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時期生子“不舉”現象有多可怕,讓孩子好好長大,為啥這麼難

導讀

眾所周知,中國各時期都保持著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的地位。而充沛的人口數量,也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潛能,擁有了更多的話語權。可以說中國各封建時期,國家人口就是戰爭潛力,就是國家賦稅,就是國家實力。那麼封建統治者自然是希望自己治下的人口越多越好,但是民間的想法確實背道而馳。

尤其是在秦漢時期,有關“生子不舉”即對初生嬰兒不予養育的禮俗迷信,導致民間兒童的大量死亡,這不僅是對社會發展的阻礙,更是違反了人性的道德。

秦漢時期生子“不舉”現象有多可怕,讓孩子好好長大,為啥這麼難

服中生子不舉

漢俗以為服喪期中所生之子,犯禮傷孝,不能養育。

孔子就曾經說過:“守墓三年,食素齋戒,勿近女色。”在服喪期間,家庭成員是不應該親近女色,這樣是違反了孝道,是對先人的不尊重,而在服喪期間所生的孩子不應該養育。

在古代儒家是以孝道著稱的,對違反禮制的行為是絕對打擊的,尤其是服喪這麼重要的事,絕不可姑息。就是從現代角度來看,一般的家庭也不會在先人服喪期間產子。

秦漢時期生子“不舉”現象有多可怕,讓孩子好好長大,為啥這麼難

生三子者不舉

貧人不及,故不舉子

這說明“生子不舉”最普遍的原因,可能還是貧窮。真正的貧困之人,恐不及考慮到子女長成之後的嫁娶花費,而是一出生即因缺乏衣食,無法養活而不舉子。

漢武帝好大喜功,“征服四夷,重賦於民。民產子三歲則出口錢。故民重困,至於生子輒殺,甚可悲痛”

秦代除了田畝“什一稅”,第一次出現了丁稅,7歲以上都要繳稅,成年人更得為朝廷和郡 縣服徭役。當時全國人口2000萬,被徵發造宮殿、修墳墓、築長城的就有300萬。

將整個社會的負擔舉起在那些普通的黎明大眾身上,縱使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些百姓的家庭也供養不了這麼都孩子,只能將多餘的孩子溺死。

更何況,孩子一多,將來分家時,也會是一個大問題。不知道多少小康之家,就是因為分家,而一下子跌落到貧民黥首的地步。所以,漢室民間有著非常廣泛的溺嬰傳統。

秦漢時期生子“不舉”現象有多可怕,讓孩子好好長大,為啥這麼難

五月生者不舉

《後漢書》:“時俗多妖忌,凡二月、五月產子及與父母同月生者,悉殺之。”

古代漢族人認為五月五日是“惡月、惡日”,這天所生的嬰兒無論是男是女都不能撫養成人,一旦撫養則男害父、女害母。甚至出現了“五月到官,至免不遷”,“五月蓋屋,令人頭禿”等說法。

東漢王充《論衡》對“五月五日生子不舉”的解釋:“夫正月歲始,五月盛陽,子以(此月)生,精熾熱烈,厭勝父母,父母不堪,將受其患。”

古代的孕婦生孩子講究密不透風,但五月溽熱,所以母親在5月臨盆就會很痛苦,要經受天氣和疼痛的雙重考驗;而且古代科技水平落後,夏季細菌繁殖速度快,孕婦、嬰兒死亡率都很高,故深忌之。

秦漢時期生子“不舉”現象有多可怕,讓孩子好好長大,為啥這麼難

總結

而在秦漢時代,沒什麼避孕措施,出生率非常高。這就導致,每年實際上都有大量的嬰兒,還沒來得及睜眼看看這個世界,就被自己的父親、祖父親屬溺死。

殘忍嗎?

確實殘忍!

難道只是愚昧主導了人們這種行為?

不是,“生子不舉”表面上看是封建迷信,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社會經濟、制度、思想等一系列問題,對當時社會造成很大負面影響,這也是我們後人應該深思並引以為戒的歷史教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