨症,妻子在大福7歲時去世。王心誠也堅定不移的說過,我不相信他媽媽是因為意外去世。

《海洋天堂》:從三個角度分析父母與孩子的心路歷程及現實思考

根據這些,我可以大致拼湊出母親從欣喜到絕望的過程,在大福三歲之前,一家人其樂融融,爸爸賺錢養家,媽媽照顧孩子打理家務,夫妻感情融洽,可愛的孩子陪伴在旁。可是,一次醫院之行,徹底擊碎了這個家庭的幸福。雖然確診了孩子的病,但夫妻倆並沒有放棄對孩子的治療,可是在一次又一次治療無果後,父母離絕望越來越近,直到4年後,大福7歲了,母親的絕望也達到了頂峰。


母親想過放棄這個殘缺的孩子,可是怎麼放棄呢?拋棄他,還是離開這個家,拋棄他作為一個母親,她做不到,離開這個家,內心的責任感和對丈夫的愛,也讓她做不到,處在長期的絕望和抑鬱中,讓這位母親做出了一個極端的選擇,自殺。

《海洋天堂》:從三個角度分析父母與孩子的心路歷程及現實思考

在我看來,這位母親看似軟弱,實則很剛強,如果她真的軟弱,大可以一走了之,以她對丈夫的瞭解,即使她走了,丈夫也會照顧好孩子,可是她沒有走。雖然最後她拋棄了大福,但卻是以放棄自己的生命的方式來拋棄孩子。她一邊無法活著放棄自己的親生骨肉,一邊又無法面對孩子的殘缺,最後在萬般的無奈與糾結,選擇了放棄自己的生命。所以我們不能指責這樣一位母親拋棄了這可憐的父子倆在人世間,獨自走了一條不歸路,但這絕對不是不愛,而是太愛了。


03 不幸的大福,卻萬幸有王心誠這樣的父親,讓他從一個小世界,融入進一個大家庭


大福是一名孤獨症人群,很不幸,但也萬幸能夠遇到王心誠這樣一位偉大的父親,雖然父親不能陪伴他一輩子,但卻用21年的時間,讓他從自己的小世界裡走出來,融入進一個大家庭。在父親沒有生病之前,沒有對大福有過多的要求,每天只是家裡海洋館帶著大福兩點一線,大福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父親的視線裡,這樣的安全感,也只有父親能夠給予他。


我們都知道孤獨症的三大症狀,社會交流障礙,語言交流障礙,重複刻板的行為。在王心誠知道自己時日不多時,他著急的想讓大福克服的這三種症狀,希望他能夠有自理能力。從花錢買東西到坐公交車,從煮雞蛋到整理衣物,普通的孩子一定就學會了,可是大福就要學10遍都不一定學的會,可是父親就那樣一遍一遍又一遍的教著他。普通孩子一遍就學會了,可是大幅寫10遍都不一定會。

《海洋天堂》:從三個角度分析父母與孩子的心路歷程及現實思考

可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父親臨走之前,終於教會了大福煮雞蛋穿衣服,甚至是獨自坐公交車去海洋館,按照父親之前教過無數遍的方式拖著地。我們都以為不可能的事情,大福卻一一都做到了,大福能做到這些,都源自父親耗不盡的耐心和不停的鼓勵,最後讓大福能夠獨自生存在主流群體這個大家庭裡。


在我看來,這就是最好的結果,大福可以獨立生活,父親可以安心的離開。很多人都認為孤獨症是沒有感情的,包括大福的父親,在王心誠把大福送進社會福利機構的當天,說過這樣一段話:其實孤獨症也挺好的,你看我剛才離開的時候,大福沒有一點不捨得,這樣也少了很多牽掛。


可是當天晚上,大福就焦躁的不肯睡覺,直到父親趕到,他立馬就安靜下來了,舉起手來,父親像以往的每一天一樣幫他脫下衣服,然後大福就安靜的睡下了,並且要父親一直坐在他身邊,父親一站起來,他就伸手去摸。人類本身就是感情動物,那麼多年都不離不棄,相依相伴,大福對父親怎麼可能沒有感情呢?只是他表達的方式與我們不一樣而已。

《海洋天堂》:從三個角度分析父母與孩子的心路歷程及現實思考

04.基於《海洋天堂》,談談其對現實意義與啟示


1 只要父母夠努力,即使是孤獨症兒童,也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其實只要我們仔細觀察一下,我們周圍有很多這樣的家庭和孩子,但往往他們做不到像王心誠那要努力那樣堅韌,他們要麼不停的在絕望裡沉淪,要麼就直接放棄孩子,可是這樣做真的對嗎?


有這兩種行為的父母,要麼是不夠勇敢,要麼是不夠努力,而父母不勇敢不努力的結果,就是這個孩子的徹底毀滅,如果你真的愛自己的孩子,你忍心讓他白來這世上走一回嗎?


雖然做王心誠很難,但只要你認真觀察一下他帶出來的大福,難道不會覺得做什麼都值得嗎?可能你會說那只是一部電影,可是孤獨症的症狀都是一樣的,如果煮一個雞蛋,王心誠可以教孩子10遍,那麼你試著教孩子11遍,我相信孩子不能像大福那樣進步,但至少不會停止不前,如果真的愛孩子,不管怎麼樣都值得努力一把。

《海洋天堂》:從三個角度分析父母與孩子的心路歷程及現實思考

2 作為母親,應該比父親更愛自己的孩子,可是你就那樣離開了


雖然不能指責大福的母親,可畢竟那樣做太極端,你對孩子絕望,可以有一個人願意不離不棄的一路陪你走到底,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怎麼能走絕路呢?你這樣做了,不僅讓孩子得不到母愛,也讓你的另一半絕望。


如果你沒有選擇離開,和自己的另一半共同努力,是不是效果會加倍呢?並且兩個人帶孩子,在失望或絕望時,都可以互相鼓勵,互相安慰,互相取暖,當初你選擇和你的另一半在一起,並且生下了孩子,你肯定很愛另一半,有這一份愛,即使你對孩子絕望了,也不能放棄那個愛你並且一路陪你走來的人。


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的孤獨症孩子,如果每一對父母都放棄,這些孩子該怎麼辦?難道都扔給社會福利機構,這是對社會的一種負擔,也是對孩子的一種重大傷害,在這點上王心誠可以說已經做得極好了,不給別人添負擔,也不讓孩子受到傷害。

《海洋天堂》:從三個角度分析父母與孩子的心路歷程及現實思考

3 環顧四周,會發現很多人每天都在堅持做著我們做不到的事情


我的鄰居,是一對60出頭的老夫妻,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就是一名自閉症患者,夫妻倆雖然沒有像王心誠那樣耐心的教育孩子,但對孩子是極好的,夫妻倆分工照顧,走到哪孩子就帶到哪,從來不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因為孩子老是夜裡不睡覺,所以骨瘦如柴,因此夫妻倆每晚都輪流給孩子做宵夜,另外這個孩子不能自理,所以夫妻倆很早就安排好了自己百年之後孩子的生存問題,雖然不知道孩子能不能過得好,但至少他們盡力了。


另外,在我家附近的一個廣場上,經常會看到一個80後的媽媽,推著一個11歲的孩子曬太陽,因為某一件事情,我跟這個媽媽有了一些交流,原來這個11歲多的孩子,是一名腦癱患者,,已經做了10年的康復治療,可是依然要人攙扶著才能站一小會兒,並且連大小便都不會說。當時我看著這個孩子就在想,已經做了10年的治療還是這樣,再治療10年,又能好多少呢?但這只是我的想法,從那個媽媽的言語中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她的堅定。


這些殘缺孩子的父母,都是偉大的父母,值得人尊敬,也值得人學習


結語:


很多人都難免在痛苦中沉淪,就像大福的母親,只看得到自己的痛苦,而忽視了周圍,其實只要抬起頭,放眼望去,會發現你的痛苦,只是沙漠裡的一粒沙,傾盆大雨的一滴雨,所以請抬起頭,讓別人的故事給你勇氣,努力的向前走,即使最後的結果不如意,但至少不會原地踏步,只要你帶著孩子向前走,不管對你還是對孩子都是一種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