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官印丟失為何不急?

唐敬宗寶曆二年,中書省宰相裴度,在中和殿擺席,宴請一班文臣武將。

他官印丟失為何不急?

席間燈紅酒綠,氣氛酣暢熱烈。中書令宰相裴度興高彩烈,遊刃有餘地應付著眾多下屬的熱情恭敬。

宴會近尾聲。突然,一侍臣暗中告訴他中書省大印丟失。裴度知曉臉色依舊平和,悄聲對下屬說:“切記,此事千萬不要聲張。馬上要舉行樂舞,你們也一同觀賞。”

是夜,宴會結束,宮廷樂舞盛大舉行。玄宗朝創立的大型豪華樂舞《霓裳羽衣曲》又重新再現。

此時,王公大臣陶醉在仙樂飄飄,美女環繞的極樂世界,不知今夕是何年。

他官印丟失為何不急?


舞蹈正濃之際,左右的人告訴裴度官府大印又迴歸原處。裴公只是頷首,並未做答,直至筳舞結束才作罷。

有人問他遇到這樣緊急情況為何穩如泰山,面不改色,臨危不懼?

裴公笑著說道:“小吏們偷印去蓋文書契卷類東西,走正常程序要申請,耗費時間,因為火急才出此下策。不動聲色,慢慢找尋,就會歸還原處;要是急於追查,大動干戈,就會給你扔到水火之中,不會再得到了。”


他官印丟失為何不急?

一席話,說得大家點頭稱是!

古代宮印是皇權的象徵,皇權的延續。丟失官印,關係到降職處分,毀掉官運或身家性命的大事,不可等閒視之!

看到這一幕,不由得為裴度具有睿智深遠、洞察秋毫,胸懷寬廣,臨危不懼的氣質所吸引,令人刮目相看!

其一,裴度作為唐代中期名相,出色的政治家、文學家,歷事憲宗、穆宗、敬宗和文宗四朝,為相二十年。


他官印丟失為何不急?


在削藩平亂,打擊宦官勢力,抑制權貴的鬥爭展現了古代政治家深謀遠慮的卓越才能。

尤其在輔助憲宗“元和中興”,被人稱作郭子儀,是一個力挽狂瀾於即倒,扶大廈於將傾之人。由於德高望重,被封為裴晉公,受時人崇敬。

其二,裴晉公早年進士出身,宦海沉浮幾十年,探微知著,品味人生;顯示了裴公社會閱歷之豐富,對人性洞察之精微,是一位大智大勇之人。

他官印丟失為何不急?

其三,作為一個政治家必須沉得住氣,處變不驚;遵循人性的普通特性戎急用刃,才能事半功倍,峰迴路轉,柳暗花明又一村。

以上就是宰相裴度丟印後帶給後人的幾點啟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