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一群國家地理控,專注於探索極致世界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我的雪國

文 | 楨公子

剛過去的10天裡

一場猛烈的寒潮席捲大地

數日間

北方寒風呼嘯凜冽

南方氣溫急轉直下

就連地處嶺南的廣州

最低氣溫也一度降至7℃左右

瞬間從短袖模式切換成秋褲模式

▼2018年12月5-9日全國迎來大範圍降溫,數據來源中央氣象臺每日最高氣溫預報,不包括港澳地區,製圖@蘭澤玉&鄭伯容/星球研究所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2018年的最後一個月

就這樣用極為高調的方式

向人們宣告了它的到來

一時間

“降溫”“寒潮”紛紛成為熱門話題

▼2018年12月1-9號間,“降溫”和“寒潮”的百度搜索指數出現顯著高峰,製圖@趙雲鵬/星球研究所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但隨之而來的另一位角色

卻更令人激動和興奮

人們對它的談論

已然遠遠超過了寒潮本身

它就是

▼相比之下,“下雪”的搜索熱度遠超“寒潮”和“降溫”,製圖@趙雲鵬/星球研究所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而如若談到雪

令大多數人心嚮往之的

必然是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

▼新疆伊犁喀拉峻草原,攝影師@賴宇寧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I

白色的北國


當秋季過後

陽光直射點從赤道逐漸南移

北半球獲得的熱量亦隨之減少

冬天的大幕便悄然拉開

▼1月份太陽光照示意,此時為北半球的冬季,視頻源自@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這場巨大的“熱量流失”

對蒙古-西伯利亞一帶的影響尤為顯著

失去熱量的空氣迅速降溫、下沉

最終和南方地區形成鮮明的氣壓差異

於是自北向南的冬季風便形成了

它寒冷乾燥,一路呼嘯而下

▼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在冬季風的加持下

我國東北和新疆北部地區愈發寒冷

一年中最大溫差可達40℃之多

而位於我國最北端的漠河市

最低氣溫記錄更是低於零下50℃

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北極”

▼黑龍江漠河市,攝影師@李貴雲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在這樣的嚴寒之下

空氣容納水汽的能力大大降低

水蒸氣一時間無處遁形

紛紛凝結為異常冰冷的水滴

或直接成為細小的冰晶

小冰晶和小水滴在高空中同時存在

但在固態的冰晶中

水分子牢牢結合在一起

更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

相較之下

水滴中的分子則顯得“軍心渙散”

於是它們不斷蒸發逃離

以補充空氣中的水汽

▼空氣中小水滴的水分子不斷蒸發,同時冰晶吸收水分子不斷增大,製圖@蘭澤玉/星球研究所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久而久之

冰晶越來越多、越來越大

並不斷聚集形成更大的雪花

▼當冰晶增大後開始下落,過程中不斷聚集更小的冰晶,製圖@蘭澤玉/星球研究所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雪花從高空紛紛落下

如同漫天飛舞的柳絮

▼天山牧場的大雪,攝影師@賴宇寧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直至漫山遍野、天地變色

▼新疆特克斯縣瓊庫什臺村,攝影師@劉承徭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而地表附近

在風的作用下

空氣中的霧滴與冰冷的地面物體相遇

並不斷在物體表面直接凍結

從而不需降雪便形成萬千雪樹銀花

是為“霧凇”

▼空氣中水的凍結需要凍結核,一般為粉塵、鹽粒等,霧凇形成時,樹枝等物體則充當了凍結核,攝影師@王惠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隨著冷空氣向南推移

整個北方地區都開始變得寒冷

水凝結成冰,冰聚集成雪

這個過程不斷上演

直至長城內外,惟餘莽莽

▼雪後的箭扣長城,攝影師@楊東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大河上下,亦頓失滔滔

▼新疆喀納斯月亮灣,攝影師@趙來清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不論是村莊

▼陝西咸陽三原縣地坑院,攝影師@王警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還是城市

都在雪中流露出最質樸的模樣

▼雪後的西安,攝影師@王旭東(請橫屏觀看)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總的來說

秦嶺-淮河一線以北

從一年中第一天飄雪的日子算起

到最後一天下雪的日子結束

持續時間可超過2個月

而地處北緯50°附近的中國“北極”

雪季時間可達到200天

全年如同春秋相連

基本沒有夏季的立足之地

▼大興安嶺,攝影師@楊孝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新疆阿爾泰山,攝影師@小強先森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不過即便如此也並非登峰造極

有一個地方

它更加靠南

最低緯度接近浙江省南部

卻擁有全中國最漫長的雪季

幾乎全年都能產生降雪

這裡就是青藏高原

▼崑崙山脈,攝影師@姜鴻(請橫屏觀看)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一般而言

當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

氣溫將下降約0.6℃

這意味著在理論上

若按平均海拔4000米計算

青藏高原將比海平面溫度降低24℃

於是這裡終年寒冷

聳立的高山上積雪遍佈

▼婆繆峰,海拔5413米,位於四姑娘山,攝影師@M哥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當積雪常年不化、不斷壓實

長年累月下便形成了氣勢磅礴的冰川

▼西藏曲登尼瑪東聖湖附近的冰川,注意下方的人,攝影師@天書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若積雪消融、不斷匯聚

則成為眾多河流和湖泊

▼寧金康桑東坡下結冰的康布錯,位於省道307旁,攝影師@李珩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不管是北方大地還是青藏高原

一個足夠寒冷的環境已經準備好了

一旦空氣中有充足的水蒸氣

雪便可以鋪天蓋地而來

於是在一些有大量水汽來源的地區

降雪量更是格外充沛

比如靠近日本海的長白山

▼雪後的長白山天池,攝影師@李貴雲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伸入渤海、黃海邊緣的山東半島

▼被雪覆蓋的裡院,拍攝於青島,攝影師@盧暉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溼潤的伊犁河谷地區

▼新疆果子溝科爾古琴山,攝影師@賴宇寧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以及得益於印度洋水汽的

青藏高原中東部和東南部地帶

▼長江北源楚瑪爾河,位於青海玉樹,攝影師@劉夙培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而與之相反的一些地區

例如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

由於四周高山環抱

水汽幾乎被徹底隔絕在外

於是空氣變得極為乾燥

即便是天寒地凍

下雪的日子也屈指可數

▼中國降雪量分佈,參考張志富等《1961-2012年中國降雪時空變化特徵分析》,不包括北緯25°以南數據,製圖@趙雲鵬/星球研究所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至此

中國降雪最為豐沛的地區

已經一一出鏡

但實際上

“兇猛”的雪

還尚未登場

II

南方的暴擊


在我國北方和青藏高原

大部分區域其實相對乾燥

因而40%左右的降雪量

還是來自連綿不斷的小雪

暴雪比例僅佔10-15%

然而在淮河以南

廣大的長江中下游區域

卻是另一番風景

這裡的雪季最短不超過10天

相較於北方地區

一年的降雪量也實在少得可憐

但在為數不多的降雪中

暴雪比例卻高達30%以上

可以說是“一年不開張,開張頂一年”

▼大雪中行進的列車,拍攝於江蘇鎮江,攝影師@楊誠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究竟為何會如此矛盾?

一般條件下

秦嶺-淮河作為南北分界線

與我國1月份的0℃平均氣溫線大致重合

這就意味著在南方

即便到了寒冬臘月

近地面平均氣溫依然可以在冰點之上

於是高空形成的冰晶

在下降過程中再次融化

形成南方地區常見的冬雨

▼冬雨中的上海,圖片來源@VCG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然而

如果溫度高於0℃的空氣層太薄

冰晶則無法完全融化

成為半冰半水的雨夾雪

▼雪在下降過程中未完全融化,形成雨夾雪,製圖@蘭澤玉/星球研究所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又或者

雖然地表環境足夠冰冷

但由於空氣中缺少凍結核

即便雨滴的溫度已降至冰點

卻仍然能保持液態

(忘記了凍結核?請回到霧凇處複習)

當這些雨滴落到地面

接觸到冰冷的地表物體

便直接在其表面迅速凝固

形成光滑的冰殼

是為“雨凇”

▼樹枝上形成的雨凇,拍攝於湖南衡山,攝影師@陳心傑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這個過程則被稱為“凍雨”

▼凍雨形成,製圖@蘭澤玉/星球研究所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這種現象在貴州山區尤為常見

若冰殼足夠厚重

甚至能壓斷電線、損壞樹木、中斷通訊和交通

▼貴陽森林公園,攝影師@李貴雲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南方的冬季本應大致如此

但天總有不測風雲

若南下的冷空氣足夠強大和猛烈

沿途地區的氣溫將劇烈下降

當降溫幅度達到一定標準時

便成為“寒潮”

(我國寒潮標準為:日最低氣溫24小時內降低8℃及以上,或48小時內降低10℃及以上,或72小時內降低12℃及以上,同時最低溫度低於4℃)

淮河流域幾乎一馬平川

根本無力阻擋呼嘯而來的寒潮

於是0℃溫度線迅速南移

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氣溫亦隨之跌破冰點

一時間南國成了北境

▼蘇州,攝影師@維生素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相較之下

西邊的秦嶺卻是天然的“屏風”

▼秦嶺山脈,攝影師@劉夙培(請橫屏觀看)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四川盆地在它的保護下

得以在冷空氣的包圍中“獨善其身”

寒潮的入侵這裡的節奏則大為減緩

▼2018年12月7日-9日0℃等溫線的位置示意,數據來自中央氣象臺7-9日最低氣溫預報,製圖@趙雲鵬/星球研究所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然而和北方截然不同的是

南方的空氣更加溼潤

大量的水汽遇到猛烈的寒潮

便如同乾柴遭遇烈火

形成異常“兇猛”的大雪

▼大雪後的黃山,攝影師@堂少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其勢頭之猛烈、火力之集中

甚至遠遠超過冰天雪地的北國和高原

▼中國降雪強度分佈,參考張志富等《1961-2012年中國降雪時空變化特徵分析》,不包括北緯25°以南數據;降雪強度是指單位降雪時間內的降雪量,製圖@趙雲鵬/星球研究所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其中

浙江中部、江西東南部和福建西部等地區

降雪強度尤為猛烈

全國上下幾乎無出其右

▼杭州西湖楊公堤,拍攝於2018年12月9日,攝影師@循環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正常情況下

相較於冬季大舉南下的冷空氣

北上的暖溼氣流顯得勢單力薄

因此隨著冷空氣逐漸南移

一場寒潮持續10天左右便逐漸消散

令南方的大雪天氣來去匆匆

但如若暖溼氣流異常堅挺

和冷空氣僵持不下

二者交匯處便將持續低溫、雨雪連綿

其中最令人記憶猶新的

莫過於2008年初

那場來勢洶洶的重大雪災

▼2008年貴州省是受災最嚴重的7個省份之一,大雪漫山遍野,幾乎完全覆蓋了所有植被,攝影師@李貴雲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由於冷暖氣流在南方區域拉鋸對峙

以湖南、貴州、江西、湖北、安徽和四川等南方省份為首

諸多地區持續受到冰雪天氣的暴擊

影響範圍包括近20個省份(直轄市、自治區)

甚至波及地處大陸南端的廣東和廣西

大雪令房屋倒塌、莊稼死亡

道路結冰、機場關閉

不可或缺的電力和供水

也相繼受限甚至中斷

人們多年來的建設成就

幾日間便被輕易摧毀

▼由於電力設施受損、燃料運輸受阻等原因,雪災期間全國17個省採取拉閘限電,下圖為工人和村民在湖北恩施搶修電路,攝影師@文林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截至當年2月24日

大雪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500億元

相當於整個昆明市同年的GDP總額

其時間之長、範圍之廣、影響之重

在近50年間幾乎空前絕後

可謂是刷新了人們對南方雪的認知

雖然在極端天氣下

冰雪的破壞力著實驚人

但更多時候

雪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和意義

卻遠比此更加豐富

III

雪上的生活


自古以來

中國便有“瑞雪兆豐年”之說

尤其在種植冬小麥的廣大地區

雪對農耕的作用更為關鍵

積雪孔隙疏鬆,導熱性能很差

(和你身上的羽絨服一個原理)

當其覆蓋大地

便如同一層天然的屏障

不僅避免土壤熱量流失

又能阻止寒氣入侵

▼雪後的農田,提問:這是什麼莊稼?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據觀測

當積雪厚度達到5-6釐米時

在地下的小麥主莖分枝處

土溫將比氣溫提升近10℃

保溫效果可謂相當顯著

不但如此

待春回大地、積雪融水滲入土壤

又將有效提高土壤溼度

同時抑制害蟲生長

在民間

這一系列重要作用

更是被總結得生動傳神

世世代代口口相傳

▼引自諺語

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到了長城以北

冬季的嚴寒令任何莊稼都難以生存

人們只能暫時放棄農耕

尋找全新的生產方式

▼內蒙古壩上草原的牧民,攝影師@郭冀華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而在長期的冰天雪地裡

車輪反而成了雞肋

為了在雪地中往來自如

人們還需要新的交通和運輸工具

在今天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地區

考古人員發現了一組古老的巖畫

畫中的4位先民追趕著獸群

他們腳踩雪板、身體前傾

和今天當地人的滑雪姿態如出一轍

▼阿勒泰地區的巖畫,上方為先民滑雪的形象,攝影師@劉海新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阿勒泰地區是否為人類滑雪的起點

至今仍存在爭論

但不可否認的是

先民們早在千萬年前

便開始利用這種方式進行交通或狩獵

以適應茫茫雪原中的生活

▼唐朝成書的《隋書》中,對黑龍江一帶的室韋族的描述

地多積雪,懼陷坑阱,騎木而行

即便在今天

在常年積雪、通行不便的地區

不論是滑雪板還是雪橇

依然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工具

▼新疆伊犁鞏留縣,人們用馬拉雪橇進行運輸,攝影師@賴宇寧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當然

不單是最基本的生活問題

雪作為冬季最經典的元素

在中國人的審美形態中

同樣佔有極為重要的一隅

卷帙浩繁的文學作品裡

雪的意象屢見不鮮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而與其相伴相生的寒梅、雪松

更是以傲雪凌寒的形象

成為了人們追求的精神和風骨

▼高聳的杉樹,注意下方的人,攝影師@M哥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

無不折服於雪的魅力

享受著雪帶來的樂趣

▼雪地上的人們,攝影師@羅銘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到了19世紀後期

隨著新工具、新技術的誕生

滑雪一類的傳統雪上交運方式

逐漸失去原本的生產或軍事意義

在一些北歐國家的推動下

逐漸以競技運動的身份

走進了普通人的視野

並在1924年

正式成為首屆冬季奧運會的比賽項目

而我國雖然擁有悠久的滑雪歷史

但雪上運動的發展卻十分緩慢

自38年前首次參與冬奧會至今

我國共獲得13枚冬奧金牌

但僅有1枚來自雪上項目

不過,時代的契機總是悄然而至

隨著北京-張家口成為2022年冬奧會的舉辦地

冰雪運動慢慢被更多中國人所熟知

▼新疆阿爾泰山上滑雪的人們,攝影師@小強先森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截至2016年

除了港澳臺、海南、上海、江西和西藏外

全國各省都相繼建設了滑雪場地

總計數量達到646家

雪上運動作為一種新方式

豐富著現代人的精神生活

▼全國滑雪場統計,製圖@趙雲鵬/星球研究所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而在廣大的北方地區

更是集中了全國70%以上的雪場

除了環境更冷、雪季更長外

這裡的空氣也更加乾燥

自然狀態下便能形成輕而蓬鬆的雪花

成為山地滑雪者渴望的“雪粉”

每逢雪季便熱鬧非凡

▼滑雪場,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圖片來源@VCG


為什麼人們喜歡雪?為什麼雪鄉可以坑遊客因為有雪的地方美到極致



今年冬天

為了讓更多人走近冰雪運動

伊利活力冬奧學院在去年的基礎上

進行了煥新升級

攜手國航特意準備了從南方城市到北京的往返機票

跨地域的冰雪體驗觸手可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