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實施股權激勵的常見模式與設計思路

企業實施股權激勵的常見模式與設計思路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一批優秀企業嶄露頭角,逐漸顯示出了自己強大的市場競爭力,華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眾所周知,華為是典型的高強度、高收入企業,也正因此華為的員工才極富激情,為公司贏取諸多成就。而激發員工不斷向前的,除了文化氛圍,便是華為極具效率的激勵機制。其中,股權激勵一直被其他企業津津樂道且爭相借鑑。不僅是民營企業,近年來國資委等部門也逐步修訂了股權激勵相關政策,以期推動國企混改使其不斷演進而積極向市場化企業成功轉型。


01.股權激勵的作用

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都在完善股權激勵的制度架構,這是認可股權激勵之激勵效果的表現。股權激勵是股東用有償或無償的方式,將自身對公司的收益權、表決權、轉讓權等權利讓渡給被激勵員工,以激發員工主人翁意識,為公司創造更大價值的激勵方式。

企業實施股權激勵的常見模式與設計思路

股權激勵以讓員工持股的方式讓員工持有公司股份,也成為公司的股東,這樣公司的成長也會切實影響員工的自身利益。若員工為無償獲取,一方面可切實加強激勵性,增加員工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可提升員工忠誠度,增強員工與企業的黏性;若員工為有償獲取,則在無償獲取的優勢基礎上,增加了約束性,強調收益共享風險共擔。


02.股權激勵的實施條件

股權激勵在一定程度上相當於是股東對企業所有權的讓渡,可以說是對員工的最高認可,因此在應用上也應慎之又慎。尤其在企業中長期戰略目標尚不清晰或組織架構尚未穩定的時期,股權激勵更是不宜實施。但對於處於成長期後期或已經步入成熟期及之後的企業,股權激勵則是個提升企業凝聚力,增強員工忠誠度的不二法寶。

企業實施股權激勵的常見模式與設計思路

對於非上市公司而言,股權來源均為股東出讓,“激勵誰”的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通常來講,只有企業極其希望留住某位或某些員工,才會考慮出讓自身手中的股份,因此對意向激勵人員的全方位把握較為重要,例如他的留任意向如何、真實水平如何、顧慮有哪些、是否有其他企業競爭等。

對於意向上市或即將上市的公司而言,股權激勵最具吸引力。不但因為企業上市,股權變現兌現收益簡單便利,而且企業上市因聲譽增長所帶來的現實利好也將有助於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從而提高收益。因此,意向上市或即將上市的公司可以最大程度發揮股權激勵的作用。

對於已經上市的企業而言,股權激勵依然還是較為有效的激勵工具,但因股價已有公允價格,且還存在波動風險,因此再做股權激勵需企業做折價出售或採用定增等方式,但因證監會審查嚴格,激勵效果有限,實施成本將會大幅提升。


03.股權激勵的常見模式

目前常用的股權激勵方式分別為虛擬股權、業績股權、期股和員工持股計劃。

企業實施股權激勵的常見模式與設計思路

1.虛擬股權是當前應用越來越多的激勵模式,華為正是因其虛擬股權激勵體系的完備成為箇中代表。虛擬股權指公司授予被激勵對象一定數額的虛擬股份,被激勵對象不需出資而可以享受公司價值的增長,利益的獲得需要公司支付。也就是說被激勵者沒有表決權、轉讓權和繼承權,只有分紅權。虛擬股權享有的收益來源於股東對相應股權收益的讓渡。虛擬股票是通過其持有者分享企業剩餘索取權,將他們的長期收益與企業效益掛鉤。不但民營企業對虛擬股權的使用越來越多,國資委近來發布的各項政策也逐漸囊括虛擬股權,且近期國資委也還將就虛擬股權的各項相關問題發佈專項政策。

2. 業績股權是指通過制定合理的業績目標和科學的績效評估體系,在激勵對象達到業績目標之後,公司對其進行相應獎勵。業績股權通常和虛擬股、期股、限制股、增值權等綜合在一起使用,旨在通過中長期激勵一方面綁定員工利益,讓員工在中長期範圍內獲得更多收益,另一方面也可通過約束機制來鞭策員工更進一步,推動企業整體發展。

3. 期股是指企業所有者同經營者協商確定企業股份價格,在任期內由經營者以各種方式(個人出資、貸款、獎勵部分轉化等)獲取適當比例的本企業股份。期股通常情況下可讓經營者以一定條件成為公司股東,完成虛擬股權到實質股權的轉化。國有企業目前尚無應用期股的政策條件,但民營企業可靈活運用期股進一步綁定核心人才。

4. 員工持股計劃是指公司或實際控制人將一部分股份由員工持股平臺持有,持股平臺根據持股協議等規定的操作規則分給符合條件的員工,符合條件的員工通過持股平臺間接持有公司的股份,並委託持股平臺進行管理。員工持股計劃更為適合已經步入成熟期甚至衰退期的企業。一方面此時企業往往面臨增速下降、停滯甚至萎縮的發展瓶頸,此時做員工持股可以大幅增強員工信心,且可以最大程度激勵員工,完成企業的二次增長;另一方面,員工持股計劃也需企業有較為穩定運營平臺,且員工持股往往還需設立持股平臺,這都對企業治理結構、組織架構等方面有較高的穩定性要求。

04.股權激勵的設計思路

股權激勵無論運用哪種模式,其設計思路均基本一致,具體分“十步走”。

企業實施股權激勵的常見模式與設計思路

第一步,企業應明確股權激勵的目的。股權激勵可以建立企業的利益共同體;還可激勵經營者,提升公司價值;激勵的同時也會約束經營者,減少危害公司長期利益的行為。雖好處萬千,但股權激勵也僅僅是一種激勵方式,它需服務於企業的發展目標。為了激勵而激勵往往事倍功半,但若為了實現企業目標而激勵,則可事半功倍。

第二步,企業應劃定股權激勵的對象。高管層、中層、核心人才,甚至在必要時的外部專家都可成為激勵目標,但激勵哪個群體可以更好實現激勵目的,這是公司需細細考量的問題。

第三步,選擇和確定股權激勵模式。現在市場當中用過的股權激勵模式有十餘種,常用模式也有四種,哪種模式更為適合企業現狀,能更好達到激勵目的,也是企業需要深入研究並確定的。

第四步,設置股權激勵的載體。在常見模式中,虛擬股權實質上屬於一種現金類的獎勵,不需要設置激勵載體;但期股屬實股類獎勵,需要涉及到股權變更,如何設置持股平臺則較為關鍵。成功的持股平臺,不但可以幫助企業合理避稅,還可便於企業管理,大幅減小激勵成本。目前以有限合夥企業作為載體平臺是通行做法。與新設有限責任公司相比,有限合夥企業便於統一管理,股權穩定性較好;企業與員工也可通過合夥協議約定更多事項,有利於實際控制人保持控股地位;且無需繳納企業所得稅。

第五步,確定股權激勵的數量。企業應綜合考慮大股東的絕對控制權、公司規模、發展階段,以及員工出資意願和能力等因素。通常情況下,公司將總股本的5%-20%來做股權激勵是較為合適的數量區間。數量過小,無法達到激勵效果,甚至還可能使員工認為未得到充分尊重而產生負面效果;數量過大,則可能影響企業治理結構導致企業運營不穩。

第六步,確定股權授予的價格。上市公司的股權價格有明確的規則限制,非上市公司則通常以企業淨資產和註冊資本金為基礎進行計算。隨著企業規模的增加,股權價格也會越來越高,先期獲授的員工則可享受更多收益。需要注意的是股權價格並不等於股權授予價格。理論上員工需根據股權價格進行購買,但為達到激勵目的,企業往往會將股權價格折價出售甚至無償贈與,以期讓被激勵員工獲得更多收益,起到更大激勵效果。

第七步,明確股權激勵的時點。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之後,被激勵員工有禁售期,在此期間無法出售;非上市公司也應設定“禁售期”或“限售期”的相關規則,以強調激勵與約束的聯繫。

第八步,明確股權激勵的來源。企業可以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加大企業基本盤,從而給出激勵所需的額度,也可通過原有股東轉讓方式來執行股權激勵。企業應根據自身情況和激勵目標作進一步確定。

第九步,規定股權激勵的授予和行權條件。股權激勵本質上是一種激勵,激勵必然對應約束。被激勵員工應達到何種條件才能獲得授予資格,獲得授予後又應達到何種要求才能行使權力,這都需與企業績效考核掛鉤,以達到激勵與約束相輔相成的目標。

第十步,制定股權激勵的相關機制。包括股權管理機構、對應的考核機制、激勵調整機制、股權轉讓和退出的條件與價格等各項事宜。合理的股權激勵管理機制的制定是股權激勵成功落地實施的必要保障。


企業實施股權激勵的常見模式與設計思路

免責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因轉載眾多,或無法確認真正原始作者,故僅標明轉載來源,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十分抱歉。如來源標註有誤,或涉及作品版權問題煩請告知,我們及時予以更正/刪除。

企業實施股權激勵的常見模式與設計思路

企業實施股權激勵的常見模式與設計思路

企業實施股權激勵的常見模式與設計思路

企業實施股權激勵的常見模式與設計思路

1.閱後如果喜歡,歡迎點贊和評論。

2.如果喜歡更多知識乾貨,請關注本號【一棵松商業資訊】。

3.關注後私信或評論區回覆“198”,可以為您提供股權諮詢服務,可獲得《股權結構設計方案》、《公司股東進入與退出機制》、《股權融資協議》和《股東合作協議書》等股權激勵落地工具表單,實用性超強!!!

企業實施股權激勵的常見模式與設計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